普洱杂志:一把“供春壶”求真 2022-03-16 00:27:00 作者:墨雨山人 来源:普洱杂志 浏览:
编者按:本文作者本名陈子久,留美医学博士。因工作关系,常在海外,将流失于海外的有缘之玉倾囊收回。文中提到的“供春壶”是10年前作者从埃及偶得的,一场茶会引得大家对这把来历不明的壶开始求真溯源,在探讨的过程中,关于紫砂壶的一段简史也呼之欲出,作者以文字载之,分享于此,愿与读者们交流。
读《紫砂陶壶鼻祖“金沙寺僧”现身邕城?》一文,有感于天宗先生求真之精神,仿佛使我等置身于太湖之滨,金沙寺内银杏古树之下,大有“香茗入紫砂,壶中天地大”之醉意。真是“茶不醉人文醉人”——中国收藏界亟需要求真之“空门”,学术之“静土”。
天宗先生系业内专家,笔者乃行外之士,但有爱茗好古之心。因工作上与埃及开罗大学国家肿瘤医院有合作科研关系,故常进出这个文明古国,有空也与好客的主人一起逛开罗知名的哈里里市场。那里更多是中国制造,带有阿拉伯文化的现代工艺品,当然也有中国、印度和“两河文明”等遗存。2005年孟春,笔者在该市场偶得一把能盛1650毫升水的“供春”款紫砂提梁八方大壶,回国后不辩真假的我将其置于家中冷落五年。受天宗先生求真精神之启迪,故沏上一壶好茶,邀上二茶友,三壶痴,经四五杯香茗润喉,大家开始六亲不认地争说起那把来自金字塔下、尼罗河畔的“供春壶”。
壶痴甲是圈中秀才,虽业于中文,但也玩壶、藏壶多年。他一手持壶,一手拿高倍放大镜细看后不紧不慢地说道:现存紫砂“树瘿供春壶”是储南强先生于1928年在苏州发现,目前收藏在国家博物馆;不过经多方专家考证,乃为清未制壶高手黄玉麟所仿。清代吴骞在《阳羡名陶录》中辨识“供春壶”时认为:“颐山读书金沙寺中,供春使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纹隐起可按,胎必累按,纹腹半现节腠,视以辨真”。再看咱墨雨兄远涉重洋觅回的“供春壶”,首先是砂太粗与“淘细土抟坯”不符;壶之内外也无指螺纹;壶腹中更看不到接痕。凭此三点,依鄙人所见,玩玩可以,不必当真。当然,我是外行,但总得有人来抛砖引玉;我看还得请咱们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的专家指正!壶痴甲目邀壶痴乙说道。
壶痴乙细笑而调侃:我这个专家,是砖头的砖,专门在家,已不懂家外之事。还请诸位先说!
壶痴丙倒也爽快,接过话题说道:我认为这把“供春壶”是清未民初的仿品,据史载,那时宜兴仿上朝紫砂名人的作品很多,就连如今收藏在国家博物馆的“树瘿供春壶”,据徐秀棠、韩其楼等权威紫砂大师考证后认为应是晚清所仿。咱们再看这把壶,包浆自然润泽,壶盖子口上的“供春”二字有明显使用后的磨痕,壶把后部因倒茶之需,常用手提就显得滑溜,无做旧之感,是把传世之品,应有百把年的历史吧。
二位茶友虽不收藏紫砂壶,却是古陶瓷鉴藏高手。他们中一位是不善言表的资深茶叶研究员,但胸中有数。另一位是职业律师,在法庭上都可以滔滔不绝地辩说,所以他俩经常是里应外合,联手出击。只见他俩交换意见后,那位律师朋友开始振振有词:今应墨雨兄之邀,说要看把“供春壶”,所以我俩查阅了有关供春的资料,今也上了手,我们的意见是:这应该是一把明代末期在宫廷中生产的具有“供春品牌”的“供春壶”,而不是紫砂壶鼻祖供春亲自烧制的“供春壶”。这就需要举证。
第一,据明人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等书记载,供春为明弘治年间人,原是吴颐山的家僮。他见金沙寺中一位老和尚用紫砂作壶,悟性极高的供春也仿而制之,并将紫砂器的日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创制了圆壶、方壶等器型,久而久之供春成为了宜兴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的作品被誉为“供春壶”。当时就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之美称。正因为“供春壶”名贵,品牌响亮,所以达官贵人无不争相购之。据明末周容所著《宜兴瓷壶记》所述,“供春研木为模”,使用“印模法”工艺可以批量化地生产出相同形状的壶胎。所以用供春发明的工艺制作的“供春壶”,也就成了明宫廷官员们的专用紫砂壶。大家看这把壶的提梁上有“大明宫廷造”楷书钤印;同时我们还发现从壶的提粱、壶盖外侧、子口、壶壁、壶底上共有十二个楷书“供春”钤印,而非用竹刀或铁刀刻制;但壶上众多大小圆孔系用圆竹管穿砂泥而成,印迹明显。今见这把“供春壶”,这使我俩推测,明晚期宫廷中是否有一个专门机构督造“供春壶”?但我们查到的相关文献,紫砂壶只有民制,而无官造。如这把“供春壶”确是明代宫廷之作,那么就得补写紫砂壶的历史。
第二,刚才咱们秀才谈到《阳羡名陶录》中对“供春壶”辨真的要点,我俩理解这是对“树瘿壶”类圆器制作工艺的辨真,但这把紫砂壶是八方器。方器的制作工艺是用“镶身筒”成型法,这和圆器不同,要求更高,故不能用圆器成型工艺加以鉴别。至于直流壶嘴、壶盖、提梁加固工艺,本壶用的是榫卯结构,外加装饰性的加固件;壶的六面塑有观音头像,壶盖顶和针对壶嘴面有二位长须光头老者,或许就是供春之师——金沙寺僧的雕塑造型;依我们之见,这些人物颇具明代风格。羊角山考古出土的壶盖上也有类似雕塑,或具佐证。
第三,本“供春壶”是否有明代宜兴紫砂料的特征,是鉴别之重点。我们用类比法分析后认为,该壶用砂粗,约在26-35目之间,符合紫砂界公认的“年代越早,颗粒越粗,目数越低,孔隙度越大”的学术观点。因明代对紫砂料的澄练延袭了唐宋以来缸瓮泥料的陶洗工艺,故泥料粗近缸胎。天宗先生在邕城发现的金沙寺僧壶和出土于南京明嘉靖吴经太监墓的紫砂壶砂粒均较粗,这也是明代宜兴紫砂器重要的特征之一。
统观本壶的器型、工艺,再结合紫砂料较粗的时代特征,这和周高起所描叙:“栗色瘖瘖,如古金铁,郭庞周正”相符,给人有种旧时官场之霸气。今以我俩之拙见,应是明晚期宫廷督造的宜兴紫砂器,后经丝绸之路流传到埃及。
粗砂紫壶未必就是宜兴紫砂壶。这时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壶痴乙开始发话。广东潮州有朱泥壶,广西钦州产泥兴壶,还有重庆荣昌、云南建水的紫陶中,也不乏有砂粗之品。这就涉及到紫砂陶与紫陶的区别。其实鉴别是不是到代的宜兴紫砂料,最近几年来有个科学的办法,就是用“X荧光能谱仪”进行检测,即可明辨这把“供春壶”泥料之真伪,同时也可作为断代中的重要依据。
行内人都知道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泥料有不同的泥质,用科学的方法检测泥料中的化学成分,就可分析产地和年代。比如宜兴紫砂泥和潮州朱泥的成分就大不相同;再如明代宜兴紫砂化学成分中的锌(Zn)、锆(Zr)、钡(Ba)含量,远低于现代宜兴紫砂料。我们首先要从泥质检测数据中来解读这把“供春壶”中的时代信息,这是鉴别真伪之本;至于器型、工艺、胎质、包浆等则是标;要用现代仿真技术,再制明清风格的紫砂器,不难;但全壶泥料作假就不可能了。我对这把壶的看法,如泥料对,应是明晚期之品。
数日后,笔者将这壶送往云南省收藏家协会古陶瓷科学检测实验室,用德国进口的“EDX-3600L能量色散X荧光能谱仪”对壶盖、壶身、壶底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相关成分与17世纪(1601—1700年)晚期紫砂陶器数据符合较好;属宜兴紫砂产品”。这就能确认这是一把明晚期的紫砂壶吗?我看还得求真。玩古玩,玩的就是求真。在求真过程中长知识、长见识——乐在其中。
若对古玩的求真是为了物质上的拥有,这使我想起《红搂梦》“好了歌”中有句警世之言:“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其实我等都是一帮匆匆过客,能拥有什么?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15年6月刊
作者丨墨雨山人
作者丨墨雨山人,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上一篇:紫砂壶,从入门到热爱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