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杂志:想收茶,怎么鉴?
2023-03-03 12:17:29   作者:逸品茶童   来源:普洱杂志    浏览:

多年来,我几乎每天都在试茶,都在思考、总结泡品的方法和经验。总结下来,目前我们在收茶泡品上主要分为初鉴阶段、复鉴阶段、终鉴阶段。

普洱杂志

以收茶为目的之泡品与日常品饮之泡品不同,后者随泡随品也无妨,前者则不同,泡品客观与否,事关买卖,容不得差错。笔者根据10多年来收茶实践的泡品,就以收茶为目的的泡品谈一些见解。收茶泡品是个大话题,也是一大课题,相信也是广大从业者关注的问题。笔者从自己的实践出发进行概述,算是抛砖引玉。

多年来,我几乎每天都在试茶,都在思考、总结泡品的方法和经验。总结下来,目前我们在收茶泡品上主要分为初鉴阶段、复鉴阶段、终鉴阶段。

第一阶段:初鉴阶段

这个阶段的待鉴茶样很多,有时候多个渠道来样,扎堆待鉴,需要采用有效、精准而快速的泡品方式进行泡品和筛选。我们在10来年里收了数十吨茶,有批量规模(半吨以上)的只有几十款,淘汰掉的茶不计其数,可以说是百里挑一。那么到底该怎样筛选呢?我们常采用“集中开汤、逐个淘汰”的方法。

例如,面前有8款样茶。我们会分2组来开汤,一组4款茶,这样既省时,还可以对比。集中开汤,需要准备基本的茶器,其中,同样的茶壶或盖碗、品茗杯、公道杯是最基础的,避免因“器”方面的差异性产生变量。投茶比例也一致,每100cc,生茶投7g,熟茶投6g。开汤后,依次注水,闷泡后,依次出汤,要求连贯、快速,尽量减少闷泡时间上的差异。如果用紫砂壶,可以把紫砂壶挂在公道杯上出汤;用盖碗的话,需要左右开弓同时出汤。

普洱杂志

初鉴阶段,可以采用“闻香初识茶、尝汤辨内质、叶底究其因”三个手段来进行淘汰。

香气、茶汤、叶底三者的表现是密切关联的,可以相互验证,提升品鉴的准确度。同时,辅以“一票否决”制进行淘汰。气息异常的一票否决,如新生茶青味过重、熟普焦味过重、陈年生普异杂味过重;茶汤寡、杂者一票否决,如满口苦涩化不开的生普、又如寡薄如水的熟普;叶底有硬伤者一票否决,如生普叶底暗淡无光泽无活性、熟普发酵过度有炭化形象等。

开汤过程中,一般采用3泡随泡(闷5~10秒钟),1泡浅闷泡(闷约1分钟),1泡深闷泡(闷3分钟)。前3泡用于闻香、尝汤,浅闷泡、深闷泡用于检验“耐闷泡度”和“耐泡度”。

“闻香初识茶”有几种闻法,闻公道杯中汤香、闻品茗杯挂杯香、闻叶底香,综合起来辅助判断茶品内质。公道杯宜选用高身筒、大容量、开口宽窄适中的,这样有利于闻香。香气浓郁、醇净而怡人的往往品质好;香淡气息杂,闻之平淡无奇或令人不愉悦的,则是品质一般、差的表现。闻香时,如果出现“一票否决”情形的,即淘汰之。当然,也可以通过尝汤、观叶底予以验证。

普洱杂志

“尝汤辨内质”有浅尝、细尝两个尝法,对于在闻香环节表现一般或不佳的,可以浅尝,如印证了闻香环节的判断,则“浅尝辄止”。例如闻香时淡而飘,可以初步判断对应的茶汤寡而乏喉韵,往往“下喉而乏味”,茶汤入口下喉后,口中索然乏味。浅尝一口,对上判断了,就可以淘汰。对于在闻香环节表现不错的,则需要细尝,仔细品味滋味和口感,并与闻香环节的判断进行印证,同时对叶底情况进行预估(尤其是盲品时更可以如此)。需要强调的是,对多款茶同时尝汤,容易使味觉迟钝,品味时要稍作间隔,避免串味而影响品鉴,必要时备一杯白开水适时漱口。

到了“叶底究其因”的环节,主要是印证闻香、尝汤环节上的判断,并从中找出香气、茶汤表现对应的因子。因为,物质是第一性的,香气、茶汤都属于外在呈现,必然有对应的内质因子,通过叶底可予以辨别。我们有一句茶话叫“人看活力,茶看活性”。不论生熟,优质的茶品,叶底往往都富有活性。如一款陈年生普叶肥、有光泽、转化度好,闻之焕发出醇净的茶香,这和香气浓郁、茶汤醇厚的表现是相对应的。

普洱杂志

第二阶段:复鉴阶段

在复鉴阶段,主要采取单品开汤细品、多泡法反复开汤、集体品鉴的方式来反复进行泡品。

单品开汤细品,就是只泡一款茶,仔细品,对初鉴阶段的判断进行印证。通常采用日常品饮的常规泡法“随泡随品”,这是一款茶到了茶友手中最主要的演绎方式。我们的日常冲泡方式大致如下:水是家庭过滤水,吉谷电热炉煮水,因茶选用紫砂壶或盖碗,生茶按100cc:7g、熟茶按100cc:6g的比例投茶,采用中规中矩的冲泡方式。大众茶友心目中的好茶不娇气,随泡都好喝。

另一种方式是多泡法反复开汤。通过“随泡随品”这一关后,我们会变换茶器,采用不同的泡法来反复开汤,目的在于“识其长、辨其短”。例如,采用大投茶量冲泡法,可以放大特点,检验茶气强弱度;采用闷泡法,可以观察陈年生普茶汤是否有“冷后浑”现象(往往是品质好的表现);采用保温壶闷泡法或煮茶法,则可以让茶中水浸出物最大程度析出,最容易放大缺点,还能看能否闷煮出“惊喜”。生普还可以拿叶底来咀嚼,直接、全面感受茶叶呈味、呈感物质的冲击。叶底还可以拿来搓茶丸,内质丰富的,叶底果胶含量就丰富,往往可以搓成茶丸。多

种冲泡方式泡品下来,就基本可以得出复鉴结论了。

普洱杂志

第三阶段:终鉴阶段

通过复鉴阶段的茶品,往往基本可以确定为我们收茶的目标茶品了。在终鉴阶段更多是予以验证。这个阶段主要有几个做法:第一,对于陈茶,要充分醒茶后对比。有些处于关键转化期的茶品,醒茶与否及醒茶是否到位,表现有较大的差异。对于这一类茶,

在复鉴阶段也要注重醒茶。第二、取多饼边角碎茶进行泡品。边角碎茶由于接触空气多,往往转化较快一些,可以预见转化趋势。第三、整件验茶,抽样泡品,以检验茶品的一致性。第四、邀请茶友参与集体品鉴。终鉴阶段,既要对复鉴阶段得出的结论进行验证,还要深入进行反复品鉴,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对茶品的“长”与“短”进行深入分析(如长是怎样个长法,短又是怎样的短法,走向是怎样的),给茶品一个准确的定位,规划好收茶后的安排,最终作出精准的收茶决定。

本文节选自《收茶的品与泡之我见》

作者丨逸品茶童

供图丨逸品茶友会、付开诚、张宏、BBL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2年3月刊

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热词搜索: 普洱杂志 普洱茶 品茶 泡茶

上一篇:普洱杂志:普洱生茶该如何品评?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