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昆牧:健康茶饮常识(四)得其法 2021-08-27 16:21:31 作者:石昆牧经典茶文化 来源:天威德成经典普洱茶文化 浏览:
饮茶之事,择茶应时,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
茶叶冲泡自有其法,简言之就是石昆牧老师所倡导的“静稳缓均”之道,依之冲泡茶品方可将茶品的内质予以充分而正向的表达。反之,若在冲泡茶品时有违静稳缓均之道,有摇晃、搅拌茶叶、高冲注水、闭气注水等错误手法,会导致茶质受损,带来负面的品感,甚至有碍饮茶者的身体健康。
若连续品饮多种不同茶品,应确保饮茶有序,避免新、老、生、熟、入仓、不入仓茶品的无序交杂品饮。这一点亦是石昆牧老师多次反复强调的。若同时连续饮茶,必须依照茶性排序,以仓储状况论,入仓茶应先于不入仓茶品饮;以树龄论,小树茶应先于大树茶品饮;至于生熟茶品则应注意互相搭配。若不能按如上所述排序,则品饮时易发生气逆、锁喉等不适现象,且无法准确的品鉴茶品的真实品质。
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若茶品中多酚类物质含量过高,又或者饮茶者体质虚弱、血糖调节能力茶,短时间内饮用超过其身体承受能力的茶汤,会带来诸如头疼、晕眩、站立不稳、乏力甚至手脚发冷、呕吐等低血糖症状,俗称“茶醉”。为免受茶醉之苦,应避免过量饮茶,饮茶宜选择熟普洱茶等发酵程度较高的茶品,同时体弱之人在饮茶时可以适量配合进食点心,即可免受茶醉。
常有酒醉之后饮茶以解酒之说。酒后饮茶,水分可稀释体内酒精浓度,茶碱利尿可加速酒精排泄。但是酒精被人体吸收后约90%在肝脏进行分解,乙醇首先被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乙醛再被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最后被代谢为水分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整个过程需要2~4小时。若在饮酒后大量喝浓茶,茶叶中茶碱的利尿效果会使得部分乙醇在转化为乙醛后未来得及进一步转化便被肾脏排出,使得肾脏受到乙醛的毒害,影响其代谢功能。因此酒后不宜以饮茶来解酒,当然,最好避免饮酒过量。
虽然不宜以饮茶解酒,但是酒醉翌日往往有头晕、无神、乏力等宿酲症状,此时酒精多已代谢完毕,适量饮茶对于缓解宿酲症状颇为有效。
茶树具有从土壤中富集氟的特性,故而茶叶是氟元素较高的食品之一。一般而言,茶叶含氟量与其细嫩程度相关,同种茶叶,茶叶越粗老含氟量越高。氟具有抑制造成龋齿细菌生长的作用,同时适量的氟还可以与骨结构相结合,增强其强度并抑制钙质的流失。再加上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葡萄聚糖聚合酶的功效,能够抑制龋齿链球菌与齿缝中的乳酸菌,以减少龋齿病原菌。茶叶中的皂素类物质亦能增强氟与多酚类化合物的杀菌作用。因此,适当喝茶,能够抑制钙质减少,可以有效的保护牙齿。
但喝浓茶的人必须注意避免摄入过多氟,引发氟斑牙、氟牙症,造成牙齿变色和进一步病变。长期饮茶茶色素在牙齿上沉积也会造成牙齿变色。因此生活在高氟地区的人应该尽量以净化过的水来饮用或泡茶,同时茶友们在日常品饮茶品中不宜经常饮用如老黄片之类的粗老茶品,以免因饮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建议茶友在品饮汤色较深的茶品后尽快漱口,可避免茶色素粘附在牙齿上使之变色。若牙齿已经变黄,建议去专业的牙医诊所、医院洗牙。
因茶叶中含有具备利尿作用的茶碱,因此饮茶时摄入水分中相当一部分会因利尿作用而排出,具体程度视茶汤浓度与茶品中茶碱含量而定。若是茶汤浓度过高,或是茶品含茶碱量较高,饮茶后人体水分反而会处于亏损状态。因此不宜以饮茶取代正常饮水。因此茶友饮茶浓度不宜过高,同时应摄取更多饮用水以满足身体所需。
现代的玩茶之人多有喜好使用铁壶者,但多数只是喜欢使用铁壶所带来的仪式感与自我认同,并非真的了解铁壶之于冲泡茶品的作用。石昆牧老师通过多年茶品冲泡与铁壶使用经验之总结,发现铁壶之用,在于其可确保冲泡用水长期处于高温,这一点对于冲泡陈期在数十年以上的老茶,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冲泡老茶,方才有其大展长才之处。考虑到多数茶友所处地区海拔并不算高,且其冲泡茶品所需水温并不算高,并无使用铁壶的必要。至于有人用铁壶煮茶更是大谬,铁壶煮水会释放大量铁离子,它们会与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结合,破坏茶汤的味道与颜色。对于绝大多数饮茶者而言,常见的如随手泡之类的器具已可满足日常饮茶煮水之用。
饮茶有度
万事万物皆有度,茶亦不例外。饮茶量的多寡应视个人的体质、生活环境、饮茶习惯而定。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平日若有饮茶习惯,则每日饮茶12~16克(干茶)左右,可分2~3次冲泡。若是体质较好,以及体力劳动量大、消耗多、食量大的人,每日饮茶20~30克亦无不可。反之若是体质虚弱,或是孕妇、儿童、神经衰弱者、心动过速者,则应减少日饮茶量,饮茶也应以淡茶为宜。
平日经典普洱体系之茶友常见石昆牧老师分享制茶之时以重手泡试茶法大量饮用新制青毛茶之状况。这种饮茶方法实际上于健康大大有害,只是为了确保原料品质,以不负茶友的信任,这种试茶对于石老师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必然,茶友切不可仿效。
经典普洱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石昆牧经典茶文化,图文来源:天威德成经典普洱茶文化。
爱普茶网转载本文,仅作交流学习之用,如涉及版权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删除。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上一篇:石昆牧:健康茶饮常识(三)得其时
下一篇:普洱杂志:健康,健康还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