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杂志新刊出炉:熟茶的N种打开方式 2020-08-29 21:09:58 作者:二喜 来源:普洱杂志 浏览:
入秋后昆明的天气反而燥热起来,倒也更适合来一泡钟爱的好茶,顺手打开姗姗来迟的《普洱》8月新刊,这一回,我们想和您一起探讨,关于熟茶的不同打开方式,对,又是熟茶,因为熟茶貌似越深挖越有趣。
连续几年来,本刊每年都会做至少一期有关熟茶的专题,但每一次都会在不一样的角度提取立意,且能写出它的深度和广度。因为熟茶自其问世以来,从不乏与市场和消费者紧密相关的诸多话题。
熟茶打开了一个茶类多维度的层面,它显现的色彩时而如传统水墨画般境界深远,浓淡皆宜;又时而如现代西洋画般油彩淋漓,绮丽斑斓。现代熟茶工艺更如同雨后春山,竞相争现,自然,关于熟茶的文章也各具看点,引人入胜。
我们曾经关注过熟茶的新主张;关注熟茶小白“黑转粉”的心路历程;探讨过熟茶的发酵工艺等等,这些话题无一不引发读者的共鸣。其原因在于这些文字关乎痛痒,关乎喝茶者的健康。
然则真正意义上的熟茶问世至今已近半个世纪,算起来还是一个年轻、现代的茶类,但又和传统普洱茶一脉相承。1975年“湿水渥堆发酵”技术的创新性发明,开启了现代普洱茶的另一个维度,并依靠人工可控的技术大大缩短了普洱茶由生转熟的周期,至此普洱熟茶成为应市快消新型茶品。熟茶发酵工艺是一项立足于传统,但不断发展创新的开放式技术,兼收并蓄。一直以来,从业者们锲而不舍地探索它的科学性和可能性,衍生出离地发酵、大堆、小堆发酵、春料发酵、菌方发酵一系列课题,工艺在不断进步,我们的报道相应地推陈出新。
近十余年山头茶的异军突起,带动的非止古茶山的山头传奇,客观上也促进了熟茶原料历史性的提升。而业内对于熟茶技术的探索,一方面适应了熟茶市场上高层次的品饮需求,另一方面,促使茶人对于熟茶工艺的精进。也许你看过许多新派熟茶的竹筐发酵、箱式发酵、离地发酵,会觉得这些工艺无非是把传统的手法改头换面玩玩花样而已。但我们可以率性地喝茶,却最好不要贸然否定熟茶工艺的种种创举,试想,当你把一吨老班章料投入竹筐,洒水发酵,是谁来承受创新的代价呢?不可否认,这些探索的每一小步,都令现代熟茶工艺更趋圆熟了。
虽然时至今日,熟茶界做出的任何改进都是基于传统,但这种种改良谁说不是一种进步?而茶客们喝熟茶之时,终于能撇开“酱油汤”的老话题,对山头滋味进行不一样的品评,掂一掂发酵程度“熟轻熟重”,越来越多的话题迸现,不也更见一种活泼的茶趣吗。
从喝茶的角度来说,熟茶也是许多普洱茶友的第一印象茶品,要么至此入门,要么转身离去,有时候这其间的差别如同敲打一扇虚掩的门。作为普洱茶同好,我们希望的是入门者越来越多,因为熟茶的健康价值不仅是笔者津津乐道,经科学验证且亲身体验,也是走进普洱千百名山的第一道阶梯。市面上的熟茶千千万,希望茶友们早日触及属于自己那一道坚实的阶梯。
熟茶犹如一个多棱镜,透过它多维度的视角,你会了解它的传统、现代;新奇、活泼;复古、时尚。在熟茶的世界里,尽可供你无限畅游。本期独家关注,我们以味觉记忆为索引,带领读者探寻传统的昆明味、勐海味、澜沧味熟茶的成因和沿革;展示熟茶新工艺带来的全新味觉体验,洞见更多元的熟茶世界,悦享更丰富的熟茶空间。
当然,这一期的熟茶话题还远远不是最后一次。
作者:二喜,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上一篇:思考鱼70秒:普洱茶的唛号
下一篇:秋茶真的一文不值?春茶和秋茶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