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莺山古茶山一一“佛茶圣地”「老包说茶」 2019-11-18 18:10:56 作者:包忠华 来源:今日头条 浏览:
2019年白莺山二嘎子茶王开采仪式,图由“茗禅品”提供。
白莺山位于临沧市云县漫湾镇大丙山,地处澜沧江西岸,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量山隔江相望,从漫湾电站大坝而上十余公里就进入白莺山。过去水流湍急的澜沧江水,如令变成高峡出平湖,白莺山下的千年古渡“羊街渡”已淹没于江底,曾经的渡口、木船、马帮、古道等已成历史,只有无数的精彩传说留传在民间。
白莺山传说最早是叫白鹰山,有一群白色的大鹰在此栖息,宛若一树白花,因此被称为白鹰山,但“大鹰”经常啄食村民的家禽,常发生了人鹰矛盾。后来当地人把“鹰”改为了“莺”,白鹰就不再以家禽为食,而以山中老鼠、蛇等动物为食,人鹰和睦相处。后来这群白鹰飞回喜马拉雅山,人们就把白鹰山改为白莺山。
白莺山茶鲜,图由“茗禅品”提供。
白莺山古茶园地处大丙山(主峰海拔2834米)中部,海拔1800一2300米之间,南北纵距6000米,东西横距1600米。白莺山古茶山包括白莺山和核桃林2个村民委员会,共25个村民小组,人口722户,3098人,以布朗族、拉祜族、彝族、汉族等民族为主。其中彝族支系中的俐侎人是当地最特殊的民族,保留自已的服饰、习俗等。传说古时生活在澜沧江的古濮人,一个族群称“侎俐人”,临沧地区叫俐侎人,集中生活在无量山的凤冠山、金鼎山一带,后来与其它民族发生冲突,整个族群迁出无量山,从羊街渡过江,居住在白莺山,后来又有一部分俐侎人迁往永德等地。
白莺山茶鲜,图由“茗禅品”提供。
白莺山古茶山的茶园面积12400亩,茶树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百年以上的古茶树有184万余株,白莺山茶种有勐库大叶种及本山茶、二嘎子茶、黑条子茶、白芽子茶、贺庄茶、藤子茶、柳叶茶、豆蔑茶等十多个本土品种,白莺山古茶山属满天星式种植,茶树散落在村子的周围,分布地域广,种植密度小,茶树较高大,有的大茶树需两人才能合抱,被誉为临沧茶区的“茶树资源博物馆”。
白莺山茶色泽墨绿油润,清香怡人;茶汤清亮晶莹,色橙亮,花果香浓郁,汤面有油润感;滋味丰富有层次,口感清润,意气清和,颇具中和之美;水路顺滑,生津回甘快,口感独特,苦涩味淡等特点。
白莺山2017年黑条子大树纯料,入口甘甜,汤感柔滑,回甘生津快。图由“茗禅品”提供。
白莺山茶品种资源丰富而杂乱,显得很原始,品种跟无量山的金鼎山和凤冠山古茶品种资源相同,但茶树的树龄和树径普遍没有金鼎山和凤冠山的大,据此推断白莺山古茶有部分茶种是俐侎人从无量山带入。
传说白莺山古茶最早始种于唐代,唐宋时期,雄居南方的南诏国和大理国,国都大理以白莺山相距只有三四天路程。南诏国和大理国时大兴佛教之风,在白莺山建有大河寺,位于茶马古道旁,因交通便利,引来修行的僧众不断在这里云聚,于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僧众们在讲经修行的同时,也广种茶叶,为全国各地寺院专供佛茶,“千年佛茶之乡”就此诞生,云南最早的佛教茶文化也在这里得到发扬。
白莺山2018年二嘎子单株普洱生茶,图由“茗禅品”提供。
白莺山现立有一石碑,由中国书法大家沈鹏先生书写“中国佛茶圣地“的碑文。千百年来佛与茶在此结缘,一禅一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相融相生,也因此使白莺山成为“禅茶一味”最佳诠释之地。
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云南时,从大理到昌宁、凤庆、云县,原计划从羊街渡过澜沧江到景东无量山,因江水暴涨,木船不能摆渡,无奈只能从羊街渡折回,翻越白莺山,二进凤庆返回大理。
白莺山2018年二嘎子单株普洱茶茶汤,图由“茗禅品”提供。
白莺山人是把茶当成图腾,他们有一个古老的习俗,无论迁徙到哪,都要在房前屋后栽种茶树,每年在采摘春茶前,都要祭茶祖,祭天地神灵,朝拜茶树王。他们盖新房要洒“土地茶”,挖房基要垫“奠基茶”,竖房架要挂“上梁茶”,定婚要送“提亲茶”,求婚要送“定亲茶”茶不仅是白莺山人的支柱产业,也注进了白莺山人的骨髓里,更融进了白莺山人精神世界里。
白莺山2018年二嘎子单株普洱茶叶底,图由“茗禅品”提供。
本文原载今日头条,作者:包忠华,经作者授权爱普茶网https://www.ipucha.com/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上一篇:秘境旧龙寨:茶人眼中的别样茶山
下一篇:普洱,生活透进光的地方「荷青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