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峰:漫落茶山行纪
2022-10-09 01:39:09   作者:马哲峰   来源:易武茶叶协会    浏览:

在易武这片普洱茶的热土上,不独有名重天下的普洱茶供世人去品味,更有芸芸众生演绎出了无数的故事与传奇,等待着有缘人去探寻。

漫落茶山行纪

适逢谷花茶上市的时节,天气阴晴不定,疫情不期而至,往年秋茶季繁忙的景象不再,茶山上的人们有了闲暇。世道艰难,生活不易,日子再怎么难熬,也还是要一天天过下去。所幸,我们还有钟爱的普洱茶相伴,慰藉着人们的身心。唯此,这平淡的日子里,使人更加能够领略到五味皆蕴的生活本味与人生真味。

易武,无数钟爱普洱的茶友们心中向往的圣地。七村八寨,易武普洱茶的代名词。从过往到现在,易武七村八寨的内涵不断的变迁,不变的是人们对品质卓绝的普洱茶的向往与追求。

漫落,曾经是易武七村八寨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产地之一。而今,伴随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变与行政区划的调整,几乎已经很少有人提及。从易武老街出发,沿着茶马古道的走向,修建的麻黑公路,途经莲花塘、陈家凹子、曼秀、三丘田与落水洞,每一个寨子都以出产品质优异的普洱茶而闻名。如今,这五个寨子皆是隶属于易武镇麻黑村委会下辖的村民小组。驱车离开易武街,出大丫口,右转沿G219国道奔漫撒方向,数公里之后,左转沿水泥路行驶两公里,就抵达了高山寨,这里也是易武普洱茶声名最为显赫的村寨之一。在并不久远的过去,它们被并称为漫落六寨。

约同罗琼仙老师与摄影师吴福祥一道,驱车直奔麻黑村莲花塘村民小组。现任村民小组长郑明先生已经在家中等候,落座后等候泡茶的当口,不经意间看到主人背后的茶架上摆放了一饼火红包装印着喜字的普洱茶,那是易武茶叶协会郑明敏会长所做的纪念茶。询问后得知,两人不单是名字只差了一个字,实际上也是本家的堂兄弟。1978年出生的郑明,言明自己是汉族,在昆明读过中专,属于易武茶山70后中有文化、有见识的一类人。从2012年至今,已经担任了十多年的村民小组长职务。莲花塘总共有24户,其中实在户20户,70余人。村里共有古树茶地500亩左右,小树茶地1000多亩。据他所说属于麻黑村茶地面积最少的小组之一。莲花塘的村民几乎全部都是郑姓一族,临着公路边的大石头上铭刻的寨名叫“荒田”,老寨名叫“郑家梁子”,80年代修公路的时候举寨迁徙,从山上搬到现在的位置,寨子前面有块荒田,寨子后边有一方池塘,所以才有了荒田与莲花塘两个名字。穿寨而过的茶马古道,途经莲花塘的地界上有一座蜈蚣桥,年代久远的濒危石拱桥。可惜的是雨后道路泥泞湿滑,雨季疯长的杂草掩盖了路面,于是相约以后有机会再去实地探看。

莲花塘村民小组长郑明先生

右一:莲花塘村民小组长郑明先生

郑明的父亲郑雄伟与母亲高玲芳都已经年逾古稀,跟着在寨子里的二哥郑军一起生活。1970年出生的大哥郑建,高中毕业后去到勐捧糖厂参加工作,与娘家景东的妻子结婚后育有一女,名下没有茶地。郑明是家里的老幺,娶了个苗族的妻子,生养了一双儿女,都还在易武读小学。在他的名下,有古树茶地20多亩,春茶一季能有100多公斤的产量。小树茶地80亩,春茶能产出400公斤毛茶。谈起今年春茶的行情,他摇摇头说:“行情不好,古树茶降到了每公斤1000元左右,小树茶每公斤300元左右。告别等着出门去岳父岳母家探望妻儿的郑明先生,我们继续我们的下一站。

紧邻着莲花塘,就是陈家凹子村民小组,两个小组的居民房屋几乎连在一起,外来的人难以区分,只有村民才能分的清清楚楚。陈家凹子,一直沿用的都是过去的寨名。几次相约,都没能见到陈家凹子的小组长,我们转而联系上了会计陈云飞先生。陈家凹子的村民有陈、张、胡等姓氏,总共有28户80多口人,总共有古树茶地300多亩,小树茶地1000多亩。春茶季,古树茶的均价在每公斤1500元,小树茶在400至500元每公斤。

陈云飞生于1981年,妻子李蓉芳是墨江人,夫妻两人都是汉族,也都是初中毕业。养育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在家,小女儿还在读初中。陈云飞一家名下有10多亩古树茶地,春茶能有100多公斤干毛茶,小树茶80多亩,春季的时候,按照鲜叶每公斤50~60元的价格都卖掉了。陈云飞在家中排行老四,大哥陈文革、二姐陈文华、三哥陈文伟,四家人都在寨子里,靠着做茶为生,母亲跟着大哥家一起生活。陈云飞家就紧临着公路边,院子非常宽敞。临别的时候问他:“你家的地方这么宽,怎么不盖个酒店呢?”他笑着回答说:“你叫老板来投资,我们一起合作啊!”现今的茶农,在经济大潮的洗礼下,商业意识不断的觉醒,自觉的融入时代的潮流。

陈家凹子村民小组会计陈云飞先生

左一:陈家凹子村民小组会计陈云飞先生

沿着公路继续向前,就进入了曼秀村民小组的地界。横跨公路,近年来新修了一个寨门,自然也就成了往来客商与茶友们的打卡点。邻着公路边,建有一座初制所,上面悬挂着永福号的标牌,主人李建国就是曼秀村民小组长。曼秀村共有56户227人,多数都是汉族,瑶族、彝族、哈尼族等都是讨进来的媳妇。村子里总共有古树茶地1000多亩,小树茶地500多亩。春茶的行市,古树茶在700~2000每公斤,小树茶500~700元每公斤。正在修筑的勐绿高速公路途径易武大丫口下面,占了曼秀村里一部分土地。我们不仅感叹:“你们的地离寨子还真是远啊!”李建国笑着说:“过去都是走小路,也并不算远。”靠着茶叶发家致富的曼秀村民,也没少在公共领域支出。前些年修建引水工程,每户出资3000元,而后修建寨门,农户每家出资5000元,茶厂出资10000元。捐资数额上不封顶,个人、农户与茶厂总共集资80多万元。工程完工后,专门在寨门处立了个功德碑。

漫落茶山行纪

李建国出生于1971年,小学毕业,已经过世的父亲祖辈都是来自石屏的汉族,母亲娘家是瑶区的瑶族。兄弟姊妹六个,大姐李祝梅在勐腊种橡胶,李建国排行老二,三妹李丽花在勐腊农业局兽医站工作,三妹夫在曼秀种茶,四弟李建明、五弟李兵、六弟李云武都在曼秀。大姐、三妹,也都在曼秀有20多亩茶地。他们兄弟四个的茶地面积大致相等。各家都是古树茶地20多亩,春季每亩产量10多公斤,小树茶地10多亩,年产200~700公斤。自2013年至今,李建国一直担任曼秀村民小组长。他的妻子名叫白凤珍,来自江城的哈尼族。夫妻二人将两个女儿养大成人,虽然他自己是瑶族,女儿都跟随母亲成了哈尼族。1994年出生的大女儿李怡帆大学毕业后留在昆明,成家之后自己创业,在昆明西苑茶城开茶店。二女儿出生于1997年,那年一代伟人不在,于是起了个李小平的名字,大专毕业后在一家普洱茶企工作。曼秀村的李姓是大姓,李建国家祖上创建有永福号,他名下注册有公司,住宅与初制所分列公路两边,远远望去,永福号的招牌十分显眼。于是打趣他在曼秀村是不是做茶规模最大的一家,他笑了笑说:“看样子有点大。”顿了一下又说:“在曼秀村是最早有完整做茶手续的一家。”

曼秀村民小组长李建国先生

左三:曼秀村民小组长李建国先生

离开李建国家没多远,我们拐到了何文观先生家中。在近年来大兴土木的曼秀村,何家的住宅显得貌不惊人。何家同样是来自石屏汉族移民的后裔,1940年出生的何文观先生,今年已经82岁了,衣着朴素的老人家,在教育子女方面极为成功,三个儿子都在政府任职,女儿是教师,儿女大都已经或邻近退休。老人家结过两次婚,再婚妻子带来的两个女儿,如今都跟着他在曼秀生活。与老人家谈话的过程中,他拿出了厚厚的一册笔记本,老人家亲笔书写的文章、歌谣、对联,无不饱蘸了对于亲人与家乡的深情厚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真挚动人的情感。其中有一首茶《茶山小调》,让人看到以后就会忍不住轻声哼唱起来: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唱花灯;走亲串戚过小年,处处只听马蹄声。

二月里来二月八,青枝绿叶发嫩芽;茶农茶客似鱼水,共同创造茶要发。

三月里来三月三,江河哥弟奔茶山;村村都有各族住,民族歌声满山川。

四月里来百花开,斗茶大会正在开;提高质量树品牌,易武贡茶不能衰。

五月里来是端阳,汗流浃背制茶忙;日落还有半天活,来日五更将起床。

六月里来六月六,家家门前晒毛茶;三晴三雨不到黑,簸箕抬进又抬出。

七月里来秋风凉,蚊子飞来咬胸膛;愿叮茶农千万口,莫咬茶客茶老板。

八月里来桂花香,老板好茶装满箱;祝愿老板年年来,共创茶梦奔小康。

九月里来九月九,九月菊花泡烧酒;喝口烧酒喝口茶,茶能解毒又醒酒。

十月里来下清露,茶叶采完钱用光;两千不够斗地主,两千不够买冰箱。

冬月里来冬月冬,茶园管理不放松;又修枝来又抹叶,创造来年茶高峰。

腊月里来一年完,哥弟回家要过年;口袋空空不有钱,梦想只能靠来年。

曼秀村民何文观先生

左三:曼秀村民何文观先生

因茶致富的曼秀村,社房处立有一块石碑,碑上镌刻的文字,就出自何文观老人的手笔。据老人家回忆,社房所在的位置,曾经就是曼秀石屏会馆的遗址,老百姓也称其为关帝庙。建筑形制是四合院,门前有照壁,进了大门,左边有个厨房,右边有个宿舍,住着看庙的老道人。院里种有两棵树,一棵是碧桃,一棵是紫薇。正对门的大殿,门前有个300公斤重的铜香炉,大殿中间供奉的是关羽,左边是关圣,右边是周仓。左配殿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左右是金童玉女。右配殿供奉的是山神,山神殿里挂有一口100公斤重的大钟,挨着大钟有一架大鼓,敲钟擂鼓的时候,漫落六寨的人都能听见。1952年,大庙改成了小学,办了两三年以后,学校就搬到落水洞去了。伴随着老人家的叙述,从过往到现在,展现出一幅流动的影像,似在眼前,又倏忽间消逝不见。

离开曼秀,沿着公路继续前行,前方就是三丘田。大多数的居民都是从郑家凹子搬迁至此,三丘田与莲花塘的郑姓都是本族,都是来自石屏县宝秀镇郑家营汉族移民的后裔,以前都是以姓氏作寨名,搬迁后以地名作为寨名。三丘田总共有23户70多人,古树茶地280多亩,小树茶地300多亩。春茶的价格,古树茶每公斤1000元至3000元之间,小树茶每公斤500元左右。此外,还有三千多亩地,其中部分土地是三丘田村民自己种或者租给别人种橡胶。

相约三丘田村民小组长郑关海、会计郑雪娟茶叙,地点选在了郑关海弟弟家的茶室。新建好才两年的新居,茶室墙壁上挂有各种书画点缀,充满文化气息。说起自家弟弟郑云松,郑关海叹了口气:“他今年突发心脏病,不在了。”弟弟郑云松生于1978年,生前也没有喝酒等不良嗜好,突然去世让郑关海颇为不解,甚至连病因都并不清楚。留下一儿一女,大儿子14岁正在读初二,小女儿10岁读小学五年级。郑关海的大姐郑银新嫁到了曼腊村张家湾,养育有两个女儿。郑关海出生于1976年,妻子名叫杨双凤,夫妻二人都是初中毕业,养育了两个孩子,19岁的大儿子在昆明上大学,5岁的小女儿还在上幼儿园。他自家有10多亩古树茶地,春茶有200多公斤的产量。放养的小树茶地10多亩,春茶有100多公斤的产量。三丘田的茶喝起来想当不错,罗琼仙老师非常喜欢,临别的时候,郑关海组长特意装了一袋茶,送给罗琼仙老师品尝。

三丘田村民小组会计郑雪娟女士三丘田村民小组长郑关海先生

左一:三丘田村民小组会计郑雪娟女士;左二:三丘田村民小组长郑关海先生

离开三丘田继续前行,前方就是落水洞村民小组。小组长黄永能先生是相识多年的老友,时近中午时分,他的妻子已经准备好了一桌子菜肴。还问我们:“要不要喝点酒?”当我们开玩笑说:“有没有茅台酒的时候?”黄组长当真把茅台拿出来招待大家,一边说:“我们茶农惯常都是喝苞谷酒,茅台一杯就醉。”多年来行走茶山,因了与外界的交往,许多家茶农都曾经受到客商赠送的茅台酒,然而茶农最习惯喝的还是自家酿的苞谷酒。这在外人看起来十分不解,但是在当地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午饭后到茶室喝茶聊天,罗茜茜感叹说:“这可是我们见过的最有情调的茶室了。”黄家祖上是来自石屏的汉族移民,黄永能组长曾经到石屏寻源拜祖,石屏的黄姓家谱上志记载到了他爷爷的哥哥,他猜测可能是自己的爷爷到了茶山后才出生的。算到黄永能,落水洞的黄姓已经到了第四代,儿子黄涛是第五代,孙辈儿大的三岁半,小的即将出生,都已经是第六代了。黄永能的大哥黄其武、二哥黄勇、三哥黄勇祥,四家人都在落水洞。

2010年,外出务工多年的黄永能回到落水洞,自那时起至今一直担任落水洞村民小组长的职务。落水洞村民小组总计有40户,实在户35户,130人。主要是汉族、彝族,白族只有一户。黄姓、高姓属于村里的大姓。共有古树茶地1887亩,小树900多亩。古树春茶的价格在每公斤2000元到3000元,小树春茶在800元到1000元每公斤。自大易武举办七村八寨斗茶大会以来,落水洞参赛的古树茶分别在2013年、2015年、2018年、2020年多次荣获金奖,其中2018年获奖的落水洞古树茶,拍卖出了每公斤20万元的价格。

同来的摄影师吴福祥用小飞机航拍落水洞,照片上可以清晰的看到落水洞处于山中的一个小盆地。黄永能小组长为我们揭示了落水洞的秘密:“在村里最低洼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的溶洞,不管下多达的雨,水都可以顺利的排出去,所以从来不会水淹。”曾经使落水洞闻名于世的茶树王前些年已经仙逝,为此,落水洞村民每户出资500元,总计集资80000余元,就地建了一个透明的钢结构茶王亭,将茶树王遗株完整保护下来对外展示。黄永能小组长还在筹划建一个茶文化博物馆,希望能将古茶园的生态系统,普洱茶的传统技艺,老茶号的文化内涵,完整的展示出来。站在落水洞一栋传统民居前合影留念,片刻的美好时光就此凝固下来,为未来书写历史留下瞬间的影像。

落水洞村民小组长黄永能先生

左六:落水洞村民小组长黄永能先生

当我们一行驱车赶到高山寨的时候,已经是傍晚的时分,眼见着一轮红日渐渐没入山的背后。道路两旁,晚饭过后的人们,三三两两的结伴而行,漫步在林荫道上。几年没见,相识多年的茶农周江来已经乔迁了新居,楼房的外观刷成了黄色,远远望去,极具辨识度。院子非常宽敞,便于停放车辆,这在寸土寸金的茶山上可不是家家都能具备的条件。周江来的父母都是60后,他是家中的老大。下面有一个妹妹周江慧,大学毕业后在银行工作,刚刚结过婚,找的对象是象明乡曼林村高山寨的,也是在家中做茶。三弟周成才初中毕业后在寨子里做茶,娶了个年轻漂亮的苗族媳妇,不到20岁就已经生了一儿一女。1987年出生的周江来,初中毕业后就出去闯荡,曾经跟着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跳了两年舞,参演过《云南印象》。回到家乡后开始做茶,媳妇徐荣珍娘家是墨江的哈尼族,生养了两个女儿,都还在读小学。

周江来担任高山寨村民小组副组长,对寨子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听爷爷奶奶讲,早先从芭蕉林搬迁到高山寨的只有28户。整个寨子盖好房子的实在户有117户500多人,加上户在人不在的共有145户近600人。高山寨的原住民都是彝族分支香堂人,同象明乡的彝族香堂人寨子曼迁,是一棵树上分出来的两杈,至今两寨之间还一直有联姻,亲戚之间往来走动频繁。高山寨总共有古树茶地2000多亩,小树茶地5000多亩。古树春茶的均价在每公斤1800元,小树春茶每公斤300元到500元。

为了使我们能够对高山寨有更深入的了解,周江来骑着摩托车去接寨子里的一位老人家,不多时他自己骑着摩托车又回来了,就在我们有些奇怪的时候,一位手里拿着手电筒的老人家一步步走近,原来是老人家不肯坐摩托车的缘故。老人家名叫段世仙,出生于1939年,今年已经83岁了。小时候在落水洞读初小,而后又到易武读高小。1958年,到勐腊机械厂参加工作,到了1962年,因为家庭困难,父母到漫落村公所开了证明,被家人叫了回来,后又随同家人搬迁到高山寨。漫落村包括曼秀、落水洞、郑家梁子(莲花塘)、郑家凹子(三丘田)、陈家凹子与高山寨。年轻的时候,担任过民兵连长,手下有200多民兵,高射机枪、重机枪、轻机枪与半自动步枪200多支。当时的漫落周边山高林密,猛兽横行,为了保卫人民的财产,在当时政府的号召下,没少猎杀过野兽,打死过马鹿、熊、蟒蛇。问他打死的动物都弄哪里去了?回答说:“全寨人分吃了。”周江来有些心有余悸的问道:“这不犯法吗?”老人家正色回答:“不,当时要受表彰的。”又问他有没有打过老虎?老人家笑眯眯的说:“打过,没打死。”还撩起衣服给我们看,外出遭逢野牛,被顶伤后留下的深深疤痕。说起年轻时的经历,形容自己是“苦吃得透。”段世仙1960年入党,担任过十多年漫落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经有62年党龄,数说起往事,如在昨日,历历在目。昼夜轮回,几十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夜深了,我们目送老人家慢慢走回家去。历经连日来的奔波,每个人都不胜疲乏,同来的罗茜茜、李媛媛,坐在车后排,相互依靠在一起沉沉的睡去。我们作别周江来一家人,头顶着满天繁星,驱车返回易武。

高山村小组副组长周江来先生高山村民段世仙先生

左一:高山村小组副组长周江来先生;左二:高山村民段世仙先生

回顾易武茶山兴衰起伏的发展历史,一代代外来的客商与移民“走夷方,上茶山”,书写出一部民族交融的茶马史诗。在易武这片普洱茶的热土上,不独有名重天下的普洱茶供世人去品味,更有芸芸众生演绎出了无数的故事与传奇,等待着有缘人去探寻。

作者简介:马哲峰,茶文化学者,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行知茶文化丛书编委会主任,已编著出版《普洱寻茶记》《读懂中国茶》《普洱六山记》《寻味普洱茶》,连年荣登茶媒体推荐阅读十大茶书榜单。

图文来源:易武茶叶协会,经作者“马哲峰老师”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热词搜索: 马哲峰 漫落茶山 茶山行

上一篇:马哲峰:倮德茶山行纪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