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城《茶席艺术》「茶业复兴第308期沙龙」 2022-05-12 17:23:23 作者:茶业复兴 来源:茶业复兴 浏览:
5月5日晚,茶业复兴第308期沙龙·茗师联萌第16期读书会在“周重林看见茶文化”线上直播间举办。周重林先生线上连潘城先生,围绕着潘城所著的《茶席艺术》一书进行了一次关于茶席艺术的对谈。
周重林:潘老师写了很多书,《茶席艺术》是一本关于茶席的专著,只要你是爱茶人,就会和茶席打交道。这是我读的第一本茶席专著,这本书写得很好,潘老师带来了关于茶新的审美和思考。今天白天,茶业复兴和福海茶厂联合举办的立夏茶会上我们摆了6个茶席,大家对茶的理解都不一样,摆出来的茶席自然也不一样,我看了很有感触。下面就有请潘老师给我讲解茶席艺术。
潘城:这本书是2018年出版的,已经重印了几次。这两年我主要在琢磨民俗学、文化人类学,两个月前周老师约我来做分享,于是我才又重新备课,认真准备了关于茶席艺术的内容。
从茶的美学来谈狭义的茶文化
我和周老师对茶文化本质的观点是一样的。最近这些年,我对茶文化有所知障,很难有新鲜感,我经常和周老师交流,可以说周老师又让我重拾了对茶文化的兴趣。在讲茶席艺术之前我先明确一下:我们过去谈广义的茶文化比较多,而我今天想谈的是狭义的茶文化,从茶的美学来谈。
冯友兰在《人生的境界》中提了人生的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基于此,我认为可通过四种境界来谈茶文化,我把这四种境界称为物质境界、功利境界、艺术境界和宇宙境界。这些境界,茶里面都有,我今天要谈的是第三个境界。
从1989年至今,全国各地说得最多的是茶与健康、与保健方面的功效,但这些讨论都仅限于物质层面。而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茶道就代表了东方在西方的美学状态。日本茶的价格竞争不过印度、斯里兰卡,所以他们就做美学,于是日本茶道就成为了东方的美学符号。
下面我言归正传,讲这本书。《茶席艺术》分成了八章,分别是:
绪论 第八类艺术
第一章 茶席艺术概论
第二章 茶席的历史
第三章 各国茶席
第四章 构成茶席的要素
第五章 茶席的设计语言
第六章 茶席的主题及表现
第七章 从茶席到茶空间
第八章 茶席审美
过去大家一看到茶席就自然会想到两个字,那就是“设计”。我这本书取了“艺术”而非“设计”,是深思熟虑的,之前没人这么提。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概念从古希腊开始,主要分为六大类:文学、美术、音乐、雕塑、建筑、戏剧/舞蹈。1911年,意大利诗人里乔托·卡努杜发表《第七类艺术宣言》,宣称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第七种艺术,综合艺术。
而茶席艺术在综合了之前的七大艺术之后,还能够完成一杯色、香、味、意千变万化的茶汤供君欣赏品味。
茶席艺术是第八类艺术
人有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在《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中谈到了感官的等级,人们认为离人体器官最近的感觉越低级,比如视觉和听觉对应的艺术门类就比较高级,而吃喝玩乐似乎就低级一些。但现在已经不一样了,因为有红酒、香水、茶叶这些物质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感官鄙视链。茶席和视觉的关系最大,但也是综合的,五感都有涉及。
我在书的绪论中提出了茶席艺术是第八类艺术,它把精神化的东西美好的呈现出来,我选一段序言里的文字和大家分享:
茶席艺术是因茶而生的。茶,在一切优秀的物质功能之上,还是一种能够慰藉人类心灵的逸品。我们应该达成共识,茶文化的审美品格是至高的。茶,是一种可供无限审美的载体。而这种美,要通过茶文化艺术得以呈现。茶席艺术正是茶文化艺术呈现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茶文化艺术需要空间和时间来承载。随着对空间概念认识的加深,格物致知,我反过来从“自由王国”走回了“必然王国”。一个茶席作为一个微型的空间承载了一种叫做茶的液体,而这茶与茶席以及相关的器用、风物在方寸的格局之间成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茶席艺木。不仅如此,当其他艺术种类,比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剧、电影、诗歌等与时间融合,并最终由人的力量融人茶席时,“第八类艺术”就轰然而至,目击而存焉!
2005年,乔木森先生写了《茶席设计》,这本书是是教学性质的,明确提出了茶席设计的概念。
茶席设计的界定:以茶为灵魂,以茶具为主体,在特定的空间形态中,与其它艺术形式相结合,共同完成的一个有独立主题的茶道艺术组合,是为茶席。
我认为狭义的茶文化是精神层面的,所以需要用艺术的手段呈现。
茶席艺术和茶席设计有什么不同?
设计是为别人服务的,是为了满足他人;艺术是可以完全不考虑他人,为自己服务。艺术的主体是艺术家,好的设计和艺术是殊途同归的。就像陆羽品茶,是独于天地精神往来,不需要其他人的认可,只需天地草木的认可。我的学生问我怎么欣赏抽象艺术?我说艺术家不要你看懂,艺术家自己发现了,就满足了。
中国茶的审美发展到今天,茶席可以往前走了,茶要从物质性之中出来,茶席也不要只满足用,可以往前走,满足审美。
构成茶席的十个要素
1、茶席中的茶
2、茶器
3、铺垫
4、挂画
5、插花
6、焚香
7、摆件
8、茶食
9、背景
10、茶人
茶是第一重要的,构成茶席的内在前提是你是爱茶的。
茶具组合,是茶席构成的主体。茶器里最重要的应该是主泡器,它是和茶叶本身结合的最多的。工夫茶泡法里,主泡器一般是茶壶或盖碗,而日本茶道里最重视的是茶碗。
茶席的铺垫尽量素,一个茶席的颜色不要超过3种。当下要泡好一款茶,需要很多东西。人是茶席的主导,也应该进入茶席。茶席贯穿茶、人、茶器三者。茶人通过自己,将茶客和品茗环境的普通形象,透过观念引升茶席涵养的超凡视觉感、引发震撼冲击力,进而主导茶席带来的“精神的娱乐性”。品茶适合“精行”之人,我们常对“俭德”颇多理解,而“精行就是要求生活精致,摆设茶席的细致认真,有条不紊就是创造精致人生的形象。要求主导茶席的人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其他的要素我在这里就不展开了,书中都有讲,大家可以去看书。
说了那么多大家可能不好理解,我举一个案例说明。以新加坡茶人李自强先生设计的茶席为例,这个茶席他几分钟就完成了,乍一看很普通,但细细分析是很厉害的。
第一:一个茶席要讲究功能和审美。这个茶席的中间是玻璃盆,中间有水,所以这个玻璃盆既是壶承,又是水盂。茶席上有六个茶杯、六个茶垫子,没有多余的东西。
第二:茶席的主题。李老师这个茶席的主题是田野的夜晚,他回忆的是他小时候的故乡田园。洁白的盖碗是一轮明月,中间的水就是池塘,水里有玻璃弹珠,一束灯光打下来五颜六色,意境很美。
第三:茶席的构成。茶席除了喝茶,视觉也很重要。视觉有三个要素,平面、色彩和立体。平面俯瞰有点线面,有动态,立体构成突出主泡器。李老师的这个茶席功能、审美、主题都有了,这些要素都具备了。
李先生还有自己的流派,他用最廉价的,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来做茶席。这个盖碗就十多块钱,茶席上所用的线条也是别人扔掉花材。盘子是厨房里拿的,盘子里的玻璃弹也是家里小朋友淘汰的玩具。好的东西不一定要用名贵的,便宜的东西也可以有很高的审美。
茶席的风格和流派
1989年复兴茶文化之后,中国台湾的茶艺对大陆的影响很大。我们同时也受到日本、韩国的影响,不断吸取日韩茶道中有益的元素。我总结了几种当下常见的茶席风格和流派。
1、吸收了日本侘寂风格的茶席。特斯拉、乔布斯的很多思想都受到日本茶道启发,我们的茶席也如此。
2、道家自然主义精神为核心的茶席。紫藤庐周瑜先生的茶席就是这种风格的,凳子矮,桌子小,聚气。
3、人文茶席以王迎新老师为代表,复兴传统的文人情趣、文人审美。
4、以呈现为代表的,把茶文化用视觉、听觉输出。王旭烽老师我们做过很多这样的茶尝试。
5、禅修风格的。
6、极简主义,李自强老师的茶席就是这种风格的。
互动
周重林:谢谢潘老师的分享,我也认同我们要做狭义的茶文化。茶文化的价值很高,全世界最顶尖的人物都在学茶文化,马斯克和乔布斯都在谈茶里的思想。我们输出茶,更要输出精神,我们要重视茶对我们精神的影响。茶文化不仅仅指导茶产业,还有独立的、有益于我们精神的价值。
潘城:我讲一个小故事:老周家祖祖辈辈卖咸菜,传下一块腌咸菜的石头,还是块珍贵的和田玉,这块玉价值不菲,放在博物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卖了也是富可敌国的。老周家认为他家的咸菜是世界上最美的玉腌的咸菜,所以咸菜价格可以从一百涨到到五百。我讲这个故事想说的就是,茶产业就是咸菜,美玉就是茶文化。我们为什么不直接把美玉拿出去呢?
周重林:对,我们把自己的优势去掉了。
问:狭义的茶文化是什么?
潘城:广义是茶文化是只要人开始用茶,从那之后所有的都可以算是茶文化。狭义的茶文化,特指茶的精神性,茶传递出来的和礼仪、宗教等触摸不到的东西的结合。中义的茶文化是茶的物质和精神不可分割的。
问:通过茶如何提升美育?
潘城:茶好进入,比接触其他艺术容易,绘画、音乐需要训练和基本功。但茶是日常物质性的东西,在日常接触的过程中你慢慢的就会发现茶里面蕴含着美。但要进步,需要你要不断学习和追寻。
问:茶席艺术可以脱离实际操作功能么?
潘城:主流的观点认为审美和功能是要兼顾的,但我在书里提出的是可以脱离的。比如静态茶席,我不泡也不喝,我光是欣赏静态的茶席。但最高级的东西功能性和审美性是一致的。
图文来源:茶业复兴,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上一篇:普洱杂志:我的茶席礼仪观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