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品茶话」你认真品茶的样子,还颇有乾隆皇帝当年的风范 2021-01-25 00:30:54 来源:津乔普洱 浏览:
很多好茶人士一定品过不少的茶,谈论起与茶相关的文化历史,更是能滔滔不绝简直羡煞旁人,但是,未必能切身体会古时人喝茶的真实心境。
要知道古代没有当今发达的网络和媒体科技,每一次喝茶,都当做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禅悟,他们可以为了喝一杯茶找最新鲜的山泉水,为了会友爬山涉水共饮一杯,所以冲泡茶的过程就是一次盛大的仪式,不由自主变得更为虔诚。
明代茶的冲泡方式
泡茶用茶叶产出之地的泉水最宜,茶及泉水都极清净新鲜,以求“茶泉双绝”,明代已经开始用壶泡法。
《茶疏》明代最为详尽的茶著
茶壶“宜小,不宜甚大。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漫”。茶壶容量约半升(500毫升),“独自斟酌,愈小愈佳”“量茶五分”,即放入一半的茶叶。
冲泡之前必须先备具,“必洁必燥”,然后开口,盖仰置或放到瓷盂中以待用,切勿放在案上,“漆气食气,皆能败茶”,吸附了别的异味茶就不好喝了。
候汤,水放中后,必须大火烧,等到有“松声”,即去盖,以防止水过老或太嫩,“鱼眼过后,涌泉连珠”时,水的老嫩最宜。
冲泡时,茶叶先准备好,待汤烧好之后,随即投入壶中,注水,加盖,“三呼吸时”,倒入水盂内,再注水,“更三呼吸顷”,看茶汤的浓淡,然后“泻以供客”,品茶用的茶瓯在明代以“纯白为佳,兼贵于小”。
明代一壶茶往往只泡三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因此适宜用小壶冲泡,二泡之后,还有“余芬剩馥”,可供饭后啜嗽之用。
明代饮茶习俗中,进茶一般都伴以茶果。如若泡上好的茶,茶果则有损茶叶的真味,宜去之。用茶果时必须用茶匙,不可用金银或铜制的茶匙。
北方的少数民族喝茶伴以酥酪,四川人茶中放入白盐,“此皆蛮饮”。
清代茶的冲泡方式
煮水适宜用陶砂烧制而成的罐子,煮水宜用木炭,冲泡适宜用小瓷壶,投茶量约10克(两钱),过少则茶汤滋味淡薄,过多则茶汤滋味浓涩。
煮水时,当水烧开至水面有大水泡时,取沸水盛入四个杯子中,使水温降低后,再倒入壶中,如若沸水直接冲入壶中,茶壶的盖子必须马上揭开,使热气散发,经过四个杯子凉过的水水温用来冲泡茶最合适。
“饮可五瀹,瀹则尽斟之,勿留沥焉。”一泡茶最好喝的是前五次,每次冲泡后必须倒尽,不要留下茶汤的余液。
“啜宜静,斟宜小盅。”品茶时适宜安静的环境,品茶用的杯子适宜用小盅。
乾隆饮普洱茶
光绪帝溥仪曾与老舍先生回忆到,“清宫生活习惯,夏喝龙井,冬喝普洱,皇帝每年都不放过品茗普洱头贡茶的良机。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爱物,拥有普洱茶是皇室成员显贵的标志,普洱茶还是朝廷馈赠各国首脑、贵宾的礼品,深受外宾喜爱。”
普洱茶成为贡品开始于清朝雍正年间,两百年间普洱茶成为王公贵族争相追捧的茶品,雍正帝对普洱茶青睐有佳,其子乾隆帝更甚,还为普洱茶的烹煮和韵味留下被传唱的长律:
《烹雪用前韵》
瓷殴瀹净羞琉璃,石铛敲火然松屑。
明窗有客欲浇书,文武火候先分别。
瓮中探取碧瑶瑛,圆镜分光忽如裂。
莹彻不减玉壶氷,纷零有似琼华缬。
驻春才入鱼眼起,建城名品盘中列。
雷后雨前浑脆软,小团又惜双鸾坼。
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
点成一椀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
寒香沃心俗虑蠲,蜀笺端研几间设。
兴来走笔一哦诗,韵叶冰霜倍清绝。
其实诗中之景之意不必深究也无法复刻,领会起来大概就是,你认真品茶的样子,应该还颇有当年乾隆皇帝的风范。
图文来源:津乔普洱,经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