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普洱茶贡茶「老包说茶」 2019-12-30 16:39:16 作者:包忠华 来源:新华国茶 浏览:
历史上,随着茶叶的生产和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贡茶作为一种制度,早于西周时就已确立。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周武王伐之时,巴蜀地区的“茶、蜜、灵龟……皆纳贡。”至唐以后贡茶的份额越来越大,名目繁多。“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
宋代蔡京立茶引制,商人领引时交税,然后才能到指定地点取茶。自宋至清,为了控制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茶叶供应,设茶马司,实行茶马贸易,以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对汉族地区的茶叶贸易也严加限制,多方盘剥。
作为贡茶的普洱茶渊源由来已久。周朝时云南茶叶就己经进贡朝廷。唐代(公元618-907年),据史书记载“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普茶名重天下,京师尤重之”。说明,普茶大量进入了朝廷皇宫,得到皇室权贵的青睐。
贡茶指有一定知名度的好茶,通常具有优异的色香味、独特的外形和优异的品质。贡茶的形成往往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或人文地理条件,云南普洱茶被列入贡茶,是因普洱茶与其他茶种的贡茶相比,有其与众不同之处,被宫廷和贵族视为罕见品茗,也获得文人雅士的好评。
云南茶在历史上因古普洱府作为中心集散地而被称为普洱茶。云南紧茶在宋代已正式列入名茶和贡茶录中,当时列入的几十种名茶中就有云南紧茶和方山露芽等。清雍正年间,云南普洱茶被正式写入朝廷贡茶案册,并指定为皇家冬天专用茶。清朝廷令云南地方政府在普洱府增设官茶局,专司上贡用茗,并明确规定了每年向朝廷进贡的数量,在贡茶的制作质量上也极其讲究。
云南普洱贡茶进入宫廷深受欢迎,与其他茶种的贡茶相比,与众不同,备受王公贵族喜爱。《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清朝满族祖先原本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进入北京成了帝王统治者之后,养尊处优,饮食珍馐无所不及,那些饱食终日的皇亲国戚们特别喜爱和赏识普洱茶。因此“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夏喝龙井,冬饮普洱”成为了清宫饮茶规范,也如《滇略》所说的:“士庶所用,皆普茶也。”当时上下饮茶品茗者,品饮普洱茶普遍成嗜好。
《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一)》一书《烹雪用前韵》:“瓷殴瀹净羞琉璃,石铛敲火然松屑。明窗有客欲浇书,文武火候先分别。瓮中探取碧瑶瑛,圆镜分光忽如裂。莹彻不减玉壶氷,纷零有似琼华缬。雷後雨前浑脆软,小团又惜双鸾坼。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点成一椀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寒香沃心俗虑蠲,蜀笺端研几间设。兴来走笔一哦诗,韵叶冰霜倍清绝。”乾隆皇帝把普洱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清廷为更好管控茶叶,在普洱府(今宁洱)设管茶局,建立了普洱贡茶茶厂,整修茶马古道,同时在普洱、磨黑、景谷、文并等地设置关卡,以便管理茶叶的运输。运送贡茶和茶叶的马帮,须持官府颁发的通关令牌,经关卡验证后方能放行,不持官府令牌入山采制和运输茶叶的则会受到刑罚。
清代阮福在其《普洱茶记》中已有详细的记载:“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属有茶山六处,……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两五钱重团茶,又瓶装芽茶、蕊茶,匣装茶膏,共八色,……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
商人的重利令官府眼红,商人的盘剥又令茶农愤怒。于是,清政府于雍正七年(1729)在思茅设总茶店,由官方垄断茶叶销售,并将新旧商民全部驱逐。官府的盘剥更猛于虎。他们“清戥重称”,“多买短价,扰累夷方”,导致了雍正十年元(1732年)的大暴动。清政府为了缓解民怨,不得不于雍正十二年二次下檄,要求茶店官役“按照时价,公开采买。如有不法官役,借名多买,短价压送,扰累夷民……官则立即参详,役则立毙杖下。”当时“思普诸山,当兵燹之后,地方疲敝,”“十室九空”,“身任地方,应加意抚绥……”。
在此之后100年左右的时间里,由于清廷的抚绥政策,云南茶产业有了极大的增长。普洱茶作为清廷亲钦点的贡茶,易武六大茶山曾得到清政府所赐“瑞贡天朝”匾,这是普洱茶辉煌历史和荣誉的见证。
清代贡茶制一直持续到光绪三十年,历时一百六十三年,后因清朝末期,内部动荡,社会治安不好,贡茶送到昆明附近被贼抢,朝廷鞭长莫及,没有追究,贡茶制到此结束。(参考文献《云茶大典》新编)
作者:包忠华,图文来源:新华国茶,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上一篇:徐霞客游记中的云南茶「老包说茶」
下一篇:中西茶文化有何不同?「老包说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