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书推荐:袁泉、李伟主编《信阳毛尖》 2022-09-21 05:43:37 作者:马哲峰 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浏览:
殷切地盼望了许久,终于等来了我的茶学老师李伟先生与师弟袁泉先生联袂主编的《信阳毛尖》一书面世的佳讯。袁泉先生托付快递小哥,第一时间将新书送达。薄薄的一册小书,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新书拆封之前,特意拿相机拍了一张照片,作为日后的留念。给自己泡上一杯信阳毛尖茶,翻阅手中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新书,开启了盛夏时节午后时分愉快的读书时光。
回想起与茶结缘,已经是将近二十年前的事了。彼时的我,尚且在一所学校里教书。机缘巧合,参与主编了一家出版社学艺丛书中的一册。丛书上市后,最受欢迎的就属李伟、李学昌两位先生主编的《学茶艺》一书。经由出版社编辑周军老师的引见,得以结识两位先生,就此开始涉足茶行。隔上一段时间,李伟先生时不时就会打过来电话,欢快的语气,半是嗔怪:“你也不来看我?你都不想我?”接到电话后,就会忙不迭的去探望。那个时候,李伟先生在郑州政七街开了一家名为水云涧的茶艺馆,每每步入装修的古香古色的馆中,耳畔传来淡淡的各色民乐,眼前氤氲飘香的一盏茶,顿觉神清气爽,心也不由为之沉醉,似乎整个人都沉浸在古典茶文化的氛围中。每每聊得愉快,不觉间错过了末班车,收入微薄,舍不打打车,告别先生后,步行到火车站,搭乘夜班公交车回到西郊的住处。
甫一接触茶,喝到的就是信阳毛尖,令人一见倾心的茶中,信阳毛尖可说是我的初恋。而后,在跟随李伟先生习茶的过程中,初始投入心力最多的当属信阳毛尖。李伟先生开着他的四驱帕拉丁越野车,载着我走遍了信阳的山山水水。犹记得,当年上车云山的还是砂石路,雨后路面打滑,几乎连人带车滑下悬崖,事后让人直冒冷汗。寻访信阳毛尖的过程中,结识了众多信阳毛尖茶的制茶能手,诸如车云山的周家军,无峰顶的吴二成,金刚台的周其鹏,仰天洼的王章春,九华山的舒学昌,潢川的刘祥国等等。有些时常联系,有些默默关注,而舒学昌、周其鹏先生已经离开了人世。而今翻阅新书,往事浮现,世事无常,叫人唏嘘感叹。
同许多初接触茶的新人一样,满怀热切的想要一探茶的究竟。却因自身的资质庸常,往往不得要领。以至于李伟先生有些奇怪:“你也接触茶有段时间了,怎么总也判断不出茶的好坏呢?”面对这样的关切,让人很是惭愧。而后自己总结出经验教训,总要喝到好茶的标准样,才能训练出来品鉴能力。身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收入水平着实有限,只有咬咬牙、狠狠心,从薪资中挤出一部分来买茶,名山头的茶大都价格不菲,沾了先生的光,能以最优惠的待遇,各座大山茶买上半斤,回来冻在冰箱里,常年累月反复品鉴,总算是摸到了一些门道。相比于老师对于信阳毛尖茶精湛的品鉴力,那显然是小巫见大巫了。犹记得十多年前,河南卫视华豫之门栏目邀请先生作嘉宾,蒙上双眼盲评斗茶。桌子上摆了一排溜儿八个玻璃杯,杯中泡了信阳八大名山的毛尖茶,每个杯子前都有一个标牌,现场观众瞧的清清楚楚。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助手逐一将一杯杯茶递到先生手中,每每都是低头嗅闻一下香气,然后再啜饮上一小口茶汤,便脱口而出报上山头的名称。八杯茶逐一答对,现场观众爆发出一次比一次更热烈的掌声。就在先生以为品鉴结束的时候,主持人按住了准备起身的先生说:“还有一杯,您尝尝是什么茶?”然后就把泡了一片大白菜叶子的一杯水奉上,先生习惯性闻香、啜饮后,不假思索地说:“这是白菜水吧!”这临时的加场,引爆了整场的氛围。只有深谙信阳毛尖茶的人们才知道,各个大山茶之间的差异非常微妙,别说是盲评,就算是眼观、鼻闻、口尝、手触,都不容易辨别,足见其信阳毛尖茶感官审评技艺之出神入化。为后学树立了仰之弥高的典范。
除却专业技能的训练,李伟先生更强调对茶文化的学习。时不时会询问最近都读了哪些书?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使得学生们不得不认真的去阅读每一本书,唯有这样才经得起先生刨根问底式的询问。先生常笑言:“这是洛阳人的习惯,往深了再挖挖!”闻听此言的人,大多都是会心一笑。对于不同的学生,李伟先生总是因材施教。师姊冯海莲长于茶艺,不仅参与了李伟先生主编的《学茶艺》一书,而后又自行编著出版了《茶人商道》《少儿茶艺》等书,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还兼带了一所小学的少儿茶艺课。师兄丰智利长于点茶,几乎以一己之力于2010年承办了开封宋茶文化研讨会,并主编出版了《东京点茶》一书。忝列门墙的我,近年来主编出版了行知茶文化丛书四册,其中《读懂中国茶》一书,获赐李伟先生序文一篇。已经出版的四册丛书中,三本都是书写的普洱茶:《普洱寻茶记》《普洱六山记》《寻味普洱茶》,说来有些抱憾之情,至今为止,自己尚未能编纂信阳毛尖茶书。而今,再次看到李伟先生联袂袁泉师弟推出新版《信阳毛尖》一书,高兴之余,对先生又多了一份敬仰之情,这份对信阳毛尖茶的深情厚谊,已经跨越了时光。师弟袁泉承继了李伟先生的期盼,接续起为信阳毛尖书写的如椽巨笔,挥洒汗水与才情,为信阳茶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拿到新版《信阳毛尖》一书后,起身从书架上找出珍藏已久的旧版书。其一是李伟主编,2005年中原农民出版社《信阳毛尖》;其二是李伟主编,2006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信阳毛尖》;其三是程启坤主编,李伟编著,2008年上海文化出版社《信阳毛尖》。此外,李伟先生还主编有《学茶艺》《中国茶艺》等书。眼前的这本《信阳毛尖》,由袁泉、李伟联袂主编,新近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李伟老师将袁泉师弟的名字署在前面,饱含了老师对学生隐隐的期望与情深意重的厚意。作为学生的我们,都曾领受过这份真情,也一直为不辜负这份情谊而不断努力前行。三册旧版的《信阳毛尖》茶书,扉页都有李伟先生亲笔书写的寄语,翻阅的次数太过频繁,以至于有一本都散架了。我曾经有幸参与了2008年版的《信阳毛尖》茶书。当年李伟先生一句嘱托,我就坐着绿皮火车赶往信阳,再搭乘城乡巴士辗转抵达黑龙潭的大山上,只为赶在清明时节拍摄几张采茶的照片。如今,再次翻阅,泛黄的老照片里,凝固了旧日的时光,那是属于青春的记忆。
从旧版的《信阳毛尖》,到新版的《信阳毛尖》,李伟先生编著的书形成了一种范式。从数说信阳毛尖的历史,到细论信阳产区的环境特征,再到详述信阳毛尖茶的采制技艺,信阳毛尖茶的品质特征,信阳毛尖的选购与储存,信阳毛尖茶的冲泡与品鉴,信阳毛尖茶的文化鉴赏。新版增加了信阳毛尖茶品牌培育与管理,信阳毛尖茶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两大章节。一如既往呈现了信阳毛尖茶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作为茶行业从业人员,抑或是茶文化爱好者,当您翻阅这本《信阳毛尖》一书,必定会有获益。平心而论,作为一本信阳毛尖的教科书,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将近二十年前,时方二十多岁的我随同李伟先生同赴信阳参加茶文化节,李伟先生是应邀赴会的嘉宾,主办单位只给先生安排了一个单间。到了晚上,我向服务员多要了一床被子,一个枕头,席地而卧在地毯上,与老师夤夜长谈,不觉间到了凌晨时分,方才在老师的再三催促下沉沉入睡。
时隔多年后,如今的我已经年届不惑,久居城市里,守着一间行知茶文化讲习所,以教授学生习茶为业。李伟先生常年隐居在桐柏山中,与清风明月为友,与一杯信阳毛尖茶相伴,超然于红尘之外。或许,藉由这本《信阳毛尖茶》新书出版之际,我们敦请李伟先生亲临故地,相约袁泉先生一道,相邀热爱信阳毛尖的茶友,共赴一场跨越时光的雅集,读书品茗,在一杯茶中,品读这万千的世相,品味余韵无穷的茶文化,不负好时节,共度好时光。
作者:马哲峰,图文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上一篇:《普洱》杂志8月刊:国茶新饮,你够潮,够年轻吗?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