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薄荷塘古树茶的真相解读(一):从山野隐士到易武之巅
2025-04-12 01:35:15   作者:龑王茶业   来源:爱普茶网    浏览:

真正的薄荷塘古树茶展现出惊人的味觉张力。初入口是典型的易武柔甜,三泡之后茶气陡升,舌面泛起持续的生津感。最令人称奇的是饮后体验:喉韵深处泛起的薄荷凉意可持续半小时之久

爱普茶网创始人艾文华先生近照

——【龑王牌】喝有温度的茶,做有温度的人

【龑王牌】小众名山茶文化品牌,距离百年茶企品牌还有94年

茶,几经翻滚,见质;人,几番往来,见心。

普洱茶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2000年,茶厂的收茶员第一次见到老班章茶青时,面对其粗犷的外形连连摇头。彼时的班章茶料才八块钱一公斤的收购价,甚至不及当时普通台地茶的三分之一。谁曾想,十年二十年后,这种芽头肥硕的“丑茶”竟成为普洱茶界的“黄金叶”。而此刻,在易武深山之中,另一片被遗忘的古茶园,正悄然上演着相似的命运轮回。

薄荷塘普洱茶古树茶

一、老班章启示录:以质取胜的逆袭之路

在普洱茶审美还停留在“芽细色润”的年代,老班章茶农每年春天都要经历双重煎熬。一边是自家茶树疯长的肥硕芽叶,一边是茶厂采购员挑剔的目光。2000年的春茶季,茶厂收购的班章茶青,每公斤8元;南糯茶青却在每公斤12元。这个价格差异背后,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审美偏见。

蓝版2019薄荷塘普洱茶

转折发生在2004年。当第一批敢于尝鲜的茶客发现,这种看似粗犷的茶叶竟能冲泡出惊人口感时,普洱茶的价值评判体系开始崩塌重建。茶汤的厚重感、山野气韵、持久回甘这些内在品质,逐渐取代了对外形的苛求。到2021年春茶季,老班章古树茶价格已突破万元大关,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转身。

二、薄荷塘觉醒记:深山古茶的当代传奇

在易武茶区的原始密林中,薄荷塘古茶园静静蛰伏了数百年。这里的古茶树与杂木共生,加之古茶树生于沙砾之上沃土中,以清冽感独特气质成为骨灰级茶客的终极追求。上世纪九十年代,当茶农为种植草果开辟山地时,这些特征鲜明的古茶树曾被视作碍事的杂木,致使部分古茶树倒在了砍刀之下。

薄荷塘古茶树

薄荷塘古茶树,艾文华老师拍摄。

命运的转机出现在2010年之前。当时,这片古茶地因种植“草果”而得名“草果地”。在2010年后,据闻,薄荷塘这片古茶林承包出去,同某茶商合作,原叫“草果地”的茶地,也就称作“薄荷塘”茶地了。

在昔日,诸如薄荷塘一样的古树茶一度曾被茶厂、茶商嫌弃的“丑茶”,其内含物质的丰富程度远超常规认知。而现如今,诸如“易武顶级稀有茶品”“易武之巅”“一叶难求”“价比黄金”“易武茶第一把交椅”等说词,便是当下薄荷塘古树茶的境况了。

薄荷塘普洱茶古树茶

三、古茶林启示录:审美变迁中的价值重构

站在薄荷塘古茶林的山脊上,眼前的景象堪称普洱茶发展史的活化石。薄荷塘下茶地核心区域,还算是保存完好的原始混生林,三十米高的古茶树与杂木相伴而生;还有一些“砍头树”——当时为种植草果被齐腰截断的古树,如今重新萌发的枝干上,仍可见当年刀斧的伤痕。

薄荷塘古茶树

薄荷塘普洱茶古树茶

这种对比恰恰印证着普洱茶价值认知的演进史:在产量至上的年代,茶农通过“砍头”矮化古树方便采摘;当品饮价值被重新发现后,完整的树冠结构反而成为优质茶的标志。现在薄荷塘留存的三类茶树--原始古树、砍头古树、新栽小树,恰好构成解读普洱茶审美变迁的三维标本。

四、易武新传奇:薄荷塘茶的味觉密码

真正的薄荷塘古树茶展现出惊人的味觉张力。初入口是典型的易武柔甜,三泡之后茶气陡升,舌面泛起持续的生津感。最令人称奇的是饮后体验——喉韵深处泛起的薄荷凉意可持续半小时之久,这种“后调”被老茶客称作“山野的呼吸”。

比如,龑王家在2021年推出蓝版「2019薄荷塘」小饼,可谓当代古树茶的典范之作。其茶汤呈现琥珀色,在光线下可见细密金圈。开汤后野兰花香与蜜甜交织,五泡后转为木质香调。耐泡度可达二十余道,尾水甜润如冰糖雪梨。这批采用传统石模工艺压制的200克小饼,如今已成为普洱茶收藏界的硬通货。

蓝版2019薄荷塘普洱茶

蓝版「2019薄荷塘」小饼

从老班章到薄荷塘,普洱茶的价值发现史本质上是对茶叶本质的回归之旅。当我们将目光从干茶条索转向茶汤本质,从即时香气转向持久韵感,才能真正读懂这些深山古树想要诉说的故事。在普洱茶的世界里,真正的传奇永远不会终结——它们只是等待被重新发现。

本文系龑王茶业原创,首发爱普茶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热词搜索: 易武薄荷塘 薄荷塘古树茶 薄荷塘 易武茶

上一篇:易武薄荷塘古茶的前世今生(一):普洱茶界的逆袭神话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