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薄荷塘古茶的前世今生(二):从草果地到易武之巅的蜕变之路 2025-04-12 23:03:21 作者:舒婉慧 来源:爱普茶网 浏览:
——【龑王牌】喝有温度的茶,做有温度的人
【龑王牌】小众名山茶文化品牌,距离百年茶企品牌还有94年
茶,几经翻滚,见质;人,几番往来,见心。
在普洱茶界流传着“班章为王,冰岛为后,薄荷塘为隐士”的说法。这个隐匿于易武深山中的薄荷塘,凭借年均产量百余公斤的古树春茶,稳坐易武茶区价格与品质双料榜首。其茶汤特有的清凉感如同山涧清泉,入口瞬间激活味蕾,花香蜜韵层层绽放,喉韵如丝般绵长,堪称易武茶风味美学的终极呈现。
一、深山古茶林的前世今生
龑王家2016年首次踏入易武薄荷塘古树茶地。彼时,与当地茶农小李哥相约,从易武帕扎河村出发,先是驱车到国有林交界区域,然后徒步前行,其间翻越了数座山岭,才抵达薄荷塘所在的山顶上。
早些时候的薄荷塘挂牌古树,只有40棵,后增至50棵,其中仙逝一株,这类挂牌称为一类薄荷塘古茶树;之后,又增加了50棵挂牌古茶树,这也就是后来成为二类薄荷塘古茶树了。此外,还有众多没有挂牌的古茶树,部分茶树的粗壮程度远在二类挂牌古茶树之上。
经实地勘查结果来看,薄荷塘古茶树所在地,早些时日应有人家在此居住过。这一点,从茶园周边的实物可佐证:一有可能用作砌菜园子围栏的石头;二有一块可能用作石门槛的石头,长度约一米左右。
二、从“草果地”到“薄荷塘”的蝶变
2010年以前,这片秘境在当地被称为“草果地”。茶农周家老爷子曾在此种植香料作物“草果”,在古茶树所在地的入口处至今仍能看到草果植株。这便是早些时候称之为“草果地茶”的缘由。
生于薄荷塘茶地周边的野草果
这片古茶园的兴起,其转折点,始于普洱茶山头概念兴起的年代。2010年之后,这片古茶林承包给来自外省的茶商,或是出于商业的行为,将“草果地”变更为“薄荷塘”。
据一扇磨茶农小杨哥介绍,在薄荷塘茶地里的一个小池塘长满了野生的薄荷,与薄荷塘茶汤特征完美契合,故称作“薄荷塘”。这个命名既保留了地理特征又暗合品饮体验,堪称普洱茶命名史上的经典案例。
从此,“草果地”摇身一变,成了“薄荷塘”;从此,薄荷塘便开启“草根逆袭”的传奇。
三、顶级山头的价值密码
薄荷塘的成功绝非偶然,其价值密码由三重基因共同铸就:
首先是不可复制的生态环境,原始森林的腐殖质土壤(下层是沙砾壤)、陡坡地形造就的漫射光照、多层次植被构建的微气候,共同孕育出独特的“山野清凉气”;其次是极致稀缺性,核心产区古茶树在数百棵;更重要的是品质辨识度,其茶汤兼具易武茶的细腻柔滑与超越常规的穿透力,饮后齿颊留香的清凉感可持续半小时以上。
这种稀缺性催生了严格的分级体系:一类古树(挂牌49棵)、二类古树(挂牌49棵)、三类古树(未挂牌,也称非标号古树)以及生态小树构成四级金字塔。
四、品鉴与收藏指南
对于普通茶客,建议从非标号类古树入门。以蓝版「2017薄荷塘」小饼为例,选用核心区三类古树春料,经八年干仓转化,茶饼已呈现乌金光泽。冲泡时可见琥珀色茶汤中金毫浮动,初闻是花香、兰香、甜香,细品是蜜韵。入口如丝绸拂过舌尖,三泡后喉部泛起清凉感,体感温暖而不燥热,完美诠释“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的品饮意境。
收藏建议,还需关注2020年以前的干仓茶品,这些年份的茶品已完成初期转化,蜜韵逐渐取代青涩,正是品饮佳期。近年来,这个深山中的味觉传奇,仍在续写着属于自己的神话。
作者:舒婉慧,系爱普茶网特约专栏作者。首发爱普茶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上一篇:易武薄荷塘古树茶的真相解读(一):从山野隐士到易武之巅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