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空间)如何在逆势中突围?|年度观察报告②
2023-01-06 00:49:31   作者:安明霞   来源:茶周刊    浏览:

《报告》共分十个篇章,涵盖了茶行业政策、品牌、资本、电商、渠道、教育、茶馆以及市场关注度较高的白茶、六堡茶、普洱茶等十个重要方面,坚持“观察源于一线、结论源于实践”,坚持

2022年中国茶产业观察报告

已经过去的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更是全国茶人在艰难险阻面前勇毅前行的一年。站在新起点,中国茶行业面对哪些新挑战、新变局?迎来哪些新变化、新趋势?中国茶行业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求发展?

由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推出的《2022年中国茶产业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突出“专业性”“实用性”“建设性”,把握行业发展大势、聚焦突出问题、给出解决方案,通过业内资深媒体人和专家的视角,以真切的体验、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深刻的思考,全面解读了2022年中国茶行业产业链条中的焦点、难题、变化和创新,对中国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给出了科学研判和专业建议。

《报告》共分十个篇章,涵盖了茶行业政策、品牌、资本、电商、渠道、教育、茶馆以及市场关注度较高的白茶、六堡茶、普洱茶等十个重要方面,坚持“观察源于一线、结论源于实践”,坚持从实践中找问题、向实践要答案、透过实践看趋势。

本期刊登《2022年中国茶产业观察报告②》茶馆(空间)篇。

茶馆(空间)篇

《2022年中国茶产业观察报告②》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记者 安明霞

引言

2022年,进入第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国人大出所料,不断变异的病毒传播范围越来越来越广、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不少地区间断性的静默、人与人之间的相聚减少,这给以商务会谈、朋友聚会为主要生存空间的茶馆带来了巨大挑战。而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三年的疫情冲击,经济环境变得更加不确定,消费在收缩,大部分定位于“中高端客户”茶馆的境况可谓是雪上加霜。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茶馆业经历了一次历时时间长、经营效益下滑幅度大、影响极为深远的重创。2022年,全国茶馆业营销方式落后、数字化建设不足等问题,在疫情下愈发凸显。

尽管遭遇疫情延宕、消费疲软、经营下滑的诸多挑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展示窗口的茶馆,也迎来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茶”统筹发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等众多利好政策的机遇。在机遇与挑战中,一批有胆识、敢于突破的茶馆企业家在逆境中也探索出了一些经验,如构建私域流量、创新营销方式等,为全国茶馆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2022年茶馆(空间)现状

闭店成常态,盈利能力普遍下降

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大部分城市都经历了管控、静默,短则一二周,长则二三个月,部分地区的茶馆如上海、北京等地的茶馆营业时间仅达到了全年的三分之二。即使营业,因疫情反复和消费者进店需要扫码等手续繁琐,顾客到店人数在大幅减少,导致茶馆的营业额普遍下降。据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等城市的部分茶馆调研,2022年营业额较上年下降了20%—70%,大部分茶馆处于亏损状态,仅有极少茶馆营收平衡或略有盈余。

茶空间兴起投资主体出现新变化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兴起,茶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中国正迎来一个向美而生、审美而乐的大时代,以茶为载体的空间纷纷涌现,各地均出现了一批设计感突出、富有美学意境的人文茶空间,有些茶空间在其省内形成了品牌影响力。北京市还首次举办了“北京市最美茶空间”的评选。

过去,投资开办茶空间的主体主要为茶文化爱好者、传统文化教育者及其他爱茶人士。2022年,茶行业一批品牌茶企的体验店开始升级美学标准,以最美茶空间形式出现,通过空间服务客户,通过空间赋能品牌。茶企投资的茶空间特点是面积大、装修豪华,不足是空间特色不够突出,美学营造方面尚有欠缺。

共享茶馆实现稳健发展

我国共享经济开始发展已近10年。第一家共享茶馆——六茶共享茶室出现在2017年的福州,针对传统茶馆店铺租金成本高、人员工资成本高、老顾客流失多、新顾客进店率低等问题,共享茶馆应运而生。特别是近三年的疫情,共享茶馆得到了稳健的发展。

据介绍,目前,6茶共享茶室除东北三省、新疆、西藏外,在其他省份都有店面。已经开设的300多家店,主要位于写字楼、沿街商铺、社区内,全部是包间,保证了消费者的私密性。共享茶馆以私密性好、24小时营业、人均消费低、标准化消费流程等优势广受欢迎。共享茶馆的店铺面积小,降低了租金成本,通过自助服务,降低了人员成本,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解决了获客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成本的降低给消费者带来的是价格的实惠。

继杭州后,又一省发布省级茶馆管理地方标准

2008年,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茶楼茶馆星级划分及服务规范》杭州市地方标准。2012年,商务部发布了《茶馆经营服务规范》行业标准。时隔10年后,2022年11月,四川省商务厅发布了《茶楼茶馆管理规范地方标准》。

以拥有5万家茶馆大省的四川为例,其茶馆管理地方标准涵盖筹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和贮存管理、服务管理、营销管理、低碳和环保管理、财务和物资管理等内容,还对新兴的“共享茶室”“智能化茶楼茶馆”进行了定义。标准的出台将为发展茶楼茶馆业、打造品牌茶馆特色茶馆提供强大助力和支撑。四川省作为全国茶楼数量最多的省份,为其他省份开了好头,相信在四川省的带动下,其他省份也将陆续出台茶馆管理规范地方标准。

二、2022年茶馆(空间)突围之术

数字化营销成救命稻草

如今,每个企业都在谈数字化转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传统的营销方法和营销渠道收效甚微。企业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数字化营销,对于茶馆(茶空间)这样的小微企业来说,私域流量运营是茶馆数字化营销的关键。

2022年,茶馆(茶空间)面临的难点是顾客到店率低,但有利的因素是茶馆(茶空间)会员制比例相对较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80%以上的茶馆均实现了会员制管理。如何激活会员,加强茶馆与会员之间的互动?只有实现茶馆数字化转型,搭建并运营好私域流量,这成为2022年茶馆走出困境的不二法宝。

构建私域流量,全方位触达客户。2022年的茶馆(茶空间),面对遥遥无期的疫情,大部分开始试水线上营销。南京的老崔茶馆,通过线上销售茶馆代理的茶叶,陕西水中天茶楼开发小程序售卖水中天特色产品,北京王府茶楼将1200名会员转换为私域流量,进行全方位营销。过去,茶馆也会对会员进行服务,但多限于发送问候信息、产品促销信息等,转换为私域流量后,茶馆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建群服务,不仅茶馆与会员之间交流更多,会员与会员之间也有了互动。大大增强了会员对品牌的认知度,产生了更高的用户黏性,实现了客户不到店一样可以完成销售的目的。

输出优质内容,与用户实现强链接。2022年,越来越多的茶馆(茶空间)开始重视自媒体的运营,并在在线社区、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平台注册账号,在内容创作方面,更加讲究“知识性”“趣味性”“美观性”。馆主们意识到,每一笔生意就是利用媒介把产品和服务具象化,也就是把生意表达出来,企业的营销活动必须借助内容才能完成,优质内容才能为企业带来真正的私域流量。营销最大的价值在于让用户对品牌产生持续的依赖性和忠诚度,内容就是建立这种强链接的有效手段。

让空间价值实现最大化

按照传统的定义,茶馆(茶空间)是以茶为载体,供人们休闲、交际的场所,茶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空间上。随着进店率的降低,茶馆的空间价值在弱化,如何通过其他方式让人们走进茶馆不单单是为了茶?

空间价值如何实现最大化?走进茶馆喝茶的客人少了,一二百平方米乃至一二千平方米的空间价值如何体现?不同地域的茶馆、不同风格的馆主可以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空间与茶文化培训相结合,如江苏常州的溢壶茶宴楼;有的空间与特色餐相结合,如西安水中天茶楼;有的空间出租为第三方的会议室,如北京品品香白茶体验馆;有的空间定期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如南京老崔茶馆;还有的空间成为了文化艺术馆,如郑州瓦库茶馆。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一年茶空间的价值被无限放大。

与供应链企业绑定发展,打造网红产品。在富有美学意境的场景,有向美而行的优质客户资源,那么连接客人与场景的物又是什么?茶馆如何与供应链企业绑定发展,打造网红产品?大部分茶空间意识到了产品的重要性,到产地严选优质茶叶、茶器,精心设计包装,通过生产企业和空间双logo打造网红爆款产品。通过开发网红产品,既加强了与客户的互动,又实现了茶空间的经济效益。2022年疫情下,大部分茶馆的产品营业额已大于空间营业额已大于空间营业额收入。

在精细化服务中产生效益

服务一样能产生效益。如果说空间是茶馆的硬实力,那么茶艺师就是茶馆的软实力,一支训练有素、服务有方的茶艺师团队是茶馆的一张靓丽名片。2022年,更多的茶馆除挖掘空间和产品的价值外,更加注重通过服务创造效益。北京王府茶楼,以茶艺师形象好、服务周到细致而闻名京城。疫情期间,北京餐饮业暂停堂食一个多月,王府茶楼对应推出了上门泡茶、外卖茶宴服务。此外,茶艺师团队还提供会议服务,与其他会务公司相比,茶艺师不仅形象好,服务精细周到,更重要的是泡得一手好茶。茶艺师一出场,全面碾压会务公司。

创新服务手段,向精细化要效益。空间和产品体现是茶馆的硬实力,服务体现的是茶馆的软实力。越是在困难时期越要重视服务工作,茶馆应不断强化“向服务要客户,向服务要效益”的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手段,让客人时刻感觉到走进茶馆有一种温馨的感觉。细节决定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在服务中认真落实细节管理,注重对员工细节服务意识的培养,一朝一夕的细节服务,时间久了就变为茶馆的软实力。

《2022年度茶产业观察报告》课题组

组长:安明霞 蒋同

副组长:赵光辉

成员:陈浩 梁妍 王璟 孟丽姣 王浩源 王子腾 洪洁仪

智力支持:和君咨询

版权声明

《2022年中国茶产业观察报告》由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推出,所有相关内容的知识产权为中华合作时报社及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进行转载、摘编。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作者:安明霞,图文来源:茶周刊,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热词搜索: 中国茶产业报告 茶馆 茶空间

上一篇:政策红利为茶产业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年度报告①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