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届悼念:老茶人“刘姥姥”刘启贵逝世,享年83岁
2019-10-10 15:51:43   作者:茶周刊   来源:安明霞    浏览:

刘启贵因心力衰竭于10月9日下午2:30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3岁。10月13日上午,刘启贵遗体告别仪式将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老茶人“刘姥姥”刘启贵

原标题:【缅怀】他走了,他才是茶界的“国家勋章”获得者

昨日的中国茶人心情沉重,我们痛失一位为中国茶产业默默奉献六十余载、全国茶人亲切的称他为“刘姥姥”的老茶人——刘启贵。刘启贵因心力衰竭于10月9日下午2:30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3岁。10月13日上午,刘启贵遗体告别仪式将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昨日傍晚,“刘姥姥”逝世的消息在茶界发布后,大家纷纷表示痛惜并沉痛悼念。

已逾九十岁的老茶人、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首任会长高麟溢惋惜地说:国庆期间我打电话慰问,他的声音已经很弱说不出话,只好由女儿代接。想不到这么快就走了。我们茶界失去了一位积极分子,失去了一位好茶人。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原会长梅峰表示,刘启贵先生热心为祖国茶业做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怀念,愿刘老一路走好!

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张素娟表示:“突然传来刘启贵大哥去世的噩耗,我们感到无比悲痛。四月中旬上海的几次见面,他依旧充满活力,为别人着想,他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在目……然而他却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热爱的茶叶事业,驾鹤西去。他的去世是我们茶界的一大损失,更是上海茶界的重大损失!

云南省著名茶人苏芳华先生沉痛表示,茶界又失去了一位挚友和良师。

刘老逝世的消息发布后,许多茶人在朋友圈、茶人群发布了“刘姥姥”往来的点点滴滴,彰显了他一生侍茶、无私奉献的茶人精神。

刘启贵,1936年出生于浙江温州市。14岁只身一人来到上海,在一家老茶叶铺做学徒。幸运的是,19岁他学成后,进入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工作,曾任上海市茶叶进出口公司红茶科副科长,见证了中国茶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的生产、流通、消费现状。

在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工作期间,刘启贵深入茶叶产地,和茶叶生产队、生产组的茶农同吃同住,学习、了解、走访茶叶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得到了第一手资料,他为发展大叶种红碎茶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负责联系四川省的20多年间,跑遍几十个产茶县几百个茶厂(场),积极协助省、地、县有关部门为发展茶叶生产做了大量服务工作。四川的同志说:“四川茶叶生产有今天的大好形势,有上海口岸功劳,有刘启贵的功劳。”“刘启贵为发展四川茶叶生产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也为上海口岸建立了稳定的出口红茶生产基地。”他被亲切地称为“四川通”“四川代表”。除了四川以外,他对别的省份也一视同仁,做了许多工作。如帮助福建云霄县常山农场、龙海县双弟农场发展红碎茶生产,后被誉为“闽南两朵大红花”。又帮助浙江宁波福泉山茶场等单位建立红碎茶精制厂,做了大量工作。

60岁从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退休后,刘启贵并没有闲下来,他进入上海市茶叶学会工作,他用自己多年来在茶界的影响力,于1983年正式创办了上海市茶叶学会,希望通过学会的平台联络上海茶人,规范上海茶叶市场,并从1998年起,开始担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上海市茶叶学会曾是全国较早创办的省级茶叶行业组织,为其他省、市、自治区创办茶叶组织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许多省在创办茶叶组织时都前往上海取经学习,刘启贵从来都是热情接待,又是经验分享,又是带着参观考察,他常挂在嘴头的一句话:天下茶人是一家,谁来都欢迎。

记得茶周刊刚创办的2002年,我们的记者前往上海调研报道,大家一致推介找刘启贵,说只要找到他,上海的茶产业情况就全部搞定。没想到,在高温湿热的七月里,他亲自带着记者跑了三天,从茶叶市场、茶馆、茶庄等全方位了解了上海茶产业。至今我们的记者虽已不再从事新闻工作但依旧常常问起刘老的情况,他说,这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热情、最敬业的工作者。

多年来,上海市茶叶学会一直是全国茶叶行业组织的一面旗帜,“刘姥姥”带领上海市茶叶学会早在1992年就成立了全国首支“少儿茶艺队”,直到今天上海少儿茶艺工作依旧走在全国前列,他坚持常年在青少年中进行“学知识、学茶艺、学做人”的以茶育人活动;1994年,为普及茶文化知识,促进茶叶消费,上海市茶叶学会牵头举办“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26届,应该是中国迄今为止持续时间最长的茶文化节了;1994年,上海市茶叶学会开始倡导“茶文化进社区”活动,首先从闸北区开始,并逐渐向全市推开。为了让更多人喜爱茶,他身体力行去推广。无论走到哪里,都大力宣传茶为国饮,提倡科学饮茶、艺术品茶、以茶养生之道,“不吸烟、少喝酒、多喝茶、喝好茶”成了他的口头禅。

为了让更多人品茶,从1996年开始他就组织学会编辑出版《科学饮茶100问》,免费向上海市民发放并受到大家的欢迎。2005年,学会组织讲师团进行50场的茶科普讲座;2007年,讲师团为26个街道5000多市民传播茶艺知识、技能;2008年,仅闸北区就举办13场“东方讲坛、泡茶讲科学、品茶讲艺术”社区普及型系列讲座,受众人数超过4000人。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对推动中国茶叶消费起到了巨大作用。

尽管已是80岁的老人,可他的思想一点也不落伍。近年来,面对中国茶叶产能过剩的局面,他非常焦急,常说“当前最急需的创新,是开拓新的消费群体,中国茶叶遇到的问题是生产出来的茶卖不掉。要做到全民饮茶,离不开茶自身的不断创新。”

在刘启贵的推动下,上海市茶叶学会早在20年前就提出了上海茶人精神:“爱国、奉献、团结、创新”,而他首先用行动去践行。上海不产茶,却是中国茶叶对内、对外贸易重要的集散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全国众多产茶区的茶厂、茶商走进上海销售茶叶,大多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找到了刘启贵,“刘姥姥”热情帮忙,引见资源,寻找销路,帮他们在上海落脚,有的如今已发展成为上海茶叶的龙头企业。

有一个人始终让刘启贵无法释怀,那就是吴觉农。作为当代茶圣,他希望能有一座纪念馆来纪念吴觉农先生,弘扬吴觉农精神,上海市理应担当重任。为了筹建纪念馆,他到处去游说,去寻找场地,去募集资金,去发动全国茶人捐款,大家被他的精神所打动,2005年4月,他一手筹办的吴觉农纪念馆在上海市嘉定区“百佛园”开馆。令大家感动的是,开馆结束后,无论捐款多少,他都一一打电话致谢并寄上了捐款纪念证书。

刘启贵是吴觉农纪念馆的创始人之一,是其首任馆长和后来的名誉馆长。建馆十四年来,坚持出简报、特刊,每年坚持举办纪念会、研讨会等,这些工作刘启贵都亲自策划、一手操办,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注释着他日复一日的不辞辛劳和年复一年的不改初心。

2016年吴觉农纪念馆新馆落成。新馆耗资3000万,用时2年多。看到新馆落成,刘启贵十分激动,热泪盈眶。他说如果吴觉农先生在天有灵,一定会为后辈茶人的这份真心感到欣慰。只是也许他不知道,八十岁高龄仍如一名青年志愿者般跑前跑后、不知辛苦、不计回报的他,早已被年轻的茶人们尊为学习的榜样。

“刘姥姥”是一个热心帮助别人的人,他可能帮助过全国无数的茶人,可他却从不愿意去麻烦哪一位茶人。2016年,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举行一次纪念吴觉农诞辰的活动,刘老应邀从上海到北京出席活动。会上没有统一安排接站,我得知他要出席就联系接站,可“刘姥姥”却拒绝了,他说已经查好路线,坐地铁去酒店,你们都很忙,不打扰了,届时会上见。每次到北京来开会,他参加完会议后,都要亲自去看望比他更年长的老茶人,从来不同意我们开车陪同,我们年轻茶人要请他吃饭,他却坚持不参加。

“刘姥姥”虽然走了,但他的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中青年茶人矢志不渝,我们将踏着他的足迹不忘初心,牢记茶人使命。

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文/安明霞,来源:茶周刊,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本图文由“茶周刊”授权转载。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热词搜索: 茶人 红碎茶 茶文化 泡茶 悼念茶人

上一篇:第十六届中国普洱茶节将于11月在普洱市思茅区举办
下一篇:云南省普洱市《普洱茶贮存技术规范》等3项地方标准通过技术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