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崛起的中国茶,奔跑的中国茶饮料 2022-02-18 00:39:33 作者:陈浩 来源:茶周刊 浏览:
一片树叶,贯穿于世界商贸,留下深深印痕。可以说在中国近代史上,茶叶与世界政治史、经济史紧密关联,它几经波折,延续至今。
顺差与逆差
茶为国饮,历史悠久。17世纪,随着饮茶风俗在欧洲普及,中国茶叶大量出口,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物资。直至19世纪初,中国独霸世界茶叶市场达200年之久。相关数据统计,1830—1833年,中国茶叶输出价值占中国出口货物总值的93.9%。中国对英国贸易每年顺差约300万两白银,为弥补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致使中国白银大量流出。而“虎门销烟”打碎了英国的利益企图,第一次鸦片战争由此诱发。
然而,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仅没有改变中国对英国贸易顺差的格局,反而让中国茶叶的出口增长更加迅猛,据民国《建阳县志》载:“清季自五口通商,民竞业茶。”在外贸需求刺激下,中国茶叶出口量扶摇直上,《中国近代经济史》提到:从1846年的46746千磅递增到1856年的63278千磅,中国茶业迎来了历史上的繁盛时期。即使英国依靠输入鸦片进入中国市场取得利润,却仍不足以弥补其贸易逆差。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的输出数量仍在继续增长。庄国土在《茶叶、白银和鸦片:1750—1840年中西贸易结构》一文中说,从1867年到1894年,即便英国人大量输入鸦片,中国茶叶的出口额也能与之抗衡。1880年到1894年,茶叶关税达到5338.9万两白银,年均381.35万两白银。
转折与发展
从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士在印度阿萨姆邦(Assam)发现野生茶树,再到1840年末英国人开始在印度进行茶园种植,茶叶不再是中国独有之物。1900年,中国茶叶出口量约占国际茶叶出口总量的30%,位列印度之后。中国茶叶的落后,除了茶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外,阻碍因素还有很多,如以小农经营为主的茶园生产模式根深蒂固,茶叶质量由茶农把控;茶叶生产标准不完善,商品掺假作伪现象严重等。
茶叶的工业化改造。
英国一直没有停止摆脱中国对茶叶生产的巨大影响。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英国大力在印度发展种茶业,彻底改变了红茶的命运。1890年,汤姆斯·立顿在英国推出了“立顿红茶”。当时他的广告词是“从茶园直接进入茶壶的好茶”。1892年,“立顿”开始将优质红茶推向全球。1972年,立顿被联合利华收购,此后“立顿”走上了更为扩张之路,成为了真正的世界第一茶叶品牌。
如果说“立顿”袋泡茶是茶业发展的的一个重要节点,那么,茶饮料的扩张,可以说是又一突破。提到茶饮料的发展,一定绕不开以生产和发展“绿茶”为主的日本。以茶叶业务起家的日本伊藤园品牌为例,早期为了更好地保存“绿茶”的新鲜度,开发出“真空密封包装”,随后迅速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20世纪80年代,在技术创新驱动下,伊藤园正式开发和售卖瓶装茶饮料。数据显示,2019年,其销售额达到5041亿日元(约329亿元人民币),历史上首次突破5000亿日元。
回顾国内茶饮料发展,1993年旭日升茶饮横空出世,拉开了我国茶饮料发展的序幕。此后,大家耳熟能详的统一冰红茶、王老吉功能凉茶、农夫山泉东方树叶、小茗同学冷泡茶等,都成为近30年中国茶饮料市场发展的代表性产品,见证了中国茶饮料市场的发展和变化。
2月8日,让茶·高山乌龙茶上市。
2022年1月4日和2月8日,中国新晋“让茶”品牌分别推出高山绿茶、高山乌龙茶两款无糖茶饮料。其产品原料均来自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生态茶园,精选茶树品种,100%原叶茶萃取,还原茶的自然本味。除严控把控工艺标准外,产品以“三零二不”——0糖0脂0能量不添加防腐剂不添加香精的健康理念,通过无菌冷灌装生产,保留高山茶的色香味,将“好茶=高山茶”的理念推向市场,继续向茶饮料市场发力。
变化与趋势
随着消费者健康观念的不断增强,茶饮料的诉求不断向“健康”、“天然”、“无糖”等方向转移,减糖成为大势所趋。数据显示:2019年日本茶饮料中约70%为无糖茶饮,澳洲无糖茶饮占比也达到44.4%,我国无糖茶饮占比仅为5.2%,类似于日本无糖茶饮料兴起的初期。
东兴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1990年日本无糖饮料占比是12%,2019年无糖饮料已超过50%,而茶饮料1985—1990年CAGR(年复合增长率)为49%,1990—1995年CAGR为14%。直到2015年日本无糖饮料仍然保持着至少两位数的增长。
从中国无糖茶饮料市场的发展和趋势来看,消费者对于无糖茶饮料的认可度正在不断提高,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趋于良性循环。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强调,每个人应该控制添加糖摄入量: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许多企业嗅到了无糖市场的商机,消费者也开始为健康买单,无糖茶饮逐渐兴起。
从茶的生产端来看,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18个主要产茶省(自治区、直辖市)茶园总面积4747.69万亩,贵州、云南、四川、湖北、福建位居前五位。此外,对比2020年各省干毛茶产量及干毛茶产值,不难发现云、贵、川地区的生态环境优越、干毛茶产量大且品质优良,极大满足了瓶装茶饮的规模化、批量化生产需求。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记者在采访“让茶”创始人舒义时了解到,按照每1万箱茶饮料需要消耗500公斤原叶茶预算,2021年,“让茶”生产85万箱茶饮料;2022年,“让茶”高山系列预计将生产400万箱,所需茶叶原料将超200吨,实实在在为当地茶农带来上千万的收入。舒义说,这就是“让茶”使命:“让茶农小康,让茶客健康。”
变化与趋势的底层逻辑,终究是靠过硬的产品满足消费需求。如何获得更好的口感,以区别市面上的现有产品?“让茶”品牌与国内知名茶学教授——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政权教授联合研发,从10多种绿茶品种层层试喝、筛选,最终选定国家级茶树品种“中茶108”:这一品种的茶芽可长久持嫩,氨基酸含量更高、抗病性和免疫力更强,所蕴育的茶叶更天然干净。
为了选拔出更好喝的风味,“让茶”团队在研制“高山绿茶”的过程中,经过了多次研发、调整与测试,为了追求更稳定的高品质口感,团队多次推翻大货成品,为得到高品质产品艰苦拼搏。
文化与自信
市场的大量需求,很大程度是文化软实力的象征。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在火热进行。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人气急剧上升,国内外消费者纷纷抢购“冰墩墩”吉祥物,造成了“一墩难求”的盛况。究其背后原因,无疑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彰显,并且中国传统元素的全新表达,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数万家茶企抵不过一个立顿”的陈词已经过时,中国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传统原叶茶、便捷袋泡茶,还是快消茶饮,都已悄然崛起,各类细分领域都存在着巨大空间与潜力。
聚焦中国高山好茶,为了更好地表达正统地道的中国茶文化,“让茶”高山茶的包装设计以中国风的视觉元素为基础,瓶型的设计灵感源于中国徽派建筑理念,由红点奖、Good Design等多项国际设计大奖得主、前乐视体育工业设计总监修浩任设计;主视觉“高山”二字延续传统书法精髓,由独立书法艺术家钱晓翠执笔;瓶贴钢笔插画由新一代中国钢笔画领军人物欧阳鹏杰绘制,内容以制茶工序中重要的摇青工艺为基础,强强联手多位艺术家,用中国风视觉元素呈现中国茶文化。
民族复兴,国潮兴起。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健康观念的不断增强,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清晰化、精准化。当茶不再是守旧、古板的象征,年轻的用户乐于接受茶、品尝茶,这将成为茶产业发展的新契机。
回到文章开篇。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绿、白、黄、青、红、黑六大茶类的国家;中国茶曾风靡世界,是400多年来中国向世界输送最多的物质。正如茶文化学者周重林所说:“茶叶,它在征服全球的过程中,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世界的版图,进一步书写了世界不同人种、民族与国家的命运。”或许下一个茶之盛世,就在当下,就在中国。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作者:陈浩,图文来源:茶周刊,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