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寻源诰屏山,松溪问白茶 2020-04-30 22:28:47 作者:马哲峰 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浏览:
自从喜欢上了白茶,总是盼望着茶季的到来,心心念念的想要到原产地去寻源问道。年年春往东南来,闽地福建的四大白茶主产地:福鼎、政和、松溪、建阳,一次次的实地寻访,不觉间已是经年。
人间有佳境,山水小城幽。松溪,城如其名,地处闽浙交界处,武夷山南麓的小城,车行山水间,人在画中游,果不负“百里松溪碧长溪”美名。
为了追寻令人钟意的松溪白茶,一次次寻着茶香而来,去往深山更深处,寻源问茶。
犹记得去岁的秋日,相约故交好友,松溪茶人李光发先生,同往诰屏山寻找野生古茶树。从松溪县城出发,穿大街过小巷,出了城之后,车辆行驶在蜿蜒曲折的乡村道路上,一路穿越阡陌红尘,耳畔时闻鸡鸣犬吠,一派祥和田园风光,这是久居城市中人向往的乡居生活。
驱车沿着823乡道行驶5公里之后,沿着山路盘旋而上,半山腰的所在就是诰屏山的入口,我们一行人渴慕已久的松溪野生古茶树,就隐藏在这座山峰的密林深处。
此番带领我们前去探寻野生古茶树的正是这诰屏山的守护者刘仁东先生,我们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正是面前这位淳朴的山人,耗费了十数年的光阴,亲身劳作造就的秀丽风景。真真是叫人叹服的仁人志士。
前行不远处的岔路口,矗立着一块巨石,上面雕凿着一行大字:松溪古茶野生茶树资源保护区,落款是松溪县茶叶协会,时间是在二OO九年。
右转继续向山上走,道路越来越逼仄,许多时候都需要人们手脚并用,才能勉力攀援而上。走在前面的刘仁东先生却浑似闲庭漫步,叫人既佩服又羡慕。边走边四下探看,小径的两侧,茂密的林荫下,不时会有零星的茶树散落在周遭,自由自在的姿意生长。同行的李光发先生感叹:“倘若釆摘这野生茶树的鲜叶来制作白茶,想必是有别样的山野韵味吧!”
登山而行将近一个小时之后,就在一行人已经要筋疲力尽的时候,刘仁东先生用手指向前方说:“到了。”闻听此言,可真是叫人喜不自胜。目光所及,就在茂林修竹掩映下的山坳里,留存有一片小乔木型野生古茶树。抽样调查记录这古茶树的围径、定型叶的长宽尺寸后,一行人欢欢喜喜的的围着古茶树的两侧留下合影。听闻在这方圆左近数千亩的深山密林中,散落着60余亩古茶树。眼下的收获,已经令人心生喜悦,远处的夕阳,亦不能让人再作他想,唯有留待日后,得遇有缘人,山水有相逢。
连年来春季入闽寻访白茶,最叫人忧心的莫过于天气。今年春天到访松溪,一路风雨相伴,待到午后,雨住云收。于是一行人驱车前往祖墩乡刘源村,前去探访松溪菜茶。出松溪县城沿着302省道奔浦城方向,山缠水绕,红花绿叶将这苍山点染,映入眼帘。车行20余公里后至祖墩乡,左转进入819乡道,穿街过村,乡村道路仅有一车半宽,两连相遇,需得相互礼让,才能堪可错车而过。
已经到了下午时分,空中又飘起濛濛细雨,就在让人兀自有些担心的时候,前方出现了龙源茶庄园的标识牌。待及车辆刚刚停稳,龙源茶厂谢荣富厂长安排的对接人刘义松大哥已经迎上前来迎接了。听闻昨天松溪下了场暴雨,又遭遇了冰雹的袭击,低头看见地上的一层落叶,那是肆虐的天气过后遗留下的痕迹。车至路尽头,一行人下车步行前往茶园。去年访茶遭逢意外,受伤的腿脚尚未痊愈,于是借住杖藜随众人缓步前行。泥泞的小路,蹒跚的步履,同行的曼姐用视频记录下了这别有一番滋味的寻茶之路。终于扺达我们寻觅已久的松溪菜茶种质资源保护区,满目皆是树龄逾半个多世纪的有性系群体种茶园。这个是蔚为珍贵的优异茶树品种资源,分布在松溪各乡镇的菜茶,茶园面积达3万亩以上,在四大白茶主产地中独占鳌头。釆摘菜茶加工的松溪小白茶,已经成为松溪白茶赢得市场青睐的特色产品之一,孕育着松溪白茶的希望。
天赋灵草,地孕奇茗。从闽东的福鼎、福安,到闽北的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分布着一系列小乔木型、叶片硕大的茶树良种,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福安大白、政和大白、九龙大白和水仙等,都有着优异的品种特性,皆宜于釆制白茶,并有着各自不同的卓异风格。
最晚近被世人知悉的当属松溪的九龙大白,经由友人李光发先生的引领,曾经有幸多次赴郑墩镇双源村探访九龙大白母树。与想象中殊不相同,九龙大白母树就生长在乡村道路边上的一个山坳里,道路旁边建有一座茶亭,茶亭对过就是九龙大白母树的所在。举头仰望,其地势形若太师椅,三面都是葱郁的树林,将九龙大白母树环抱其间。世居于此的双源村民口口相传,这起伏的山脉到此呈现出“九龙归岗,风水聚合”的气象,所以将此地唤作九龙岗。
1963年,当地的村民魏明西等人在九龙岗开山劈草时,辨识到了七株老茶树。后经松溪县茶科所繁育,1998年,九龙大白茶被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确认为省级优异茶树品种。耐旱、耐寒、耐肥,发芽特早、芽头特长、毫色特白。李光发先生带着我们爬上九龙岗,扺近细细观察九龙大白的母树,向我们透露:九龙大白茶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叶片较薄,产量较低。在过往茶叶短缺型期间,茶农们更偏爱种植产量更高的福安大白、福云6号等品种。现在身处茶叶总体过剩型时期,比产量更重要的是品质的优异。过往半个多世纪中,几至于涅没无闻的九龙大白,今时今日,再次迎来生机蓬勃发展的时代。
从野生茶树到人工栽培茶树,从埋籽有性繁殖的菜茶到扦插无性繁殖的良种,从常规茶园到有机认证茶园,科技的进步伴随着认知的深化。不时回望过去,为的是更好的面向未来。每次来到松溪,或邀约好友,或率性而往,最喜欢的就是在茶乡四下游走。犹记得去年的春天,与松溪瑞茗茶业的叶红先生冋访郑墩镇茶园基地,公路边上一个不起眼的砂土路口,拐进去数百米之后,突然出现了水泥路面,弯弯曲曲在这起伏的山丘里伸向远方。路旁的茶园里,到处都是各色花木,尤为让人惊讶的随处可见的厚朴树,这是一种对生态环境极为挑剔的树木,正值厚朴花开之际,花朵硕大无朋,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水泥路的尽头,一方碑刻,上书大溪尾有机茶园基地,这就是隐藏在这山峦里的秘密。见我们如此欢欣喜悦,叶红先生同我们一起在这里留下愉快的影像。
清明时节,正是采摘细嫩芽叶的时候,这是加工名优白茶的上好鲜叶。郑墩镇附近的茶园里,雇请来的采茶女工们,头顶着日较一日火辣的大太阳,挥汗如雨采茶忙,甚至来不及拭去额头渗出的汗珠子。面对相机的镜头,一位采茶的大姐背过身去,口中不住声的叫到:“不要拍我,让人家看到不好,会讲这个女人好穷,要靠给人家采茶过活。”闻听此言,默默的放下了手中的相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在访茶时遭遇这样的情形了,只是不如这位大姐说的这般直接罢了。
短短三十年的期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彻底跨越了工业化的门槛,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种种好处。而生活在乡村的人们,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农业时代,不得不出卖自己的体力换取微薄的收益。物质上的困窘伴随着精神上的伤害,劳动者普遍得到尊崇的时代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这不过是万万千千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最为现实的日常写照罢了。
临近正午,雇主收运茶青的拖拉机已经开到了田间地头。一位精壮的中年汉子大声的召唤着采茶女工们,闻声而至的采茶工们手提肩扛,把上午采下的茶青拿过来一一过秤,一个个睁大眼睛看着工头笔记本上记下的数字,唯恐出错,每组数字的背后,都浸透了采茶工们辛勤的汗水。
今春赴松溪访茶,拜访了当地两位获得南平市特级制茶工艺师荣誉称号的制茶人,龙源茶厂厂长谢荣富先生,湛峰茶业董事长陈国爱先生。拜访专家与产地考察,都让我们知悉:想要做一点好白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年最好的鲜叶,采自清明前一周的时间。伴随着农耕文明时代的渐行渐远,依赖人工釆摘鲜叶的情形终将没落。叫人忧心的事情不独釆茶这一件,还有让人更加难以捉摸的是天气。传统工艺制作白茶,对天气有着深重的依赖,只有连续晴好的天气,才能做出品质上好的白茶。只是这种机率太小,十年九不遇。以我们近十年来赴产地寻茶的经历所见,也亲身验证了这样的说法。
更为不易的是传统白茶的制作仰仗制茶人的经验与技艺,精湛的技艺与丰富的经验,都需要人与时间的相互磨砺与锤炼,对于现在这个时代,这几乎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奢望。
福鼎、政和、松溪、建阳四大白茶主产区中,籍由白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已经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政和白茶制作技艺、建阳白茶制作技艺,已经入列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春到访松溪,听闻松溪绿茶、松溪红茶已经开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申报事宜,遗憾的是松溪白茶尚未开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从农耕文化时代到工业文明时代,我们正身处在这伟大的历史变革的过程中。白茶传统手工技艺,正在转向现代机械制茶工艺,不变的是最为核心的人。传统的白茶手工制作技艺需要保护传承,现代的白茶机械制作工艺需要探索与发展,这个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路线。终极的追求,都是制成令人心仪的白茶。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绝品好茶,伴随着每一种茶勃兴的背后,一定会有为之默默付出的茗匠们。
连年来访松溪白茶,必定会相约茶叙者定然是全心全意事茶的友人们。最早意外邂逅结识的松溪白茶制茶师是李光发先生,后来福州的友人极力举荐的亦是同一人。这种看似巧合的背后,蕴含着事物的规律,苦心事茶的人,终究不会被这个时代辜负。数年间,无意中见证了李光发先生白茶事业的发展,从村里老宅的白茶作坊,到承包集体茶厂,再到扩大厂房进行现代化改造,一路走来满满都是感慨。今年相约茶叙,李光发先生提议:“我们今后每年都留一张合影,三十年后回头看看,想来定然是十分有意义。”同行的曼姐用相机定格下了这美好的画面。
到访松溪寻白茶,瑞茗茶业是必去的所在。缘起于在福茶工作的友人张雨先生,提起此君,熟悉的众人无不赞叹有加,以一位友人的评价最为中肯到位:“张雨是真正的双高型人才,高级制茶工程师加高级茶叶机械设计工程师。”向来传统白茶的制茶工艺极端依赖天气,现代白茶的制茶工艺在尽力摆脱来自天气的影响。最大的技术进步就是利用现代设备建立起的控温、控湿的萎凋室,在这个方面,张雨有着令人称道的精湛造诣。正是有了这样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青年才俊们的成长,白茶才有了令人期待的前景。见到我们对白茶的现代化制茶技艺颇感兴趣,松溪瑞茗的叶红先生邀请我们一起参观,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各种问题,每每都让人收获满满。
机缘巧合,数年前的秋天,身在郑州的我们,经由于书兰女士出面,邀请到了福茶的掌门人危赛明先生,亲自莅临现场,为中原茶友开启了一场:“正本清源话白茶”的专题讲座,原本计划邀约八十位茶友,完全没有料到的是现场挤进来了一百多位茶友,许多人是全程站着听完了整场长达近两个小时的讲座。结束后,尚且意犹未尽的茶友们,或继续询问求教,或请求在购买的《白茶经营史录》一书上签字,最后共同合影留念。
忆往昔,似昨日,犹在眼前,只是不觉间已经过去了数年。就像而今的我们,再次来到松溪,在这春天的午后相约茶叙。釆摘松溪菜茶制作的松溪小白茶,釆自于九龙大白的母树白茶,带着春天的气息,携着自然之味,一杯一杯复一杯。不觉间已然沉醉,这无计可消除的茶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马哲峰老师简介:云南西双版纳益木堂茶仓高级顾问,湖南安化连心岭茶业公司高级顾问,湖南长沙岁越茶业有限公司茶文化顾问,广西梧州市广生祥六堡茶有限公司顾问,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南省茶叶商会副秘书长,行知茶文化讲习所所长,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国家级高级评茶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
作者:马哲峰,图文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爱普茶网转载本文,仅作交流学习之用,如涉及版权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删除。
普洱茶选购、咨询,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