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上茶未了 2023-01-27 22:32:17 作者:敬贤 来源:普洱杂志 浏览:
大寒将至,除夕将至,渴望围炉煮茶的散淡心情之中,偶然读到这一段终南山的茶事记录,读之梅香在侧,念之,人与茶俱静,再品,便见到天地悠远,白雪簌簌而落。
自连云港匆匆赶到西安,一路奔波也都只为了一片树叶的故事。西安的古城兀自立在那里,不知道诉说了多少故事,走过了多少春秋。曾几何时,西安城里的茶香飘至各地,在各处生根发芽,也深深长在茶人心里。
在古城歇上一晚,第二日与李瀛一道进中南山,赶赴浄业寺。净业寺,是佛教八宗中“律宗”祖庭,历代高僧辈出,门中佛子多以道宣学说为持戒标准。此时正值寒冬,西北山茂,满山的枯枝与裸露的灰石更添了几分萧疏。落叶在山沟里成了堆,青苔也因干燥而枯黄。山里风光总让人流连,迎面来的风吹动枝杈发出稀稀疏疏的声响,偶有一声鸟鸣就荡开了寂静。当年道宣律师从后山入山,更是悬崖峭壁,难如登天,是什么让他来到此处?那时的他是否知道,将会有片云在此下雨,今后滋润门中佛子万千。
翌日,是腊月初八,古人在这一天祭祀上苍,祈愿吉祥安顺五谷丰收,一碗腊八粥温暖了整个冬天。议定当日辰时由迎新老师携众学棣于华藏殿前设席供茶,李瀛制茶果应供。
夜渐深,山里更显幽寂,窗外掠过的声响都在耳际。窸窣窸窣的落着,推开窗,屋外已铺下一层银沙。听着雪落的声音,不觉又入梦乡,再醒来时也是腊八。
一夜间,终南山素裹银装,铮铮傲骨瞬时温柔了下来。寺中的老梅映着雪,当真是一片琉璃世界,淡淡的馨香弥散在雪上,轻嗅梅枝,真不知是雪香还是梅香。此时此景此状,恰与茶似,若我心知茶则味在茶我间。
茶人在准提殿、伽蓝殿、祖师殿、弥勒殿……依次供上茶汤与茶果,在禅钟佛号中腊八更是情浓。净业寺中甘露井井盖上积了一层厚厚的雪,蜡梅香愈浓,捧着一碗热热的腊八粥,禅悦无尽。
课后,心一居士带着我们往山中而去。心一本就是终南山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对此间自是熟络。由他带路访古寻幽,便轻松了许多,原来甘露井旁的小路便可进山。这井有个传说:唐道宣律师讲经时,龙王率眷属化为人形前来听法,小沙弥见小龙女靓丽肃穆,多看了几眼,龙王大怒,以爪抟之,道宣律师见了,即时斥责龙王:“小沙弥才出家,很多规则还不懂,你已经受了菩萨戒,怎能这样生嗔恨心,损害人之心呢?”龙王大生愧疚之心,将龙涎垂进石井之中,道宣律师让人关闭井口。后人见井边长满奇花异木,遂开井盖,内有青烟上腾,泉水喷涌、甘醇无比,时人取以治病,每见特效。后因年代久远,此井曾干涸枯竭,且被杂物覆盖。
2002年12月14日,本如师带领寺院僧众清理古井,在挖到近3米时,井水忽然上喷,在阳光折射下,寺院顿成七彩之色。空中飞来祥云一朵,霎时飘下了雪花。井中泉涌,天空飞雪,众人皆称此为祥瑞之兆。既是祥瑞,这甘露井自名声在外,雪地里的甘露井更是让人神往。
雪敷在台阶上,听着故事拾级而上,这路也就不觉得那么长了。行至半山,一石碑横在路中,将路分成两条小道。碑上卷呈:“宁搅千江水,勿动道人心,僧侣修行,游人止步……”僧侣隐山修行,恐游人勿入,扰其清净,立此石碑,告知终南山下人。清净难得,佛法难闻,山中修行不易,山下人上山又为哪般?一行人身着红袄行在洁白南山中,枯枝竹下,透过光倒映在雪中,渲染出一幅萧疏的画,不板滞不张露,也不恣情温软,天成的画,得大自在,师法自然大概也是如此。偶自远处传来的幽香,提醒着我们前方并不都是冰雪,还有傲雪的梅。
踏着雪,脚底传来咯吱咯吱的松软声,鼻尖阵阵暗香,抬眼望去,梅林丛中一座殿台映在眼前。台中一匾红额“选佛台”。心一居士在身后问:“念佛是谁?”是谁?是心?是我?是你?还是佛?答案万千,梅香可知?佛可知?知者应是台上座,迷者身在红尘中。回头望去,梅林枝头皆朝向台中,似参拜问偈状。
寺院里的人很少,清净安宁。药食过后,迎新老师于戒坛楼下为学生们演示“九道茶法”冲泡手法。九道茶法源于“昆明九道茶”,表现的是书香门第奉茶待客的画面,由王树文先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整理创作。迎新老师幼承家学,深谙此中三昧,又加上多年的实践,融入了自己的见解,终成今日的九道茶法。
近四十分钟的行茶,细腻温暖。一盏茶,汤中泛着涟漪,弥散着悠然的香,也不知是茶香还是梅香,抑或是山间的异味奇香。
夜,寺院回归天地,人酣睡在梦间,出了寮房,映着烛光,屋前的雪,暖了许多,踱步到大殿梅花树下,花上积雪落在额头,化开,淡淡寒香,没了茶味儿。寂静的寺院,雪恣意的飞舞,一寸一寸地长高,再从高处掉到地上,再从地上变厚,一寸一寸……
梅香,在鼻头,亦在心头。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作者:敬贤,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上一篇:暖暖说茶:顶尖好茶只会在小众商家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