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杂志:遵循内心的坚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
2023-04-13 15:57:04   作者:普洱杂志   来源:普洱杂志    浏览:

这些从业者,从一棵茶树、一片茶叶出发,延展出万花筒般的多彩世界。他们的故事或观点,正是这个万花筒中的每一个细碎晶体,在温煦阳光下,正闪耀光芒。

普洱杂志

普洱茶  创见者

普洱茶的江湖里,精彩的始终是人。

这些从业者,从一棵茶树、一片茶叶出发,延展出万花筒般的多彩世界。他们的故事或观点,正是这个万花筒中的每一个细碎晶体,在温煦阳光下,正闪耀光芒。

如果你也有对茶的独到理解,有在茶行业中的精彩故事,期待你的分享。

市场运营是茶产品生产端的延伸

真正自己做茶,是从2009年才开始。这之间有过许多思考,分享和从事往往不是一回事。分享更多是茶为生活带来的乐趣,而选择去做茶必须对茶区、茶山、茶性甚至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在工艺上达到一定的水准,对成品有一定的要求。做茶,在我看来是不能轻率为之的。

于我而言,茶是简单的。做产品要过的第一关,是自己。如果自己都不能在品饮的时候心生欢喜,如何指望给别人带来愉悦呢?对茶品,不能实行“双标”,只有对产品实行高标准、严要求,口径一致,才能保证恒定的品质。

事实上,在我看来,市场运营就是茶产品生产端的延伸,只有从生产到市场一体,执行一套质量标准,才能最终获得认可。人可以有很多喜好,但我们最终能够做好的,往往只有一件事,我喜欢茶,投入十分精力在寻茶、做茶上,把生活中的一切事务和茶联系起来,自然没有更多的精力和喜好留给其他事情。

南茗佳人品牌创始人 李红傧

普洱杂志

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经常有人问我:益木堂是什么意思?其实很简单,“益木”即为嘉木,也就是好茶。“堂”为课堂。益木堂成长之路,也是我们和茶友们一起成长之路,我们互相学习,一路成长,生活越来越健康、喜乐。益木堂是茶叶制造商,以不断为茶友提供高品质好茶为使命。那么如何把茶做好?

益木堂有一句话叫“历遍正山名种、取古茶之精华”。这是我们制茶的指导理念,意思是我们并不满足于做普通的茶,或者重复大家都在做的茶。

普洱杂志

我们认为任何工艺都有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优良的传统工艺应该得到继承,不良的工艺应该摒弃。在初制阶段,我们强调只能手工铁锅杀青、太阳直晒。不做特别重的萎凋(增加甜度、降低涩度),不能故意低温长炒(增加香气),不能捂黄(增加茶汤浓度),晒青的时候不遮盖玻璃或者其他透明材质。而熟茶工艺是一个新生事物,也不过是几十年的历史,整个行业都在研究、改进、提升。益木堂也有自己的探索积累出的一些独特工艺。

实体店营销是益木堂一直坚持的。以高品质产品吸引客户,这是一个总体经营思路,我们相信这是一个可以长久健康发展的经营之路。其实实体店在茶行业里形态最是丰富多彩,我又把它分为两类,一种是喝茶体验的,一种是不喝的、不在乎喝的。不喝的路能走多远,我不敢妄言。喝的里面还分好几种,有高的低的,有不高不低的,有看起来很高喝起来很低的,真是树林很大,活法很多……

益木堂品牌创始人、董事长  黄宏宽

普洱杂志

以人类学的方式做茶

由于我本身所学专业是人类学,大学毕业之后我就进入茶山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去做普洱茶,十数年始终坚持亲历亲为,后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理念。所以,深山老林品牌文化和产品体系建立在人类学的基础之上。

我对于人类学、民族学包括其田野调查的方式始终保有热情,也将深山老林的品牌经营有意识地与人类学嫁接,希望这个品牌可以得到这种人文文化的圈层的认可。同时,深山老林也深度参与到人类学事业中来:我们的古茶庄园,是人文社科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下设的少数民族田野调查基地之一,也是台南艺术大学音像记录与影像维护研究所的基地。除此之外,还资助过云南大学的篆刻大赛,也出资为普洱茶及云南本土影视人类学建立影像档案,出品了十余部纪录片。所有种种,使得我们品牌虽然小众,但自己的客群都非常稳定和坚实。

普洱杂志

我对于普洱茶未来市场主要看好两个风口,一个是易武茶区,一个是熟茶。不仅因为易武的风味很协调,它还是普洱茶文化的发祥地,有着十分厚重的文化积淀。此外,熟茶的风味其实也充满广阔的探索领域,而且不是所有的熟茶都缺乏辨识度,只要在原料、发酵、仓储等技术上寻求突破点,熟茶一定是今后茶企撬动市场的利器。

深山老林品牌创始人 林利斌

普洱杂志

本文节选汇编自《普洱》杂志2021年3月刊、10月刊、11月刊“创见者”栏目

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普洱杂志 普洱茶

上一篇:来自1886年,一座从“赶茶会”说起的博物馆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