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生文化:素描普洱茶——普洱茶的“酽”
2023-12-24 23:37:43   作者:曼生文化   来源:曼生文化    浏览:

喝上普洱茶之后,由于从山头生茶入门,所以当时的我感觉好的普洱茶好像与“酽”字无缘。慢慢的,喝懂熟茶之后,才知道普洱熟茶中的酽是什么感觉。

曼生普洱茶

作为北京人,我与“酽”字的相识确实源于茶叶。

北京人喜好茉莉花茶,尤其在夏天。

夏日,骄阳似火,外出耕作的人们回到家中,往往会沏上一壶酽茶,以酽苦之味解暑热之毒。

多年之后,一提起“酽茶”,口腔中仿佛还能回味出年少时家里老人沏茶的味道,浓酽的苦味中透着清澈的香。

喝上普洱茶之后,由于从山头生茶入门,所以当时的我感觉好的普洱茶好像与“酽”字无缘。慢慢的,喝懂熟茶之后,才知道普洱熟茶中的酽是什么感觉。

对于“酽”字,很多人会感觉有些陌生,但它却源于我们的生活,酽酒、酽茶、酽醋……,无不是生活的体现。

酽读作yàn,从酉、严声。“酉”与酒有关,本义指茶、酒等饮料浓重味厚。字面上看来,酽字多用于形容酒,但实际上,酽字关于茶的描述更可追溯到明清时期。

曼生普洱茶

1826年,清代阮福所著的《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阮福言简意赅的指出:于当时,普洱茶已是“名遍天下”的中国名茶,并且,在京师名气最大。而名气最大的原因,一是“味最酽”,意指普洱茶口味重,在全国的茶中,没有哪种茶的茶气能和普洱茶相比;二是“京师尤重之”,这说明,在众多贡茶中,只有普洱茶受到皇族的普遍追捧。

对于普洱茶在清朝备受追捧的论证,也并非阮褔一人之言。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写道,贾宝玉准备夜里私自开宴庆祝生日,正好碰上来查夜的林之孝家的,贾宝玉谎称自己“因吃了面,怕停住食”所以没睡。于是林之孝家的便说:“该沏些普洱茶吃。”

曼生普洱茶

林之孝家的回答恰巧印证了,普洱茶被皇族热捧的原因。作为马背上的食肉民族,普洱茶乃是生活的必需品。

清代著名医学家赵学敏编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之毒”、“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

清朝流行的普洱茶是普洱生茶经过多年陈化,后发酵而成的。由于是云南大叶种乔木大树的缘故,茶叶内含物质丰富,自然滋味浓厚。

随着时代的变迁,制茶工艺的不断改进,1975年,昆明茶厂利用渥堆发酵技术,生产出了普洱熟茶,这大大缩短了陈化时间,而其红浓明亮的汤色、浓重的口味、消食解腻的功效,又逐渐让人们把普洱茶的“酽”与之联系在了一起。

曼生普洱茶

如果你是初识普洱熟茶的小白,20几年前就开始喝普洱茶的前辈会让你从经典的老勐海味7572开始喝起。20多年前,熟茶的选择范围小,一泡浓酽的7572便成了熟茶文化的原点。

普洱熟茶的“酽”文化由此延展,浓郁厚滑、有劲、有力度成为酽的定义。

随着熟茶技术的不断迭代,熟茶的口味逐渐变得丰富起来,但其浓酽的底蕴永远是老茶客口中“中正而纯正”的熟茶味道。

如果你问我,普洱熟茶的“酽”到底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汤色红浓明亮、茶汤浓厚醇滑之外,还够强劲、有力道;转化后期会体现出更为明显的陈香和木香感,虽然没有十分特别的风格特点,但一句“中正和谐”足以体现它的美。

如果你是小白,又特别想知道“酽”的味道,不妨去试试经典的7572。

就像喝酒一样,有人喜欢清香型,也有人喜欢酱香型。

于喝茶而言,口味轻的人偏爱清爽甜润,而口味重的茶友则对浓酽的熟茶味道趋之若鹜。

总有那么一刻,想喝最烈的酒,上最酽的茶!

生活如此多姿多彩,不妨都尝尝!

图文来源:曼生文化,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曼生文化 普洱茶 曼生普洱茶

上一篇:谁来买我的茶?2024茶叶营销的基本问题(1)|谢付亮讲茶产业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