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付亮专栏:困境中的中国茶,要看清三个本质 2024-06-18 23:15:41 作者:谢付亮 来源:谢付亮国学茶馆 浏览:
销售越难,困境越深。
正如读者刘伟留言说:“老韭菜醒悟了,新韭菜没有了。”
这时,中国茶要看到“另一面”,茶叶正在回归到应该有的样子,正在更深入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柴米油盐酱醋茶”或“琴棋书画诗酒茶”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则要看清三个本质。
第一,要看清茶叶的本质。茶叶是喝的,无论自己喝,还是送给别人喝,喝都是核心目的。例如,在农村,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我们看到茶叶作为礼品,依旧是朴实的,一斤高品质的茶叶装在“不值钱”的袋子里,鼓鼓的,很真实,很环保,很惬意!回家放到冰箱里也不占多余的空间!这才是能够持续发展的样子!不仅是农村,很多发达国家的包装也是如此!
若是加上一些虚浮的元素,只图面子上好看,拿着大大的礼盒,里面却只有质量低劣的茶叶,抑或只有好茶些许,这已经脱离了人际关系的本真。但这种送礼很普遍,从虫草、参茸、铁皮到茶叶,贵重的礼品往往会有“买椟还珠”的困惑。真的要“脱得精光”,用保鲜袋包着送礼,想必很多人受不了。
这正是症结所在,习惯使然。你要面子,我要面子,他要面子,结果大家都陷入面子里不能自拔,反而距离幸福越来越远。不可否认的是,农村人也讲面子,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城乡差别越来越小,面子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朝思暮想”的主题,言行举止也在虚浮中偏离了本真的轨道,驶向虚荣的彼岸。这个需要反思。
如今,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中国社会更加务实,虚浮的东西正在减少,茶叶消费必将趋于理性和环保。农村,尤其是“落后农村”展示的正是茶叶的本质,中国茶叶的未来必然会向“落后农村”看齐,走向朴实、走向本真,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优良伴侣,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向“农村模式”回归。
第二,要看清卖茶的本质。口碑营销,口碑卖茶,很多人在强调,在农村这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千百年来都是这样,不曾改变,也不会实质性的改变。哪个卖茶的不知道口碑的重要性?即使当时不知道口碑的重要性,也会在关门倒闭的那一天明白口碑的重要性。
乡里乡亲的,很多都是家门近邻,抑或在理一理、算一算后,就能成为攀得上关系的远亲,你能骗他第一次,你还能骗他第二次吗?你能骗得了张三,你还能骗得了张三的父母兄弟等家人吗?张三不会和亲朋好友说吗?至于乡里乡亲的点评,尤其是好的点评,都可以理解为茶叶消费的“口碑”,对茶叶消费必然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卖茶需要讲究策略、方法和技巧,但无论任何时候,卖茶的本质都是帮助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赚钱只是顺带的结果。不少人未能及时理解其中的内涵,起初会以为是唱高调。但现在越来越明白,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地球村”是不是梦想,是现实,销售也正在加速回归“村落时代”!不重视口碑的茶企或茶叶店,迟早会关门大吉。茶企、茶叶店,都要以帮助消费者为第一目的,谁都不要心存侥幸!
第三,要看清茶文化的本质。客人来了,敬一杯茶;朋友相聚,沏一壶茶;新婚大喜,向长辈敬茶;神吹海侃,润一口茶;谈天论地,评一评茶;下象棋、听评书、斗地主、搓麻将,也不忘记在桌子边放上一碗茶。
茶就是一种媒介,健康的媒介,自然的媒介,关系的媒介,表达敬意和尊重的媒介,就像屡禁不止的“烟”类似,是情感的纽带之一。茶文化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润滑剂、助推剂、净化剂,而不是展示虚荣与虚浮的“添腐剂”。
任何将茶文化糊弄成“听取‘哇声’一片”,抑或是糟蹋成“西湖‘艳舞’几时休”的做法,无论打着什么样的旗号,都是对茶文化的背叛,都是在挂羊头卖狗肉,欲遮还露地展示生理的欲望,在客观上残酷地摈弃中华茶文化中的“淡泊宁静”。
“暖风熏得‘茶人’醉”,醉了之后,总需要有清醒的时候,我们不要夸大茶文化的作用,也不要忽略茶文化的功能。凡事都要有个度,过犹不及,大千世界,茶叶从来都不是“圣物”,赋予太多必然作茧自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茶不是神,茶神在传说里;茶文化不是神文化,神文化在茶叶之外。我们需要喝茶,但不需要造一个“茶神”。有个“茶圣”陆羽,已经足矣!
作者简介:谢付亮,著名品牌专家、国学专家、茶叶品牌营销权威导师,《中国品牌》杂志报道其策划的“白茶娶妃”为“茶叶品牌第一案”,马来西亚《联合日报》称其为“中国茶叶品牌策划第一人”。
图文来源:谢付亮国学茶馆,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上一篇:谢付亮专栏:重新定义茶叶店!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