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山”之名是如何形成的?
2024-07-11 23:37:06   作者:吴家康   来源:普洱杂志    浏览:

“六大茶山”之名是如何形成的?攸乐、倚邦、蛮砖、革登、莽枝、漫撒,自古号称“六大茶山”,在如今的普洱茶圈子里无疑是朝圣地般的存在。

六大茶山普洱茶

攸乐、倚邦、蛮砖、革登、莽枝、漫撒,自古号称“六大茶山”,在如今的普洱茶圈子里无疑是朝圣地般的存在。一般而言,这六座茶山的最初命名来源于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并非传说中诸葛亮在此留下的铜锣、木绑、马镫等“茶山遗器”。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作为世界茶源的滇南地区有那么多茶山,为什么偏偏是这六座茶山合在一起被称为“六大茶山”呢?

首先要知道的是,目前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有关“六大茶山”的文献记载都有一个共同的史料源头,即雍正《云南通志》。此书在记述普洱府的“山川”“古迹”“物产”时都明确提到“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耑(砖)、慢(漫)撒”为“六茶山”。

六大茶山普洱茶

但在比雍正《云南通志》早成书约半个世纪的康熙《云南通志》中,有关普洱茶的内容寥寥无几,更遑论对于“六大茶山”的记载。所以,“六大茶山”之名的正式形成时间最早不会超过雍正年间。另外,在上述两本《云南通志》相继成书的半个世纪中,六大茶山地区发生了一件改变普洱茶历史发展的事件,即改土归流,实际上成为了“六大茶山”之名开始形成的历史契机。

目前所见,“六大茶山”(或“六茶山”)见于历史记载的最早记录是在雍正年间的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奏折中。雍正五年(1727年),江西茶商奸淫莽芝(莽枝)夷人麻布朋之妻,导致麻布朋聚众叛乱,鄂尔泰派兵镇压,六大茶山地区的改土归流随之展开。雍正六年(1728年)正月初八日,云贵总督鄂尔泰向皇帝奏报对六大茶山的武装改流情形,根据在前线带兵的将领邱名扬的说法:“茶山地方绵亘数千里,彝民不止数万,而六茶山之最大者莫如攸乐一山,所管大小四十余寨。”

六大茶山普洱茶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六大茶山”之名的形成至少基于以下两点:首先,六大茶山地区自古产茶,茶叶贸易旺盛,江西茶商不远万里来此贩茶即为明证。在茶叶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六座茶山为主的贸易中心。这倒不仅仅是因为这六座茶山本身大量产茶,更主要的还在于这六座茶山能够控制其周围其他的茶山或村寨(如当时最大的攸乐),并在当地人民之中具有强大的号召力或威慑力(如聚众叛乱的莽芝夷人麻布朋)。

六大茶山普洱茶

其次,在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之前,六大茶山虽已表现出在茶叶生产和贸易上的突出地位,但因尚未纳入清王朝的直接统治,各山头人又往往各自为政,所以未被当作一个整体看待。直到改土归流深入此地,六大茶山才通过地方官员的整体表述展现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地理价值。所以,在镇压了麻布朋叛乱之后,鄂尔泰继续要求各路将领将“六茶山所属千余里地方进行查勘”,又听闻六大茶山“粮谷丰收,牲畜繁殖,物价皆贱,兼出盐卤”,计划在这里设立郡县。这就是后来普洱设府的先声。

六大茶山普洱茶

“六大茶山”之名也就从奏折这种官方文书中进入云南当地的地方志书,进而广泛传播,成为后世人们眼中普洱茶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文|吴家康,图|欧巴非 绘图|唐晗

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普洱杂志 六大茶山 普洱茶 六大茶山普洱茶

上一篇:为什么普洱茶品牌很难解决终端零售店动销的难题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