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付亮专栏:茶业竞争,100年后还是靠“它”! 2024-08-09 23:19:17 作者:谢付亮 来源:谢付亮国学茶馆 浏览:
互联网飞速发展,很多问题都可以远程解决,慢慢导致很多人忽略了生活的“根”、产业的“根”,甚至是生命的“根”。
清醒还是必要的,毕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我们不能忘记,也不该忘记,互联网永远都只是工具,非常重要的工具,其替代不了泥土,也替代不了阳光雨露。
对于茶产业来说,“根”永远在“茶山”!
“茶者,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陆羽先生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依然是判断茶叶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只是很多茶山就像一块玉,都应该考虑,如何打磨如何雕刻才能充分展示它的价值,这是任何一个茶叶品牌都必须做好的。
同时也要在打磨和雕刻中,以“茶山”为圆心,不断积累品牌资产。
至于组团队、造厂房、建渠道、利用免费资源进行传播等等,自然十分重要,但若失去了茶山这一根基,茶叶品牌不可能真正强大。
茶叶的品质,必须依靠茶山!
所以,未来十年、二十年乃至一百年后的茶业竞争,归根结底要立足“茶山竞争”,也就是“品质竞争”。
至于抢占心智,也必然是基于品质!
编造概念、浑水摸鱼,拉虎皮、扯大旗,这一类的做法必然会渐渐失效。
通俗地说,“光环效应”渐渐淡化,慢慢回归到“猎奇”“尝鲜”的短期作用上,长期持续的茶叶消费,必然要从“茶山”抓起,扎扎实实地夯实茶叶品质。
未来的茶产业,必然是立足“茶”的竞争,其它的都是细枝末节!
未来的茶产业,必然是立足“茶”的竞争,其它的都是细枝末节!
未来的茶产业,必然是立足“茶”的竞争,其它的都是细枝末节!
……
正因为此,横向联合也好,深加工也罢,其出发点依然是“茶”,依然是考虑人的刚性需求,而不是一些浅需求、伪需求,目的则是努力让“茶”无孔不入,造福更多的消费者。
比如,包装漂亮点、新颖点,材质好一点,自然是好事,但只是花拳绣腿,“素隐行怪”从来不是大道,茶产业不可能依靠这一点长治久安。
一切,万变不离其宗!
立足茶山、保障品质,让消费者感知到“优良品质”,持续不断地感知到“优良品质”,才是品牌打造的真相和规律。
现在,对于诸多地方政府和茶商来说,可以使用的免费资源很多,应该考虑不花钱如何增加品牌资源,如何让茶叶品牌快速被社会各界认可,从而及时夯实消费根基。
没有这些做基础,地方政府或茶商就不能盲目发展茶产业,更不能大面积发展茶产业。
倘若是急于求成扩大种植面积,忽略了茶山建设,也忽略了品牌和渠道建设,盲目追求面积大、看起来很美,茶叶投产后,那么多的茶叶卖给谁?
最终买单的还是茶农,必然会得不偿失!
更何况,我在调研中发现,部分茶区的茶叶种植还是存有问题的,这又如何能保障茶叶质量?
这些都是常识,既有植物学常识,也是经济学常识。
为什么不重视?还是利欲熏心!
但,未来20年乃至100年的茶产业,竞争必然回归茶山、立足茶山。
对于个体的茶商或某一茶区而言,“致曲”很重要,因为,“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
“茶业”回归到“茶”,这一“变”,乃至随后的“化”,都是大势,也都是“大道”!
作者简介:谢付亮,著名品牌专家、国学专家、茶叶品牌营销权威导师,《中国品牌》杂志报道其策划的“白茶娶妃”为“茶叶品牌第一案”,马来西亚《联合日报》称其为“中国茶叶品牌策划第一人”。
图文来源:谢付亮国学茶馆,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上一篇:谢付亮专栏:茶叶店活着或扩张,都必须打通“三个路径”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