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羽晴川茶之迷误系列文章「一如茶香专栏」 2020-04-05 22:33:05 作者:叶羽晴川 来源:一如茶香 浏览:
茶之美好:“初心易逝,学茶者慎之”
茶和其他的传统文化不同,茶能照顾到的有:色(眼睛)、有味(口)、有声(耳)、有香(鼻)、有触(手)带来的美感。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茶的美是丰富的,是多样的,有层次的。
如茶:泡茶,就是创作。
一个味觉审美追求者的陈情书
茶,从万古走来,经过一代又一代茶人的培育,茶之味也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好喝了。
随便从某一点上展开都是一篇鸿篇巨制。可能也正是因为基于此,我们在这么一座宝山面前,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也正因为如此,由茶而产生的紫砂壶风靡了几百年。一杯茶,让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可绕梁三日而不绝茶香墨韵。关于茶具之美、茶画,更是层出不穷,成为中华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支。基于种种的历史原因和当时具体条件的局限。我们在寻求茶味的这一条路上走得并不是那么的坚定和专注。从我们对紫砂壶造型花样变化上就可以看出,在紫砂壶设计思路中,占主导思想的是如何突出新、器、美,兼具方便注水和出汤。包括目前的诸多瓷器茶具的设计也基本遵循的是这一原则。也因此诞生了诸多的工艺美术大师。他们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也因此造福了当地的百姓,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泡茶利器,我们在选择紫砂壶的时候,是不是遵循我们对味的专注这一原则,然后去追求器型之美。器型之美和成味之美的先后顺序颠倒,其结果自然也是千差万别的。
茶壶、茶具之美,让我们美了一千多年了。我们又遇到了另外的一个视觉审美的产物,茶席之美。茶席之美通常也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的美,也是唯美意境的呈现。只是,是在以茶的名义。所用的道具是和茶相关的物品而已。和茶具一样,茶席的布置和设计和方便呈现茶味之美没有太大的关系。
茶艺之美,也是茶之美的另外一种呈现。茶艺表演过程中表演者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仪态和姿态的优美上,对于茶汤滋味的关注反而处在次要位置上的。这可以从教学细节中一窥究竟。从茶具的选择,对配色、对高低搭配、对哪一种拿法更为优美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在普通茶艺的教学中,很少能听到“这样做,茶汤会好喝一些。”反而是“这样摆就好看了,这样做就好看了。”由此可见,茶艺教学的方向主要是本着表演艺术的方向追求的。
茶通六艺,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根本上还是一种技术,技艺。作为一种技术,必然是有它的清晰的技术标准的。这个技术标准包括工具的选择,方式的选择。而且这个选择是极其清晰的,也就是围绕着最终审美的需求而来。
譬如琴,从弦的材质到粗细,到琴身的材质取舍都是基于这一材质对声的表现。能利益与声的表现,则取之。即使这一材质异常名贵,却不利于声的表现,一个优秀的制琴师也会毫不犹豫地舍弃的。这才是一个不忘初心的人。
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可以让我们很方便地获得各种茶具、热源、泡茶用水,从而可以进行多种横向纵向的对比试验。让我们从名目繁多,器型优美,工艺复杂的茶具中找到对味道的呈现最佳的茶具组合。
“茶之迷误”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茶味之迷误”。整个系列文章完全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呈现茶味之美,达成赏味这一味觉的审美。这里并不否定茶具之工艺之美所带来的视觉享受,更不是否定茶艺表演所带来的视觉、听觉享受。旨在强调泡茶这一技艺发展和推广中我们应当厘清和理清的一些基本的思路和逻辑。
作者:叶羽晴川,图文来源:一如茶香,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