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普洱茶价格倒挂,按理说是入手好时机,为啥没人买呢? 2025-02-14 22:00:37 作者:小杨 来源:茶空空 浏览:
普洱茶市场,跟其它市场的一样——追涨杀跌!
这就是我们看到普洱茶市场中很多知名品牌的普洱茶,如大益、中茶、八角亭、澜沧古茶等等。有部分的茶品价格已经倒挂,所谓的好时机已到来,掉到了出厂价以下。
但普洱茶市场中的普洱茶买卖者,却没有产生市场交易火热的状况。依旧是跌价出库存里的茶品。
从普洱茶作为品饮消耗的理性角度,一款新茶品随着上市的时间越长,价格越低,越能促进销量的提升。茶客越喝的时间长,购买茶品成本越低,虽然喝茶购买支出总额不一定会减少。
但现实往往是不理性的,以前的市场品牌普洱茶的定价是实惠的。比如2012年左右的大益7542一件才3000左右,散片茶也就80左右。这是市场行情交易价,普洱茶买卖者整件交易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茶客得益于相对低价购入,如果是5件茶,存放5年后,还剩4件,卖出去还能回一定的购茶成本。这就相当于一边喝茶一边存茶,存的茶能赚回这几年喝掉的茶。所以购买新茶是跟其它日常消耗品相悖的。其它日常消耗品是随着生产好之后够买使用之后残值越来越低。比如手机,当然购买新手机的理由是因为它的配置、功能更好。并不是因为它所谓的保值或者增值,这种理念的不同,对于普洱茶市场的弊端就是存量普洱茶不消耗使用逐渐增大。
但喝普洱茶的人,真正去关注所谓的口感品质的人很少。去关注生产品质的人多,但大多数是普洱茶买卖者,因为生产品质涉及到茶厂品牌是否知名,价格是否有利润空间,茶品是否便于交易流通。
但今日已不同往夕,在普洱茶品质逐渐见顶的时代下,品牌是否知名跟茶品的口感品质并不挂钩。而品牌的溢价需求是逐年在上升中的。这就会逐年推高品牌新品的出厂价。
品牌推高出厂价,下游消费者接受不了就不消费。于是中间茶商就成了所谓的接盘侠。而接盘侠也不接盘之后,就轮到茶厂和茶农自己接盘。减少了中间环节,茶品的价格自然能降一部分,但茶品的销量上就不一定能有以前的大和快。
普洱茶品牌一个门店,一般一年40万左右的稳定进货起步。就算40万,品牌自己去零售,需要找到多少位客户?又需要多长时间?需要花费多少成本?有的普洱茶品牌砍掉或重组营销团队,背后皆是人员的投入和产出比不达预期。
所以当从品牌到买卖者都没人去做到很有效的推广营销,普洱茶的大货盘交易和所谓的好行情就产生不了。在各自为生存努力之下,茶品倒挂的价格战避免不了。
全国普洱茶商(普洱茶买卖者),原本以为获得品牌一手普洱茶的价格就能赚钱,可消费者宁愿等几个月价格倒挂再下单,买卖者除了无奈又能如何呢?
这种影响虽然有普洱茶品牌想到了客制化(定制茶),来减少新品的低价竞争,但大庄家的底线也不是二手分货小茶商能想到的,进来就是韭菜,品牌自己出品的茶品价格都维护不住,定制商又有何实力来维护呢?除非自己零售。
以前这些知名品牌的普洱茶,还能吹吹制茶工艺、品质。但现在基本都跟产地村寨品牌(班章、冰岛)拧一起了。
动不动就是山头村寨的批量顶尖茶,很客观的一个事实,能撑起这么多批量的原料是有,不过是很多个年份季节的小树茶料(通货春尾、夏秋)。大厂引以为傲的拼配技术做出的茶品,不是降低新茶品售价,而是提升沾了山头村寨区域公共品牌名头的售价。
消费者大多数虽不是普洱茶内行也不大懂,但不傻。他们宁愿去低价购买那些白牌名山头村寨普洱茶满足情绪价值。也不愿意继续当知名普洱茶品牌的冤大头。因为喝不出来口感区别,生产品质趋同下,白牌和知名品牌的差距就仅在于品牌溢价。
所以常见做山头村寨茶口感品质稍好,并不一定真的普洱茶茶商,和纯做普洱茶贸易业务的低价山头村寨茶茶商,以及做真实高价尖货山头村寨茶茶商之间互相“讨伐、鄙视”。毕竟三种普洱茶买卖者利益相关,目前来看纯贸易业务的茶商(大主播、网店、供应批发商)占主流,由茶品的商贸业务模式驱动,对于茶品品质没有什么偏好,能匹配业务模式能赚钱的茶品就是好茶品。
而这部分茶商企对于这种价格倒挂的普洱茶是会有业务补充需要的,俗称引流品。而这也是是名牌品牌普洱茶低价之后的一种流通方向。茶品持有人不赚钱,出售交易者不加价甚至倒挂一个差价去出售。从而茶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消耗,减少市场存量。
消费者一直在购买普洱茶,奈何普洱茶的存量大到普洱茶买卖者都存不住的时候,普洱茶买卖者即使看到倒挂价格的普洱茶也不在下手买多。说明这个市场状况下或者这种模式对于买卖者已经无利可图了。买了就掉价,买了卖不出去,那自然而然就不在买了。
有些人还沉浸在以往的时光中不愿醒来,还在想着对普洱茶抄底收藏投资。你是有实力的经营普洱茶的大庄家当我没说。要是跟着喝汤的小散玩家,我还是建议你别想了。去玩股票、基金等正规金融理财品吧,赚钱了高兴就多买点普洱茶喝喝。
作者:小杨,图文来源:茶空空,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上一篇:普洱杂志:论普洱茶的“成熟度”及优缺点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