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杂志:古茶园,人与自然的粘合剂
2020-08-14 00:52:56   作者:段兆顺   来源:普洱杂志    浏览:

“除非是景迈山的资深茶友,一般人已经很难喝出景迈山上生态茶与古树茶之间的区别了!”三年前,一个对景迈山比较熟悉的茶商对我说。

普洱杂志

“除非是景迈山的资深茶友,一般人已经很难喝出景迈山上生态茶与古树茶之间的区别了!”三年前,一个对景迈山比较熟悉的茶商对我说。

彼时,景迈山上的台地茶园经过五六年的生态茶园改造后,昔日低矮密植的台地茶长成了高大稀疏的乔木,茶园里遍植香樟、水冬瓜、多依树等林木,各种鸟类、昆虫生活在其间,形成了较好的食物链系统,生物防治虫害的效果非常好。在生态系统得以重构的情况下,景迈山生态茶的品质迅速得以提升,已与古树茶相差无几。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正是千百年来云南古茶园所生存的环境,也是农耕时代人们遵从自然的智慧结晶。但很遗憾的是,工业文明的发展,激发了人们征服自然的野心。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们对大自然的尊重之心逐渐淡化,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就以今年的春茶季来说,云南茶产区遭遇到近10年来的一场大旱。干旱固然让春茶减产,让茶农受损,但另一方面也凸显出生态的价值。就整个云南茶产区来说,真正生态环境好的地方,实际上受干旱的影响并不大,比如景迈山、南糯山等。此外,古茶树受灾程度要比中小树低不少。

普洱杂志

数百年来,未经矮化的古茶园,不施肥不用药,树有多高根有多深,与周边茂盛高大的森林为邻,与清风雨雾为伴,任由大地与阳光孕育出每一片芬芳,称得上真正的自然农法。

自然农法是一种依循大自然法则的农业生产方式,倡导以维护土壤生机的土壤培育为基础,绝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农药和各种生长调节剂以及任何有残害土壤的添加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云南、福建、浙江等主要茶产区,开始反思现代茶业生产方式利弊的同时,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先后开展了“自然农法”的探索实践。自然农法或有机种植的模式能为茶农带来的更好收益,就是解决当前茶园的生态问题和土壤问题,完善种植、品质、市场销售的良性循环机制。

普洱杂志

云南的古茶园,体现了最为完美的耕作之路。效法自然,尊崇自然,继普洱市完成164万亩的生态茶园改造后,云南许多现代茶园也正朝着生态茶园的方向发展。这些生态茶园的树龄并不大,但整体品质却有了质的提升。这些年,随着茶客对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就连发酵熟茶也开始更多地选用生态良好的茶区出产的原料。

从最初只注重芽叶等级到今天的生态抉择,这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人们对生态价值的认可和再认识。与其说是产业的创新,不如说是人们对自然的回归。

地球并不需要人类,而人类却一定需要地球,从本质上看,人类只是地球上的动物,一种高智能的物种而已。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不仅要学会尊重,甚至要学会和解。尊崇自然,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过的更为美好。所以,向大自然妥协并取得和解绝对不是一种退步,而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进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书记在15年前提出的这个理念,正在越来越多人的心中达成共识。自然农法的践行,则对这个理念做出了生动诠释。因为,生态是有价值的,而且是一笔巨大的人类共享的财富。

作者:段兆顺,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

热词搜索: 普洱杂志 古茶园 普洱茶

上一篇:喝普洱茶导致钙流失,这锅应该水来背「刀哥说茶」
下一篇:从银生到普洱,从倚邦、易武到佛海看普洱茶的产、运和销流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