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的精进:找寻自己「一如茶香专栏」
2021-02-22 17:44:51   作者:叶羽晴川   来源:味觉的审美    浏览:

今天是如茶第八期精修的第五天,是学员们“运罐子”及“基本功检测”的一个小完结,又叫我赶上了,真是有缘。

一如茶香

今天是如茶第八期精修的第五天,是学员们“运罐子”及“基本功检测”的一个小完结,又叫我赶上了,真是有缘。

我其实是奔着叶老师的《溪山琴况》去的,尤记得第一次听叶老师讲《溪山琴况》的时候,那种惊为天人的惊艳,今日再听,依然不负此行!

那就先从《溪山琴况》开始讲起吧。我第一次听时的激动最大的原因就是“叶老师把文言言讲的太好了!如果中学里的语文老师讲古文都是这个水平的话,那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拿古文部分的满分了。”我当时真的特别特别的激动。

叶老师今天又讲了,第一况(况——境界)“和况”。

讲之前他问大家,为什么泡茶的课上要讲古琴?何况他其实不懂古琴,更别提会弹了?!

是的,此处不是笔误,是事实。一个不懂古琴的茶文化专家是一个全国一流的泡茶大咖。

一如茶香

我被问住了。然后叶老师回答如下:

第一,如同书法、绘画一样,多年来他一直认为“泡茶也是艺术创作”(此种提法叶老师是第一人),而所有的艺术,在境界上是不分高下的,所以道理相通。

第二,在发现《溪山琴况》这本书前,他觉得人(茶)生(路)好寂寞,没有人能理解他这种超前的理念——“泡茶是艺术创作”,一直到发现这本书,这还是一本明朝人写的书,早了好几百年,所说的就是他所研究出来,只不过一个是古琴,一个是茶——他当时觉得“这世上没什么好骄傲的,你的错觉只是因为你书读少了,”

第三,《溪山琴况》以古琴为载体,在“道法术”的各个层面,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而非欣赏者),完美地阐述的古琴的二十四个境界,环环相扣,尤为清晰完整;而且语言极为之优美。而目前市面上的茶书都不能在系统性和实操性上与之媲美。既然“泡茶是艺术创作”,艺术的最高境界无差别,所以《溪山琴况》可以在精修班课程里成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如茶香

一开始,我觉得这次听“和况”有些不如之前那么的激动呢?后来观察到叶老师讲的手舞足蹈,以及之前错过(或者印象不深的)的细节,颇有收获;再听新同学们的分享,突然又有一种崭新的感受。

只要是真爱的东西,做起来就是充满了热情的,任何事情无法阻挡(周围的人、环境、天气),你会沉浸在自己的那种美妙感觉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各种手段展现出来。而当这种展现足够地的强大的时候,就会影响到周围的人,会被带动起来。可能你说了、做了很多,但是每个人的点不同,所以会有一个时间上的先后,以前情绪感染上的轻重。最后,当周围的人被你的热情、你的深爱所影响了,那真是皆大欢喜的,非常之赞叹。

一如茶香

插入一小段今天听“和况”的新收获。双引号都是“和况”里的原话。

“欲实而忌虚”,这里的“实”是“到位”,“到位”非常“重要”。

“疏而实密”与叶老师的泡茶技法,看上去特别普通,其实特别多的细节相合。

“断而复联”,既然断了,怎么联的?是靠意联的,是情绪上的一种连贯。

古琴明明是一种听觉上的艺术,却能让人看到景象!然后表达人内心最深的情意,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而表达出来。

原文:纡回曲折,疏而实密,抑扬起伏,断而复联,这些都是音意相和的深微之处。琴曲之意味得之于弦外,发于弦,而远乎弦。如果意在高山,则现巍峨群峰。如果意在流水,则现洋洋倘恍。在酷暑中可以体验虚堂凝雪。在严寒之中可以看到草阁流春。

所以,叶老师讲的《溪山琴况》,从内容、从情绪打动了他自己,也打动了在场其他人。其中赵姐的分享让我深受感动,她说:“虽然具体的一时也记不太清楚,但是听完叶老师的课,我虽然仍然不会写诗,但是我觉得我以后也可以拿起一本诗集来读,感受这生活中的美好。”(大意如此,原话比这动听,但是我记不清了)

生命从此开启了新的一种可能,(精神层面的)这是原来自己觉得可望而不可及的,现在触手可及了,不再畏惧,不再觉得事不关己,而是生起了尝试的兴趣,“我的幸福我做主”,真的太好了。

一如茶香

就此说下去。

每位同学的分享,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分享。可能因为之前和小年老师聊天,说起来几期精修班来大家分享主题的转变,从技法到更多地关注自身的性格特点所导致当下的自我,所以在这次听分享的时候,我的关注点有些提到这里,然后就有了下面的发现。

同学们都非常肯定自己这几天的进步,虽然大伙儿来上精修班的目的各不相同,自我要求也各不相同,但是在叶老师课程的体系刻意训练过程中,都清晰地(或者在互相提醒中)觉察到了自己的变化——好的变化,自然就生起幸福的感觉。

明明是非常难以具体化、量化的“精神层面”的表现,却可以通过泡茶的动作、语言的分享呈现出来,而是变化之大,不需要拿放大镜就能看出来。

这课程设计真的非常厉害!不需要你自己去云里雾里的“自悟”,妙!就像拿一碗米,放到铁桶里,在火上烤着、手里转着,一段时间之后,“嘭”的一声,爆米花就出来了!清晰可见。

一如茶香

对于清晰,“认清”,前两天有一次新突破,今天又觉得多了一层,就是层次多了、更加深入之后,边界清晰,同时主线、重要也更加清楚了。

如此笃定地在无法量化的世界里确定自己的所得,这种感觉真的是要“哈哈哈”笑出声的。

你问我:“为什么知道?”

我说:“我就是知道。”

那种睥睨一切的得意感觉滋味,真是太好了。

然后今天下午看同学练习盖碗出汤的一整套流程的动作的时候,看着看着,然后我自己又去练习的时候,我已经从以前那种看着她们的迟疑以及略显“笨拙”的动作的“有些着急”又有些得意的情绪中跳出来了。

我觉得其实我面前所有的同学,不管是刚开始习茶、或者是习茶时间长短不一样的同学,不管是和我一样五感不太敏锐,或者是天赋异禀的同学,她们都是不同时空的我自己,现在的她们,就是以前或者以后的我(我以后肯定也会变得越五感敏锐的),而当下的我应该觉察些什么,去修正些什么呢?

这就是我今天这篇文章的主题,一切唯心所造,一切都是最好的发生,哪怕是叶老老师、英子小年她们,彼时彼地的呈现,都是为了提醒发现这个当下的我自己。

这一段到这里就可以戛然而止,还是一种朦胧的感觉,但是我觉得可能和我的幸福非常有关,继续觉察。

一如茶香

虽然“追寻那个真我”很重要,但是现阶段,叶老师所总结出来的泡茶的所有技术手段以及对其的掌握程度,还是令我沉迷其中,非常享受,所以也是要提一笔的——也就是这几天来的关于基本动作的一些新体会。

我利用大家互相练习的时间,也去茶室泡茶练习来着。小年老师让我顺便泡茶给大家喝。

她非常地明确地指出,我的动作非常娴熟,如行云流水般——然而,“茶汤的滋味不清晰”,把“无言”泡出了一般生普的味道。

她说:“动作可以很快,但是内心一定是沉稳的”,但是通过你的茶汤来看,你的内心还没有沉下来。

厉害吧,老师们的眼睛都是透视眼,可以看穿人的内心。

我最近的手头功夫的确有些长进,但是我内心有些挂碍,啥都不想错过,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所以动作很娴熟,但是茶汤很寡淡。

世界是如此的真实,你骗不了别人也骗不了自己。当我看到同学们在不熟练操作的时候,放壶的时候其实眼神已经在看盖碗了,诸如此类我还觉得她们不够觉察,自己这种“王顾左右而言他的不专注”其实只是隐藏地更深一些而已。所以,在“神闲气静”中泡出“有清晰滋味的茶汤”,是我最近的一个小目标。

一如茶香

“运罐子”的“节奏”和“力量”。当你的手和罐子建立起良好链接,能互相接受之后,内在更多的是感受那种有着“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运的不论是快是慢,那种内在的节奏依然是不变的,力量的轻重变化是一样的。

基本动作细节的所以然。

①从公道杯提起滤网时的那个斜角度的停顿(为了让水汇聚在一点,然后轻松控掉)。

②注水时的落水点其实是在一条直线上的。

③大水流在盖碗中涌动出来的水花很美。

④动作的了了分明,每一步都是清晰的意念是几步,一开始不熟练,可以不够圆融,但是必须不能缺项。

⑤盖碗出汤的迅捷时的那种俯冲。

⑥看茶泡茶。如果白茶都碎了,就不要大力了。始终要有看茶泡茶这根弦,注水时的意在笔先。

⑦洗茶时那一刹那的加大力度撕开一个口子,溢出不需要的物质。

一如茶香

最近这三次旁听,(因为个人原因)每次都来去匆匆,在工作室学习的时间只比在路上的时间多那么一点点,完全不符合我这种效率为王的作风(投入产出比太小)。

所以最近看到我请叫我“匆(聪)匆(聪)”。所以,请看仅仅只是在工作室我就有了三个称呼,这何尝不是世界如此丰富的一个折射面呢?

虽然我还尚未找寻到那个真我,但显然是正在越来越接近中,这真是一件特别可喜的事儿啊!

2021.2.19大年初八

作者:叶羽晴川,图文来源:味觉的审美,经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一如茶香 茶香 叶羽晴川

上一篇:如茶工作室精修课程开始啦!第八期精修第一课:生命灿烂起来
下一篇:《绿色浸染的大地》:普洱,一片被绿色浸染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