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杂志:扒一扒「普洱茶」家族的那些事 2021-02-28 19:27:02 来源:普洱杂志 浏览:
我姓“茶”,名“普洱”,人称“普洱茶”,别看我的名字是倒着念的,我可不是洋人,我是地地道道,云南的少数民族。
准确来说,“普洱茶”应该是我们整个大家族的名字,我们的家族很庞大,成员众多,又因为他们不同的出生地、缔造者、制作方式而有所不同,也都各有自己的乳名。
但是不管他长什么样,什么肤色,穿什么衣服,只要他进入我们家族的门槛,首先必须具备家族血缘和基因——1、原料产地:云南省;2、品种:云南大叶种;3、工艺:晒青。
这三点缺一不可,否则马上就会被排挤出家族大门之外。我们的形状有圆饼形的,有方砖形的,有碗臼形的,有散形的,还有人头形的,不管什么形,只要符合这三点,都是我们的族人。不过最多的造型还是圆饼形的。
1
我们家族可谓历史悠久,只可惜也没个完整的族谱,我们的第一个祖先具体生于何时,已经很难考证了,虽然史书上有些只言片语提到过我们,多数只说到唐朝,但先祖的诞辰日仍是众说纷纭。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祖上曾经在清朝时是煊赫一时的名门望族,是几朝皇帝老儿的“座上客”,是御赐“贡茶”。有乾隆爷的诗为证:“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点成一碗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烹雪用前韵》。
另外还有清朝文士阮福的《普洱茶记》,第一句就是“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从古至今,我们祖上的另一支系,则被朝廷派遣去戍边,为边境牧区的人民补充维生素,实现朝廷“以茶治边”的政策,他们一代代都驻守边疆,一生戎马、战功赫赫,他们的功勋章上刻着三个字——边销茶。
世事浮沉,民国以后,因为战乱等等能说和不能说的原因,我们的家族也一度衰落,在过去近百年里都是人丁单薄的,直到21世纪以后,可能是时势造英雄吧,我们的家族走上了迅速繁衍之路,而如今已是子孙满堂,难以计数了。我是我们家族里辈分最小的普洱新茶。
2
我既姓“茶”,那必然就与中国茶有着相近的基因,都是植物性的饮品。说白了,就是用来喝的。但是我又与大部分中国茶有一个不同之处,那就是我们特别长寿。其他茶类族人,如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等等,寿命少则不到一年,多则三五年,过了寿数,虽不至灰飞烟灭,但也明显感到垂垂老矣,失去了品饮价值。只有我们的族人,可以活上百岁,而且年纪越大越越有价值,不仅是品饮价值还是价格。所以,我们也被人们誉为“可以喝的古董”。
至于我们为啥那么长寿,我只能悄悄透露一点,重点在于“晒青”。再往深里去,嘘,这是秘密,嘿嘿,不说了。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者开始研究我们的长寿之谜,虽然大方向上是对的,但是还有好多好多微观上的谜团未被解开。
他们称之为“后发酵”的过程,虽然我也一直在经历着,但是就好比人类看不见自己的内脏、骨骼、肌肉,微观上说不清自己是怎么长大的一样,我还真说不清自己是怎么一天天走向陈化之路的。就把这些谜团留给科学家们去解释吧。我还是安安心心慢慢变老、变红、变好喝吧!
3
要说我们还活着的族人,现在也是四世同堂了。如今还健在的族人最老的已经100多岁了,是曾祖辈了。有的还养在故宫里呢!这辈在民间的,年纪最大、资格最老、身价也最高,一片动辄几十上百万。别看他们灰头土脸、衣衫褴褛、形销骨立,甚至一碰就要散架的样子,他们可是历经风霜,在时光中修行,在岁月中积淀出来的,就像华山顶上须发如雪的风清扬,已然练就天下无双的绝世武学。
他们的名号一说出来,在江湖中可都是响当当的,闻者无不敬仰——福元昌号、乾利贞宋聘号、同兴号向质卿、龙马同庆号、黄文兴号、同昌号、敬昌号、陈云号……光这么念上一遍,都觉得热血沸腾的。他们的名字都是源自出生的茶庄、茶号名,这些私人茶庄、茶号建于晚晴到民国时期,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号级茶。
基本上1950年以前出生的族人都能归入号级茶。看官是不是想问,这号级茶是啥味儿啊?嘿,这还真难用语言来形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有人说那里有哲学,这道理,你懂的!
4
曾祖辈下来就是祖辈的了,他们大多生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之间,还健在的相对曾祖辈的多一点,但也多不到哪里去,辈分低了一级,身价自然也会低一点,但最起码也是五六位数起了。
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身于国有茶厂的,既然是“国字号”,就得统一制服,他们早期的制服上统一印着繁体字:上面是“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分公司”字样围成大半圆,中心是“八中茶”围成一个圆心,下面是“中茶牌圆茶”围成上弧形。有些还会根据原料等级印上“甲级”“乙级”以示区别。
除了正中心的“茶”字,其他字样都是红色,“茶”字会根据需要加盖不同的颜色,一般有红色、蓝色、绿色、黄色,所以他们被叫作“红印”“蓝印”“黄印”“绿印”等等,他们共同的称谓是——印级茶。
到后期,70年代,制服上有些就变成“云南七子饼”(繁体)字样了,代表是“七子小黄印”。别再问我啥味儿了,我只能说,好喝!韵味儿足。看官您还是自己喝了体会去吧!
5
接着就是咱们父辈了,他们大概生于1980年代以后,2005年以前,10岁以上,35岁以下,都算是青壮年了,有些甚至步入中年了,可不能拿人类的年纪来和我们族人的年纪来比,人类10岁还是个嫩娃娃,我们普洱茶家族的10岁基本就已经算成年了。
我们不需要吃,只需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就够了,长到10岁以后,汤色已经从黄绿色彻底转变成橙红色了,滋味也从苦涩转向醇和,完成了我们生命里的第一次脱变,但这一切也才刚刚开始,要修炼成真正的“顶级高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他们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担,所以他们共同的称谓是——中生代茶(也有人称“中期茶”的)。
中生代茶的族人数量明显增多,身价在三四五位数不等,他们的出身相对复杂,有“国字号”的,也有民营的,甚至还有些身份不明的。虽说英雄不问出处,但是身家清白的,在江湖中的地位是要高些,尤其是那些生于八九十年代的“国字号”,现在都是江湖上的中流砥柱。
其中的翘楚是:88青、雪印、97水蓝印、96紫大益……这个事情的“国字号”制服相对丰富一点,但还是以“云南七子饼”配“八中茶”的字样居多,“茶”字的颜色自然也是各异的。
这些“国字号”的中生代茶,虽然大多有自己的别号,但是他们出生时的乳名都是一串数字。想当年,我们的父辈和祖辈大部分一出生就是要准备出口的,从香港转口到东南亚、日本,甚至欧洲、美洲等地。那可是咱们国家的创汇功臣呢!
为了方便出口,他们一出生就被编上了号,称为“唛号”,一般是4个数字,前两个数字代表拼配配方,第三个数字代表主要原料的等级,第四个数字代表出生地(1、昆明;2、勐海;3、下关;4、普洱)。比如现在如日中天的88青,就是1989-1992年出生的7542。96紫大益,虽然制服不一样了,但仍然是1996年的7542。这个说起了就复杂了,几天几夜都说不完了。
除了“国字号”的中生代茶,我们父辈里也有不少,甚至是居多数,生于民营茶厂,“国字号”虽然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但是那个年代,民营茶厂不多,竞争不大,只要原料好、基因好,技术好,并且当时有一定的量,活到今天,那也都是江湖好汉了!比如99易昌号、大白菜等,身价随时破万。
6
最后就是我们辈分最低的普洱新茶了,我们大多在10岁以下,数量巨大,每年都还有很多新的族人出生,我们就像人类的幼儿时代,稚嫩、青涩,刺激性还大,需要假以时日,等待成年。我们大多出身草根,但我们生在普洱茶家族迅速复兴的时代,生产工艺提升了,资讯发达了,传播途径广了,我们当中也不乏一些少年成名者。
凭借我们自身的条件和经营者的努力,我们总有飞上枝头变凤凰的那一天。而且生在这个大时代,人们的口味、审美都原来越多元化,哪怕我们还未成年,同样有粉丝无数,香扬、茶气足、霸气、苦涩、回甘等等,都是人们青睐我们的原因。只要您喜欢,我就淋漓尽致地释放我的精彩吧!
7
哎呀呀!糟糕!我怎么遗漏我们家族另一个主事儿的呢?这个“大佬”可不能得罪啊!别看他们最早一辈的生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只有40多年的历史,可是他早已登堂入室,稳坐我们家族的第二把交椅,就像晁盖还活着的宋江一样,拥有大批拥趸者,散布各种言论,大有独占“普洱茶”这个名字的趋势。说了半天,还没说他的名字呢——熟茶。
说起来,熟茶真是我们家族中的异类。想当年,我们普洱茶家族还比较衰落的时候,又因为生于云南边陲山区,知道的人少,根本卖不起价格。虽说当年咱也是创汇功臣,但是价格那真真是极低的啊!香港和海外人士只喝经过发酵的普洱茶,这种便宜货,商人们都懒得占地方、费时间等他陈化到位。
所以,就有聪明的人出招,能不能用点手段,让普洱茶早点完成发酵,比如洒点水?比如沤一沤?经过反复试验,人工渥堆发酵普洱茶的技术研制成功,只需要四五十天时间,原来苦涩寒凉的普洱生茶迅速变成了温和醇厚,不苦不涩的普洱熟茶,汤色也从最初的黄色变成了褐红色。
原本只是“投机取巧”催熟普洱茶,但没想到,这个“催产儿”竟然意外获得了独特的口感和风味,最重要的是保健功能还特别好,早在1979年,法国医学专家就经过临床实验,证实了普洱熟茶有很好的降血脂效果,从此普洱熟茶风靡欧洲。如今更是牢牢把握了大众消费市场的主导权,不得不说,熟茶是个厉害角色啊。
作者:庄生晓梦,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上一篇:普洱杂志:老茶,时间中修行
下一篇:“九份茶坊”:老矿,老茶,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