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精修班:前方的美景「一如茶香专栏」 2021-03-02 12:38:55 作者:一石头 来源:味觉的审美 浏览:
如茶工作室「精修班」习茶、精进,进行中
如茶第八期精修班的第十二天下午
这已经是这期精修班我第五次来了。今天来旁听介于可听可不听之间——最爱的《溪山琴况》已经错过,非常难的茶末泡法及茯砖泡法也错过,今天下午是六安和六堡的泡法,以后在工作室喝茶的话,也不难碰到,但是——我一咬牙一跺脚,还是来了(路上时间和学习时间对半开吧),不过,说句实话,真是每趟都不走空啊~~美滴很,美滴很~~~
本来题目我想的是《六六大顺》——因为下午的学习是两款篓装黑茶“六安(2001)”以及“六堡(2008)”的(紫砂壶)冲泡方法——觉得大家讨个好彩头,也会点进来看一下的。
但是最后,我还是用了这个题目《前方的美景》,画面感更强,愿望更美好!不是“远方”的美景,而是“前方”的美景,说明这个很落地,实现的可能性极大,带着这个深意,来还原下午的课堂学习吧。
流程是这样的。
老师边讲解示范,同学们一边观看一边记下细节;品尝老师泡的茶之后,同学们归位各自同时练习冲泡,然后互喝;再有所调整的练习,再互喝。
如此往复数遍,待大家把相应的方法及感觉固化一下,进入下一泡。
你们知道吗,即使连说带泡,一泡茶出汤的时间真的很短,“手起、水落、茶汤”出的过程就像电影镜头一晃就过了,不能倒带、不能回看(可以回问,但是这批的同学都出奇的冷静,对同一类茶的冲泡规律掌握的很好,自己的茶汤和同学们的一对比喝了,就明白问题在哪里了,继续胸有成足的泡,啧啧),在彼时彼地的场域里,我突然有些迷惘,“这就行(完)了?“这就行(完)了?“这就行(完)了?”
这是我今天的“第一个关键词—疑惑”。
我回想了一下自己当时学习的场景,感觉自己是“蓝猫一百问”呀。
然后是“第二个关键词·辛苦”。
我的嘴一向不太灵(当然其他的也都不太行),全靠学习比较早,打了个时间差,当老师们说“XX的茶汤比较适口,舒适度比较好”的时候,继而“XX的饱满度比较好”,我正在仔细咂摸的时候,老师们又说,“嗯,XX的这泡茶比较好,比较活而透”,我赶紧要上一杯,又使劲啜上两口,体会“怎么个‘活’法”;琴琴一句“XX的茶‘气息’不太对”——气息!茶的气息!——哎呀妈呀~~突然觉得“心好累~~(嘴好木~~)”为什么在口感上,永远挑战我的认知极限,“香菇难瘦喂~~”
接下来,是“第三个关键词·微妙”。
中途师妹们出去吃茶点歇息下准备换茶的时候,我恰好赶上了叶老师发现英子老师用紫砂壶的一个小细节,进行纠正的时候,他用手机把英子(紫砂壶)出汤的细节记录了下来,接着自己演示了一遍出汤的细节,然后就说“明白了吧”,在场的琴琴、英子都明白了,此时的我已经看了不下七八遍视频了,还是满眼金星地在问“哪里有差别?!”
叶老师说“这不是很清楚了嘛!”可能在叶老师看来发现问题的时候虽然花了一点时间,但是进行纠正的时候就一秒钟,然后大家都跟英子和琴琴一样很通透的,简单的都不知道从何说起——所幸英子老师指着视频说:“最后紫砂壶(垂直的时候)手指用了点劲儿吧。”
叶老师接话:“对,就像书法收笔的时候那一下提锋~~手指需要用点儿劲,提一下再收。”
精微不精微?
而对着两个视频我看到的是他们的动作有着肉眼看不出来的相似,差别就是谁的手更白一些……
此处还需要补充的一点的是,境界给你提出来了你也能明白了,但是你要做到还且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哇,难怪英子老师不时的感叹,“学习有时真的挺难的!”
然后是“第四个关键词·分享时的启发——前面的风景”。
今天三位同学的发言都极其有代表性。
赵姐说,为什么今天她泡的茶比较稳定?一开始其实是有起伏的,因为上午叶老师让她们调整呼吸,所以,下午冲的时候,她一边调整呼吸,一边注意动作,有时甚至还要带上对情绪的控制,然后就“顾”不过来了。最后,她想明白了,一开始就得“照葫芦画瓢”,什么呼吸、情绪的先放下,只管技术动作到位,结果反而茶汤比较稳定而且比较好喝了。
张荷说,前两天每一个泡茶的要点要求都非常明确,反而比较清晰好把握;今天的泡茶要点是,水流不大不小,出汤不急不徐,这种没有具体要求的要求,反而令她迷惑了,“度”到底在哪里呢?其实真正的难点就在“没有具体要求”,正如学生生涯时最难写的作文是自由发挥的命题作文,这要求写作者对主题理解和思路都极为明确和清晰,对人的要求最高。要完成这件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这一点认知的突破我觉得其实特别好。
烨子说(缺了一天半的课的她,今天的泡茶发挥(茶汤的呈现)反而最好),她今天的茶汤虽然在第一泡时并不如人意,但是第二泡以后就救过来,这是怎么做到的呢?一开始她也非常紧张,但是她看着壶里正在润的茶,不知道到底要润多久的时候,她突然之间就明白了,茶到什么状态了,应该出汤了,放下了那种惶惶的情绪,然后她就很愉快地出汤了,那种感觉很重要,虽然技术上还有一定的欠缺,但是那种泡茶时的状态特别重要!
原来这种传说中的顿悟型人才就长这个样的!
听她的分享,我想起最开始认识叶老师的时候,他除了讲课引人入胜之外,我其实是被他所描述的那种学习方法给深深打动的,他说学习其实最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当这种感觉上来的时候,其实你的学习速度和效果会极大的提高。
天哪,学习原来还有这样的。
之前我一直都只知道“学习是要努力的,学习是刻苦的”,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学习如果在对的状态下,是极为的轻松和有效的(当然那之后到现在我还没有完全有过他描述过的这种的学习状态,但是我的心中从此种下了一颗美好的种子,我要为这样的学习状态早一天出现在我的生命中而多多的学习。)
今天大家的分享之后,我意识到这样一件事儿。每个人长成了大人之后,除非遭遇重大变故,性格相对稳定之后,为人处事也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会在自己的路上走的相对平淡。
然而当大家共同学习的时候,尤其是在深入到同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并在每一个阶段不断细致地交流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生命被扩充了。
很多你自己终其一生也不会有的体会,其他人刚好有,他(她)的分享会使你即使没有遭遇重大变故也能产生一些生命体验中的丰盈,这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没有牺牲却有收获,多好啊~~这就是题目所提的“前方的风景”,你可以路过欣赏,也可以抵达,非常美妙。
此外,我觉得上天真的非常公平。
每个人的道路(资质)看似如此不同,全都能到过一个美好的彼岸——不管是吃苦型,是平淡型,是无所谓型……总有一个契机,突然有一天一个机缘,你人生的方向拨正之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好不热闹、好不开心,一起奔赴“前方的美景”。路上,你给我说说你看到的风景,我给你说说我看到风景。
最后的最后,是每期必有的“冲泡细节”,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①学习过程中的“到位”还有一个词,可以帮助理解“准确,找准”:找准注水点,找准角度……
②工作室的2001六安,原材料比较细,而且细的比较均匀,所以冲泡时注水、出汤都不要太过大力、急燥;注水的力度也可以均匀。后期(五泡以后)可以适当加大注水力度。
③相比之下,2008的六堡材料就会老一些,注水力度可以相对大一些。
④润茶时,都是从茶叶的最高点注水。
⑤以水为手,每一次注水的时候,尽量把上一泡因为出汤堆积的茶叶“抚平”(服帖)一些。
今天是元宵节,大家节日快乐!
2021.2.26正月十五元宵节
作者:一石头,图文来源:味觉的审美,经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上一篇:云南茶行业需要更多的外行人参与,有时候内行太极限
下一篇:普洱杂志:说说试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