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习茶之逻辑就在日常生活中「一如茶香专栏」
2021-03-17 21:16:35   作者:叶羽晴川   来源:味觉的审美    浏览:

“如茶学院”中有一个“院”字,其实如茶真的有些“寺院”的感觉——寺院传播正能量,有很多的居士自发自愿的来义务帮忙,做着功德,获得内心的安宁。

一如茶香

春天的茶,才刚刚开始…

春日云南茶旅即将开启

早春已至,新茶将来,最适合约上三五好友,迎着春天的脚步,共品春茶清新。

生普散茶茶会

周末如茶工作室生普散茶茶会

一如茶香专栏

今天是个大日子,二月二,龙抬头!

在经历了一年多的疫情影响之后,今天如茶举办的「生普散茶茶会」是2021年开年的第一场正式茶会。

提前一天半发的通知,连正经的公号都没有发,甚至在前一天的时间里只有两个人报名的情况下,最后半天增加到了十五人!

作为参加过多次茶会的我而言,只是觉得人多的茶会效果会差一些。

然而富有洞察力的烨子精修八期的师妹之一,之前专门给如茶做了一次企业诊断,让我见识了什么是洞察力看到的是:

在突然增加了这么多人的情况下,如茶工作室的应变能力,以及在茶会上表现的专业素养。

还有当晚会后,叶老师那抑制不住的喜悦,朋友圈的数个惊叹号!

有人来才能活着,才能持续发展。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

所以我很汗颜,只能写下文章来弥补。

今天我到的挺早的,幸运地又学到了很多,现在梳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一如茶香专栏

关于洞察

那天我听烨子的企业诊断又是半截,意犹未尽。

今天忍不住又说起来。

回顾那天她问了大家一轮对如茶工作室的感受,以及为什么想来这里之后,她提炼出来:

“如茶学院”中有一个“院”字,其实如茶真的有些“寺院”的感觉——寺院传播正能量,有很多的居士自发自愿的来义务帮忙,做着功德,获得内心的安宁。

如茶现在就有些这种状态,在这里内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有茶友坐在茶台上,三五好友品茗,乐在其中;有茶友自己买了菜带过来,做了大家一起吃。

这里的环境并不奢华,甚至是质朴的。

但是有茶有花、有室有院,有你有我有他,也有最通透、最优秀的泡茶技术。

真的,看似好几个小时都是在漫谈,但是在这种漫谈中提炼出最关键的点,最契合企业的创始人“初心”的点,制定战略,这种能力太强大了。

说真的,当我听到“寺院”这个比方的时候,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太有力量了”。

一如茶香专栏

我问叶老师:就不能先制定个挣快钱的,再用这些钱长久地建设如茶吗?

他摇头说:环境对人的改变是强有力而无知无觉的,很快初心就会被湮没;而且如果不是符合本心,事和人在实际中也是拧巴的,最后的效果也不会有多好。

清晰不?真清晰。

有战略也要有战术。

比如一条大江要从源头到大海,路上遇到坑就得先填满了,才能继续向前进。

如果这个坑太大,这条江就只能停在这里了。

所以遇到问题要有具体的解决方法,要想从坑上继续前行,源头的水量一定要大,也就是我们做事前期一定要尽可能多地积蓄各种能量。

我本人特别喜欢这个比方。

以上的都是“洞察”的表现。

以我现在粗浅的理解,“洞察”到的是事物本质,站在更高的视角看待问题,抛开暂时无用的纷繁复杂的细枝末节,把握住更重要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内容它可能隐藏在很细微的地方,好像是房间灯的开关,方向盘等,一个微小的动作都会令事情发生巨大的改变,是具备穿越时间的先后,能提前看到事物发展的趋势的那种了然于胸。

一如茶香专栏

逻辑就在生活中功夫要在事中磨

师父到底怎么带徒弟,徒弟到底怎么跟师父学?

这是个问题。

叶老师的回答是:“逻辑从生活中来,逻辑就在生活中。”老师连连感叹:“理要在事上磨啊。”

我觉得这话表面上是说给我听的,但主要还是要让如茶三人组的那两位姐妹花理解。

当然我听完之后也是非常的受益。

“师父带徒弟,就是在生活中的点滴跟着师父做,帮把手,在模仿中师父的为人处事的方法逻辑自然就慢慢生起觉知了,到最后哪怕师父不在身边,内心自然就知道如何反应,如何解决,这就‘自动化反应’了,这才是学的好。”

但是我内心有疑问:“啥啥都跟着师父学,那不没有自我了?”

“什么是自我?”叶老师反问。

“就是跟别人不一样!”我继续辩驳。

“这就跟说‘我问心无愧?’‘心’在哪里还不知道,还‘问心无愧?’一样。”

“我夫人怀孕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反应是最特别的,直到有一天她加入了一个怀孕妈妈的群,才发现她曾经以为的各种特别其实一点也不特别,其实别人都有……”

“这世界和你一样的人太多了,只是你不知道,你才会觉得自己特别,放下不姿态,不够谦虚,不能包容。‘我’在哪里?”

一如茶香专栏

“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师父之间,一点一滴地模仿师父的行为、思考模式,不断地学习,在生活的琐事中去磨——师父让改,当下即改;下次忘记了,再改,这样反复之后,再一次师父还没说你就发现了,赶紧调整,这才是真正的会学和学会。”

“如果每次都要为自己辩解,师父跟你吵的都烦了,气到不想再管你。”

“结果哪怕你自己事后也改,但其实又没改到位,说到底徒弟你图个啥?”

“所以,师父指出来,就改,当下即改。”

“师父一次说的内容太多,不要怕记不住,就做他让你现在要干的,要改的。”

“所以,跟着师父学,完全不必每天胆颤心惊,师父做啥你跟着,吩咐啥做啥,很easy。如果有事儿徒弟一定先打招呼,交代一下。这就是传统师带徒学习方式的根本。”

这时出了一个很好玩的事儿。叶老师刚提醒完我们应该尊重长辈,然后他一边跟我们说着话,一边自己进厨房去盛了一碗粥。我和英子都没反应过来。一会儿他出来,提醒说刚才英子是不是应该帮他盛碗粥?……真是不厌其烦地教啊。然后我又想起来,叶老师一个人辛苦整理花园,好厉害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从没有想到说去帮个忙,因为觉得他一个人也能干了。其实去帮忙,帮的是你自己啊~~“理在事上磨啊~~”这句话终于该出现了。其实并不是我们不够觉察,只是我们都会习惯性地选择我们更喜欢做的事儿,可以对喜欢的花草的细微变化了然于心,却不知道对面师父当时的脸色和心情.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停车。

今天茶会人多,有好些茶友又是开车来的。然而今天车位又非常紧张。

叶老师化身挪车达人,一人手拿数把车钥匙,在窄小的车道中把这些车都安排妥当。

除了高超的车技之外,那种如何安排的强大的内在逻辑不得不服的。这不就是生活中的运用吗?

一如茶香专栏

讨厌的事儿也要认真地做

人活在世上,很多事儿并不是你不想干就能不干的。

当你必须要干的时候,放平心态,要认真地去干。

一定要认真,因为这过去的时间是回不来的。

你要快乐地干还是痛苦的干,都选择权只是在你的手中。

而且,你要从这个事情中拿到你的体验。

并在当下关注到你周围的人的各种反应,去体会这件事为什么必须要干,会造成什么反应等等。

一如茶香专栏

关注当下

这个短语其实感觉都已经烂大街了。

但是思维切回来,所有的事、物本身都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人的使用和情绪对之产生了“好、坏”的分别。

今天刘迪姐泡“89六堡”时发生的场景,让我对于“关注当下”有了新一层的体会。

刘迪姐因为工作原因,已经很久没静下心来好好泡茶了。

前一段时间工作室推荐的六堡她也很好奇,想喝喝。没想到直接就让她来泡。

她在自言自语中暗示自己:“很久没泡过这么老的茶了,不知道能不能泡好?”

然后水开了,她开始泡茶。

在持壶出汤的动作中叶老师进行了相关的指导。

反正第一泡不尽如人意但已经秒杀很多人了,但是重点不是这个。

重点是,叶老师说:

以后我们再拿到什么茶的时候,不要去管茶有多老、有多贵,不管是你泡过没泡过的,泡过多少次的。

你只要开始泡,就只关注茶叶当下的状态,判断茶叶的吸水性、密度等,来调整你的注水粗细、力度、节奏,你的出汤力度、速度等。

就好比我的一个有厨师证的朋友说过,西方人做饭的时候,特别注意掐时间;我不这样,我看状态,当下的状态,是煎到一面金黄,还是两面黄,还是焦黄……这些都是当下的状态。

根据当下的状态做出相应的处理,这样菜自然就做好了。

只是观察好当下的状态,不预设,见招拆招,智慧自然生起。

境随心转,内心真的专注下来,方法自然就想起来了,结果当然也是令人满意的。

当把这个理讲清楚了之后,刘迪姐一泡比一泡更好。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叶老师在茶会上说的:

在我这里,把茶泡好茶是有清晰路径的,只要照着我说的去做,你就算以前从来没有学过泡茶,也能把茶泡的比自己以前泡的更好喝。

清晰的路径,跟着叶老师学、并持续地刻意练习,就能拿到手的技术……这么好的东西,这么省时省力的好东西,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知道。

一如茶香专栏

回到茶上来

因为有事儿,茶会我只参加了五分之三五款茶品喝到了三款,所以不能详尽描述。

回到前文提到的“拿体验”,我的体验是:

人多的时候,在每一款茶只能喝三杯左右的情况下,细品的意义不大。

但是同类茶品之间差异的体会反而会清晰起来。

工作室在茶品选择和品尝顺序上,是有设计的:依次是芒中古树→景迈单株→邦崴单株→冰岛古树→班章古树,这样突出了同类茶品间的差异。

在如茶的冲泡手法下,只要是正常的茶品,就不会出现哪一款生普会有苦涩之感,都是香气扑鼻、口感甜柔的。

那么每款之间的差别又怎么喝出呢?

芒中古树,虽然香气四溢,但是很快就散没了;滋味也是如此,入口有甜柔,生津也快,但是也很快就没了。后两款陆续喝上之后,会觉得这款的香气和滋味都比较单薄和平面化。

景迈单株,香气相比前一款,没有那么高扬,但是香气的层次出来了,还有那么一点在口中回还上升的感受,滋味就厚重一些了相比前一款也更持久。茶汤咽下之后一会儿,再咂巴嘴,还是有一股儿花香在齿颊间留连。

邦崴单株,云南游学的时候我曾经在当地喝过一次,是非常惊艳的。喝完这款茶之后我们就坐上车出发去冰岛了。过了一个多钟头,我一说话,满嘴的花香!

就是从那一次开始,我特别喜欢普洱茶,尤其是生普——那种茶叶中自带的芬芳久久满溢在口腔中的感动,深深地打动了我。

今天喝来,叶老师就用了“风骨”一词来形容当然是建立在前两款茶叶的对比上,一些老茶的“风骨”那才叫一个“风清扬”,口感更为细腻,香气沉入水中,在口腔中的香气层次不仅丰富,而且在时间的先后上变化也非常多样。

滋味中的层次也更为丰富和持久了,香甜细柔润的感觉都在喉部停留着、温润着。

换句话说,就是内容更多、更有细节了。

这时再回想第一款茶,对比下来,它那种香气和滋味平平的表现也更为清晰。

后两款我没喝上,希望有喝上的、又看到本文的茶友能续上哈,将不胜感激!

2021.3.14(3.15于北京满城的沙尘暴天气中记录之)

一如茶香专栏

作者:叶羽晴川,图文来源:味觉的审美,经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茶生活 一如茶香 味觉的审美

上一篇:暖暖说茶:我们为什么要喝及留存易武古树茶
下一篇:云茶观察:茶地不能给茶树施肥?那干嘛不选择森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