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杂志:倚邦,那条走得到清朝的石板路(上)
2021-09-18 01:08:35   作者:马安民   来源:普洱杂志    浏览:

在茶界流传着最通俗的说法:“看倚邦,喝曼松”,倚邦茶的精品还是出自曼松。据说,故宫现存最完整依然还可以品饮的金瓜贡茶,就是来自云南,其原料就采集于倚邦的曼松。

倚邦古茶山

古六大茶山之首的倚邦就坐落在象明山的最高处。

站在山脚,抬头遥看倚邦,突然间,苏轼的诗句“高处不胜寒”闪了出来,诗词中明指的是天上的“月宫”,暗说的却是人间的“皇廷”。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讲究风水宝地?当年身为六大茶山老大的倚邦就稳稳当当地坐落在那里。

应该说,在清朝,名重天下的普洱茶,还是来自古六大茶山。然而,遗憾的是,今天的六大茶山你已经找不到古籍中记载的“十万之众进茶山”的盛景。不过,人类许多伟大的文明都是掩藏在荒草和树林中,都会用苍劲古朴的文字镌刻在亘古不变的石头上。那么,倚邦呢?

走在倚邦老街上,我,寻找着逝去的辉煌。

倚邦古茶山

倚邦老街顺山脊梁有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大石条垒起来的台阶,笔直地通到山顶,更为壮观的是当地人所说的那条“北京路”,沿路坎垒起来的石条挡墙高几丈,有些石条重几吨。如果按当地的普遍说法,整个象明山“得黄金易而寻一石难”,那么,倚邦老街上堆放着的那些有历史痕迹的条石,足可以见证六大茶山当年的辉煌,同时,还诉说着过往历史的沧桑。

在茶界流传着最通俗的说法:“看倚邦,喝曼松”,倚邦茶的精品还是出自曼松。据说,故宫现存最完整依然还可以品饮的金瓜贡茶,就是来自云南,其原料就采集于倚邦的曼松。

爬上曼松山,回首倚邦,你会骤然发现,隔着一条山箐,倚邦并不是象明山的最高处,而曼松山竟然比倚邦高出了许多。

我站在曼松山顶,眺望山对面的倚邦,骤然发现,冷清荒凉的曼松山才是倚邦当年繁华的一个结点。

都说倚邦大街的那条石板路叫“龙脊路”,其实,真正的“龙脊路”是顺曼松山依着“王子坟”,人工修筑出来的一条平坦宽阔的大道,这条大道才是真正的“龙脊路”!

这条路非常宽阔,夸张地说,在那个时代,曼松山的这条“龙脊路”,就是当年的“高速路”,宽敞平坦,顺曼松山腰蜿蜒而去,最终和倚邦的那条石板大道连接起来,如果说这是一条完整的“龙脊路”,龙头在倚邦,龙尾就在曼松丫口。

倚邦古茶山

今天,我们来看古六大茶山的地形图,倚邦的曼松丫口就是一个“九州通及”的最佳位置,共有四条通道在这里交汇:一条通往老挝;一条直通江城,由江城再进入越南;一条通向缅甸;一条直通普洱。现在,这几条路虽然已经被草丛树木不停地掩盖,但是坚实和宽宥的路基,足可以承载起当年商贾人来车往马蹄铮铮的繁华。

原来紧靠曼松大道有一个村子,叫曼松村,今天我们看见的曼松村便是从那里迁居下来的。曼松村是一个彝族村寨,但是,你却很难找到我们云南彝族的特色,他们的彝话据说只有在象明山的几个村寨才能说得通,房屋建筑和生活习俗很像川西坝子的风格。

几年前,我曾采访过村中一位老人,询问他们是从哪里而来,他冒出一句让我惊讶的话:“听老祖宗说,是打仗过来的!”他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不停地查阅着有可能在这块土地上发生过战争的史料,最后,一个响亮的人物——李定国进入了我的视角。

历史记载,在清军的打击下,李定国率领主力大军从四川退入云南,拥戴永历帝建立了所谓的南明王朝,在保山磨盘山一战,吴三桂击溃李定国,李定国率残部进入勐腊,最后病逝在勐腊,时至今日,在勐腊县城,当地人为李定国修筑的“李定国祠”,你踏着青石板拾阶而上,精美的石雕牌坊,宏伟的庙宇,庄严肃穆的塑像,这位明末清初的战神,悄然地被当地人奉为本主,享受人间侍奉的烟火,毫无表情地接受着顶礼膜拜。随后,吴三桂的儿子又率清军进勐腊进剿李定国残部,李定国的两个儿子,一个投降了,一个带着一部分人潜藏在勐腊的崇山峻岭之中。

这些历史的蛛丝马迹让我联想到,有着川西民风的曼松村老祖宗,难道不可能是李定国的旧部?如果他们真是李定国的残部,那么就不难解释倚邦茶区那些大面积的小叶种茶从何而来?(未完,待续)

作者:马安民,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普洱杂志 倚邦古茶山 倚邦茶 曼松茶

上一篇:普洱杂志:古树茶,还敢不敢买?
下一篇:味觉的审美:日常习茶,最近学习又注意到的一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