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茶观察:茶人在交流茶品时到底在交流什么?谈谈关于品茶的境界
2021-11-25 17:21:13   作者:茶懂我   来源:云茶观察    浏览:

一款茶品,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视觉,其次可能是听觉,再次是嗅觉、口腔感受、喉咙感受、胃部感受以及几泡后的体感(精神感受)。

云茶观察

一款茶品,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视觉,其次可能是听觉,再次是嗅觉、口腔感受、喉咙感受、胃部感受以及几泡后的体感(精神感受)。

正常情况下视觉不管是茶品图片还是茶品实物。这是一款茶带给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当然第一印象也可能是听说,别人告诉你这款茶品。

这两种接触之后你可能就有了一个大概基础的判断,茶品包装的审美、规格信息以及视觉能感受到条形、汤色等,听别人说的茶品表达和描述。我喜不喜欢这个茶?

俗话说得好,茶是用来喝的,好不好符不符合自己的喜好得喝过再说。而喝茶的这个过程,就是我们交流茶品最核心的部分。

仅从茶品图文描述来看,近几年很多茶企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有个发展趋势是越来越直观易懂。从早期的八中通用茶饼内票说明书到所谓大厂的审评描述再到近些年的呈味风味轮图案。越来简单易懂。视觉、嗅觉、口腔、喉咙、胃部、体感(精神)几个身体部位感受下来,一款茶的感官感受就出来了。只不过有些人在交流时故意把茶弄得神神秘秘。

就算一个新人,平均一天3款不同茶品,锻炼3个月下来,至少接近百款茶叶。茶好不好喝轻易就能得出结论。

那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喝不出来呢?一个原因是不会泡,其实泡茶没有定势,不同的茶品不同泡法。紧压茶,不会泡的3泡都不能出茶品正味,以至于一款茶能泡几十泡。二是没花时间和精力在品茶上,以至于喝了茶后不会描述和表达。其实茶品该有的味道10个人喝同一款茶共通点是有7个人以上能喝出来的。

另外一点就是很多人其实真的只是在喝茶,并不需要喝懂或者表达,因为大多数人喝茶就喝个茶品的名气,例如老班章、冰岛亦或者名牌的名气。

所以在品茶交流的时候,往往会形成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局面。比如说普洱茶的香气,很多人说蜜香、花果香、稻香等。其实并不是说闻到的香气,而是水含香,口腔中茶汤的香味香氛。但很多茶品描述的香型是不分嗅觉和口腔感觉的香的。所以你拿到茶饼去闻的时候,主要是闻茶饼有没有异味以及不好的如酸、馊、霉。并不是闻到的香气越浓越好,正常的新茶如果不是淡淡青草类似的味,你就要注意了,可能这个茶品工艺偏绿茶了。出现豆香、糊味更不用说。而出现火烟味说明也不是正常工艺,茶品好不好就看你后面喝下来喜不喜欢。

一般一款茶品,非常有水平的泡手,泡出来的茶汤正味泡数滋味都差不多,入口感受和喝35泡有区别是因为35泡茶汤喝下去之后在你身体内积累出另一种感受,而尾水则是茶叶泡淡之后的滋味。这时候正味泡数的滋味已经散得差不多了。很多人不关注尾水的情况,我跟很多茶友说易武和景迈的茶,尾水涩。很多人表示一脸懵逼。不是大家都说易武景迈柔吗?反正我是喜欢临沧茶喝前几泡,易武茶喝中间几泡,勐海茶喝尾水。

而说到滋味,有几个高频的描述词汇大家应该听过吧,比如:层次感、喉韵、舌底鸣泉、通透、茶气霸道。

层次感用来描述茶汤滋味丰富度,我感觉是不能理解的,直接说茶汤滋味丰富就行了,说层次感就感觉在说一款拼配茶,由于所用原料融合度不好,因此一泡茶汤出一个配料的味道,导致出现层次感。至于纯料茶用层次感来描述,那就真的是不会泡茶。

茶气霸道很多人的感受就是苦涩刺激性强。通透也就是毛孔舒张,有的人喝烫水也会,我本人能感受到这个是吃早点小锅米线+小米。气这个东西很玄,很难说清。但树龄大的茶叶,入口是甜的平和的或者说令人愉悦的,并不会有很强的口腔刺激排斥感。只不过喝了后会上头。

懂了品味茶叶的各个部位,我们现在来说说品茶的境界。首先第一个境界是视觉、嗅觉、听觉、口腔。很多人只在这个层面,包装好看、闻着香、听着好、喝了滋味一下就消散。第二个境界则是注重口腔滋味会停留的茶叶。第三个境界是在第二个境界的基础上下到注重喉咙感受(韵味、水路)。第四个境界是再往下注重其他身体部位感受。第五个境界超脱身体实际感受转虚精神感受。

到了第五个境界其实跟茶叶品质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比如你喝到一款茶会惊喜,喝到一款茶会回忆,喝到一款茶叶会深思,喝到一款茶叶会联想,喝到一款茶叶会失望。也就是说你不在关注茶叶本身,而是在喝茶时产生各种脑补画面。或许这就是境界的本质释义。因为境界就是从一个维度跳到另一个维度。记得以前红塔集团的一句广告语“山高人为峰”。山再高人去到了山顶,山也就没有人高了。

作者:茶懂我,图文来源:云茶观察,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云茶观察 喝茶的境界 茶品

上一篇:暖暖说茶:好茶令人愉悦
下一篇:味觉的审美:不同品牌的岩茶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