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杂志:半山烟云有若无 2022-02-26 01:54:02 作者:三胡 来源:普洱杂志 浏览:
古之雅士造园,或相傍山斋,或结庐人境,而动静得益,浓淡自若。然以今追古,惶不可及,但于人、器、空间的尺度,却是应承天然,若合符节。
在行走间,如果你恰巧位于佛山石湾镇的半山烟云·益木堂茶仓,那时,扑面而至的现代气息兴许能让人迷糊一阵子,但于举手投足之间,随处可见的白墙原木,那纯粹脱俗、不染杂尘的风姿,却恰好刺探至你的视觉、味觉细胞,甚至毛细血管。那么,现代物理维度和先贤传统文化的接洽,到底会是何种形状的石块,投射入现代平湖的涟漪呢?
半山烟云为柴烧匠人刘德志一手创办,其于厅、檐、室、阶以至几、台、桌、椅、器物的构图美学,无不体现熔炼之道。玉蕴于璞,不经雕琢不成器。而对于行茶制器布空间而言,方寸之间,俱要得体。纯净、克制、适用、舒适,大抵上便是身入半山烟云的触感了。即营造一个符合当下使用习惯,又能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传统气节的现代茶空间。
歌既阙,月初上。白露下,玉树庭阶,茶过三盏,便觉陶然。触目而及的白墙、石器、木雕、盆栽,虽是现代之物,然安静而平和,不彰显、不突兀,多有摹唐追宋之遗风,这得益于主人对材质、塑形、色彩的把控和克制。水泥,作为常见的现代构筑材料,巧妙发挥了它可塑、朴实、起承接转的功效,点到为止,以免材质本身的冰冷和生硬造成空间温度的流失。白墙的稻草漆纳光、滤色、有质感,犹如蝉翼,使整室光环境舒适得宜,而物件的细节却好似覆上面纱,只微露半面真容。茶席、几凳皆为原木,简洁、纯粹,而木本香与茶味无冲。于此间饮茶清谈,自觉恬淡冲和,与身处山间野外又有何异?无怪身处闹市,而心远地自偏了。
虽是今时茶不同于往日茶,流年亦有别于旧岁。而序列和诗性之间的平衡和默契,在此地无不处处昭然。夜阑处,冷月窥人。一字轩窗竹影婆娑,洞窥入户而不扰人清梦;静默、低调的水泥石阶,干净明朗、泾渭分明,正相宜于主人中庭独立,衬出造园者雅达襟抱;庭外盆栽有别于乱花迷眼的繁复,只短松一株,亭亭无碍,得清寂之妙;而数杆修竹毗邻敞轩,无数生机灵动,俱投影于一面白墙、半轩明窗;仰首便见飘檐俊逸,而于檐下茶席对坐片刻,古人诗画里空处写实、实则放空的逸气、清冷,尽都透出纸卷,在茶席间铺展开来。
虽说主人谦益,不以“诗意栖居”自许,在半山烟云,一茶一竹,一器一松,都在描述人对待世事与时间的旁观窥视之态。
家长里短,市井琐碎自来为文人鄙弃,唯独茶之为饮、器用之道就像高处不胜寒时的一抹浮云般轻微的稻草,让你俯伏、回首、低徊,犹如画者透视的双眼,越过眼前实际的物,又像诗人意象中的白鹤,在双翅写下人世间的词句,飞越软红十丈,抵达心之所归。喝茶、观心、知念,于半山烟云,便在半山烟云。你不在,便自在。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18年7月刊
作者丨三胡
作者:三胡,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上一篇:普洱杂志:茶变2003(普洱熟茶发展的三个时期)
下一篇:普洱杂志:从来佳茗似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