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杂志:漫长的“回乡路”
2022-03-04 04:20:11   作者:三胡   来源:普洱杂志    浏览:

海德维希后来成为作家,在她大量的创作中有两本小说都以中国为背景,她的余生里,她一次又一次呓语般向自己的孩子和孙子们讲述有关中国的故事。

普洱杂志

海德维希后来成为作家,在她大量的创作中有两本小说都以中国为背景,她的余生里,她一次又一次呓语般向自己的孩子和孙子们讲述有关中国的故事。而据说老年的弗瑞兹常常裹着一件中国长袍,阅读一本又一本中文古籍,直至1955年溘然长逝。

弗瑞兹·魏司(Max Friedrich Weiss)耳听着长江纤夫们的号子,穿行于巫峡两岸的千岩万壑之中时,20世纪初世界的核心地带甚至还弥漫着一战的硝烟。浩荡长江,排空浊浪滚滚东去,而亘古以来的巍峨巉岩却是漫逐西隐,在他的视野里确是这样。此情此景和思忆中静谧地沉睡在故乡的莱茵河是如此迥异,毕竟,旅程的终点是家园啊,蓝色、汪洋、富足,平和而绚丽。

1917年,中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一方,所有在中国的德国公务人员必须离境。由于战争的原因,他们不可能按常规的线路回国,因此,魏司夫妇先行前往宜宾,一些中国士兵和两位在昆明的欧洲人和他们同行,他们或乘轿子,或骑马和走路,在宜宾坐船出发,经重庆到达上海,前往日本,辗转至圣弗朗·西斯科,而后在密闭的车厢内坐火车横越美国大陆。3月份从中国出发,经过漫长的跋涉,在秋天,他们回到了德国。而就算他竭力试图通过镜头记录下一路的风物,恐怕连同这些旧迹一般,一路行走,一路回望,记忆也开始逐渐泛黄,远去,直至最终变成为黑白。

1899年,马克斯·弗瑞兹·魏司22岁的时候,第一次来到中国,在之后的18年里,中国成了他的家乡,直到1917年因为战争而被迫离开。这段在中国生活的经历在他的生命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对他的妻子海德维希·玛格丽特·魏司来说同样如此。他们于1911年在柏林相识,随后一同在中国度过了6年的时光。自1905年起,他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四川的成都和重庆,1907年他开始作为德国领事馆的代领理事在当地工作,在这些年里,他游历了很多地方,同时也开始有意识地用照相机记录他的所见所闻。在成都生活的时日里,他们前往四川凉山的北部地区,认识了当地的一些彝人,还用爱迪生录音机记录下他们的歌声。1914年春天,他们移居云南府(昆明),在弗瑞兹夫妇的生命中,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战的爆发,还有他们的两个女儿出生。

普洱杂志

普洱杂志

普洱杂志

普洱杂志

新的领事馆坐落于盘龙江畔,远离嘈杂,环境优美。海德维希曾这样描述在他们夫妇住所的阳台上看到的风景:“绿油油的牧场在我眼底铺开,牛马漫步于其中,曲折小径和堤岸穿过乡村,两旁长着深色的柏树,大路上行经长长的骡马商队……傍晚时分,西方的群山慢慢暗了下来,如同画框中的剪影,而东边山脉苍烟落照,掩映着满城余晖。”这一时期,他们与祖国的联系近乎断绝了,往来邮件几已停滞,但他们的关注点大都转移到孩子身上。

“昨天我们带她去铜庙(金殿)玩,她一路上不停地欢呼雀跃,小河哗哗的流水、过往轿夫、田野中耕种的乡民,甚至绿树和牛羊都可以让她咯咯笑个不停。”战争与和平的气氛混杂在一起,城头上大炮的旁边站着市民,他们手提鸟笼,笼中鸟儿兀自啾鸣。小贩们将小摊儿沿着城墙一字排开,手中的铁片敲得叮当响,叫卖着各种各样的小甜点。人们似乎早将时局的艰险抛在脑后,可是当我们看到一些妇女在家门后藏着一锅锅、一桶桶石灰粉和红色辣椒面时,心里又不禁沉重。‘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们说,这是她们的武器,她们会把这些洒向任何入侵者的眼睛,无论他们是强盗,民兵还是政府的军队。”

他们在中国所拍摄的最后一批照片,是在从云南到达宜宾的这段艰苦路程中,川滇古朴的黄色面孔次第涌现在这位欧洲人的眼中,并窜入他的镜头里,成为时代巨变下中国城乡的一个个缩影,佝偻的、奔走的、劳苦的、淡漠的、怅惘抑或守望的,但还是太少了,这是旅行者最大的遗憾,但也算一丝欣慰。

普洱杂志

普洱杂志

人们很容易就能为未来勾勒一幅有色彩的画卷,但想象时隔百年祖辈们的生活,毕竟其间不止有尘埃的掩埋、还夹杂着历史涂抹不清的油彩,甚至语无伦次的断代。因此,他们留下的这些图片资料显得弥足珍贵。以史为鉴,从家族背景的角度探寻那个时代的中国及其人民,和它与外部世界联结的步履。百年的时光犹如历史长河之中一个落差巨大的瀑布,今日不同于昨日,他们记录的某些时刻与当前的时代恍然远不止百年之遥,今日又犹如昨日,历史和现世总是不间断地向前翻卷和裹挟,而文化传统仰赖世代繁衍不间断地得以延续和传承。

海德维希后来成为作家,在她大量的创作中有两本小说都以中国为背景,她的余生里,她一次又一次呓语般向自己的孩子和孙子们讲述有关中国的故事。而据说老年的弗瑞兹常常裹着一件中国长袍,阅读一本又一本中文古籍,直至1955年溘然长逝。

本文节选自《漫长的“回乡路”》

作者丨三胡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2018年9月刊

作者:三胡,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普洱杂志

上一篇:一路向北丨遥想中俄万里茶路
下一篇:普洱茶会:名山头普洱一次喝个够(冰岛、班章、景迈、邦崴、困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