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杂志:为什么说每片茶叶都是一张“生态试纸”? 2022-07-28 15:05:51 作者:段兆顺 来源:普洱杂志 浏览:
如果我们将澜沧江中下游两岸的群山,看作是一个物种丰富的大花园,那么每一棵茶树都不是孤独的存在,而是与邻居们和谐地处在一起,生长于一个优良的生态系统。有人说每一片茶叶都是一张“生态试纸”,这些年普洱茶之所以越来越受到茶客们的喜爱,就是因为普洱茶所依存的这个生态社区,具有优异的地理气候条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云南种茶的少数民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
云南,万物共生的天堂
你眼里的云南,或许只是一片净土,一方呈现在眼前的美丽景致,但对许许多多的植物、动物,甚至是我们肉眼所看不到的微生物来说,云南是亿万年来他们得以繁殖衍生的乐土。
从河口县南溪河与红河交汇处的海拔最低点76.40米,到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的海拔最高点6740米,仅仅跨越不到8个纬度(北纬21°8′~29°15′)的云南,在海拔最低点与最高点之间,有着6663.60米的垂直落差。如此巨大的海拔差异,让云南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涵盖了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气候类型,浓缩了几乎整个北半球的自然生态景观。
从热带河谷到现代冰川带所特有的自然垂直带立体生态类型及景观资源,使得云南以全国4.1%的国土面积,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以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也因此,云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和交汇区域,也是我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全省各大生物类群物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的一半,拥有中国63%的高等植物、60%的脊椎动物等物种资源。亚洲象、绿孔雀等500多种脊椎动物,为云南特有,或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造物主的青睐有加,让云南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库,万物共生共荣的天堂。
今天在全世界广泛种植的茶树,属于山茶科、山茶属、茶组,其中茶组植物又包含了若干种、变种,以及他们之间的杂交后代。这些茶组植物的祖先均来自于云南。学界普遍认为,位于横断山南缘、北回归线附近的澜沧江流域,由于常年受到南支槽和西南季风影响,干湿季分明,雨季降水充沛,加上高大的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冷气流,使这里成为了全球茶树的故乡。
进入全新世(地质年代,约12000~10000年前至今)以后,野生茶树的使用价值被人类发现,之后逐步被驯化并开始大规模种植。也因此,澜沧江中下游地区不仅是世界茶树的核心发源地,同时也是栽培型茶树的起源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保山等普洱茶主产区,相继发现了大量的野生古茶树群落,以及大面积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普洱市的“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还在2012年8月成功申报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清晰而完整地展示了茶树被人类发现、利用的漫长历史。
与古茶树依存的多民族生态社区
如果我们将澜沧江中下游两岸的群山,看作是一个人类与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谐相处且物种丰富的大花园,那么每一棵茶树、每一片茶叶都不是孤独的存在,而是与邻居们和谐地处在一起,共同生长于一个优良的生态系统。
“腊”是云南多数民族,特别是藏缅语系民族对茶的称呼。相似的发音,显示了不同民族对茶的应用历史和茶文化的同一性。居住于海拔1000~3000米常绿阔叶林带的山地先民依山而居、靠山生存,在狩猎觅食的同时,发现森林中优势树种野生茶的价值,进而采摘、食用、饮用,以致药用都是顺理成章之事。森林中大量的野生茶树虽然足可以自给,但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山地族群为了长期采摘方便,开始将茶树移栽于房前屋后。这与种植魔芋、芋头和竹子一样的,属于热带亚热带山地族群的庭园式原始农业。
大叶种茶树是耐荫、喜温、喜湿的作物,当光照达到80%左右时茶树达到最佳生长状态。云南种茶的先民们在生产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茶树生长习性,并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在天然林中砍除部分对茶树生长不利的乔灌木,保留一定的遮荫乔木,然后栽种茶树、养护茶林。
在茶树的种植上,人们利用古茶树与其他树种之间的竞争或依存关系,有选择地保留或栽植有益树种,清除对茶树生长不利的树种。这种古老而独特的林下种植技术使得古茶林呈现出明显的乔木层—灌木层(茶树主要分布层)—草本层的上—中—下立体群落结构。上层主要生长茱萸、木荷、多依、红椿、榕树等高大乔木;中层是以茶树为优势树种,同时分布有樟科、杜鹃花科等植物;下层为禾本科和蕨类、药材、野生蔬菜等草本植物。也因此,普洱茶产区的许多古茶林,呈现出了“远看是森林,近看是茶林”的林、茶共生景观。
林下种植技术,也很好地满足了普洱茶树喜荫喜湿的生长特性。古茶林采用林下种植技术,不仅通过森林环境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芽叶中的氮化合物得到提升,涩味物质的茶多酚有所下降,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含量也比强光直射茶园高,很好地提升了普洱茶叶品质。
另一方面,生长在森林系统中的古茶林,也较好地解决了茶树喜湿的问题。森林系统不仅增加了光照的漫射效应,也提升了水源涵养,改善了茶林的水分环境。繁茂的林冠不仅减少地表径流的直接流失,而且容易凝结露水、雾滴供茶树利用。森林树木降低了风速,减少空气对流,降低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和茶树的蒸腾作用,从而使茶林内保持相对湿润的小气候。
本文节选自《每片茶叶都是一张“生态试纸”》
作者丨段兆顺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2021年7月刊
作者:段兆顺,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上一篇:高端普洱茶应该如何定义?凭什么成为高端?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