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一位真正的茶人【茶业复兴周重林】 2023-11-17 01:20:05 作者:周重林 来源:茶业复兴 浏览:
蔡襄以书法家文学茶人闻名于世,其自撰的头衔有26个字:“朝奉郎起居舍人知制诰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上骑都尉赐紫金袋”。为官20余年,先后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继以秘书丞、集贤校理知谏院兼修起居注与三司使,在漳州、泉州、福州、开封、杭州等多地任职。
蔡襄清官之名著称,政绩显著,口碑流传至今,后人也极为认可他在科学文化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蔡襄所撰《荔枝谱》是世界最早介绍荔枝专著,所创制的“小团茶”影响深远,《茶录》被誉为是陆羽《茶经》后又一重要的茶学著作。《宋史》中蔡襄传记部分,以他的义举作为开篇。
年轻时候的蔡襄,看不惯忠臣被贬,奸臣当道,怒作诗篇《四贤一不肖》,讨伐不肖之徒,力赞忠义之人。《四贤一不肖》分别讴歌范仲淹、尹洙、余靖、欧阳修等四人,怒斥高若讷为不肖之徒。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1022年,年仅12岁的宋仁宗继位,太后垂政,朝政大权都掌握在宰辅吕夷简之手,吏部员外郎的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辅吕夷简任人唯亲,弄权谋私。吕夷简看到图后很不高兴,但一直隐忍不发。直到1036年,辽国蠢蠢欲动,时任开封府尹的范仲淹提议迁都洛阳,吕夷简乘机发难,在仁宗的支持下,范仲淹被扣上离间君臣关系、结成朋党的罪名,之后被贬黜到饶州。
集贤院校理余靖出面为范仲淹辩护施救,被贬。
馆阁校勘尹洙上书说,自己与范仲淹是师友关系,也是朋党,理应与范仲淹同贬,故被贬。
欧阳修是怎么卷进来呢?他是看不惯。当时有一位谏官叫高若讷,颇有才名,在范仲淹被贬后落井下石,引发了欧阳修的不满,遂写下《与高司谏书》,痛骂高若讷的趋炎附势,之后被贬。
欧阳修与蔡襄是天圣八年(1030)年同科进士,本来是榜首的欧阳修,因为某些要员看不惯其气盛,丢了榜首的位置,最后只得了十四名,蔡襄是第十名。
范仲淹、欧阳修等人被贬,饯行大宴连吃了好多天,蔡襄多日都在其中。在某天晚宴上,蔡襄吟唱出这首诗,士子高歌此诗,大家议论纷纷,场面壮观。多少年后,欧阳修在《于役志》里回忆道:“君谟作诗,道滋打拍,穆之弹琴。壮哉!何其乐也”,欧阳修身边,都是风雅之辈,“公期烹茶,道滋鼓琴,余与君贶奕。已而,君谟来。景纯、穆之、武平、源叔、仲辉、损之、寿昌、天休、道卿,皆来会饮。”那个时候,薛仲孺烹茶、蔡襄作诗,孙道滋弹琴,欧阳修与王拱辰等人下棋,好不快乐。
蔡襄这首《四贤一不肖》诗,立场鲜明地把贤人与小人一并摆上台面,说出士子心中的愤懑,迅速在京城被争相传送抄写,一时洛阳纸贵,当时契丹使者刚好到开封,买了此诗返归,在幽州旅馆张贴,蔡襄因此名震天下。
1037年,吕夷简失势。蔡襄到洛阳接任欧阳修的留守推官。在洛阳,他与张士逊切磋文法,厘清了文与道的关系,蔡襄领悟到,写文章不是为了官职速进,为官者,要看文牍理政务察民情。蔡襄与宋绶切磋书法,奠定了自己的风格,并因宋绶的推崇,而获得士人赏识。
这里也要插一句,1040年,推荐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也是还相于朝的吕夷简。宋人动人之处就在这些地方,你我可能政见不合,但依旧相互欣赏。王安石与苏轼等人交往亦是如此。
1041年,宋仁宗任命王素、余靖、欧阳修、蔡襄为谏官,史称“四谏”。1043年,皇帝独立设谏院,与御史台合称“台谏”,谏官称为司谏、正言。蔡襄担任的就是右正言。谏官的职责是:一是向皇帝提出批评与建议,对朝廷的决策进行评议;二是对各部门官员谏议得失,特别是对宰相为主要的监察对象。谏官选拔很严格,人品关文化关要过,还必须由臣僚推荐,最后由皇帝亲自选定。宋代谏官与唐代不同,唐代谏官是由宰相来定人选,而宋代恰恰是为了限制相权,才由皇帝来定人选。
蔡襄担任谏官后,为进谏之路开放而欢喜,同时也担心正人君子难以长久立于朝廷,他向皇帝进言说:“担任谏官不难,听取进谏却是难事;听取进谏不难,采纳谏言、按谏言办事却是难事。”宋仁宗在位期间,是谏官的黄金时代,他们充当天子耳目,纠正大臣过错。有一位宽仁的皇帝,爱提意见的臣子才得以展现自己的才华。
1047年,36岁的蔡襄出任福建路转运使。宋代的转运使为漕司,掌管一路的财政收入,还监管边防、刑狱以及考察地方官吏。蔡襄在建瓯考察,深入到北苑贡茶生产地了解茶的制作,写有《北苑十咏》。当时的官焙有32个,但能成贡饼的很少。蔡襄一改过去进贡大饼的传统,把八饼一斤的茶改为二十饼一斤,把大团化为小团,选材上革新过去老嫩不分、新旧不分,只用细嫩茶芽做成精致小团。为了让小团更具有观赏性,蔡襄研制了很多压茶模具,有龙凤图案,有花草图案,茶饼形状除了圆形外,还有椭圆形、四方形、菱形,外形艺术化的尝试,不仅让小团茶获得皇帝的青睐,也获得高级官员的赞赏,欧阳修讲,自己奋斗了20年,才获赐一枚小饼,遇到贵人才请出来赏玩,喝?那是不可能的。
1051年,蔡襄回京复任谏官右言正,兼判任三司盐铁勾院。盐铁茶都是国家专卖,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在京期间,蔡襄与爱茶的宋仁宗有机会在一起喝茶,切磋斗茶技巧。皇帝也会经常问北苑茶的情况,茶圣陆羽写的《茶经》,根本就没有谈到福建建安茶。建安茶是在唐末才逐渐有名,到了五代才成为贡茶。丁谓在任福建路转运使的时候,创造出大饼茶,已经誉满京华。丁谓又编撰了三卷本的《北苑茶录》,供君臣赏读。
蔡襄创制了小龙团,对茶的见解也非常独到,1052年,蔡襄向皇帝进献了自己深入研究的饮茶心法《茶录》。
皇帝爱蔡襄的茶,也爱他的书法。
1052年,蔡襄受命摹写真宗皇帝的《奉神述》。
这一年,皇宫重修失火被毁的奉神殿,皇帝亲自来写碑额,内文由蔡襄来写。
蔡襄字君谟,是宋仁宗所赐。襄有辅佐之意,谟是谋略的意思,君谟自然就是为君谋略。蔡襄为了答谢皇帝对自己的恩宠,写了感谢信《谢赐御书诗表》,现仍存于世。
《宋史》里说,蔡襄书法为当时第一,苏轼也说蔡襄书法本朝第一,宋仁宗尤其爱蔡襄的书法。宋仁宗经常以各种理由向蔡襄索要书法,你别以为皇帝问臣子要就每次都能要到,宋仁宗还真被蔡襄拒绝过一次。1054年,宋仁宗宠爱的张贵妃身亡,皇帝想以“皇后”身份追册,要立碑的《温成皇后碑》求字于蔡襄,蔡襄以不是分内事拒绝了。
欧阳修说,蔡襄这个人,非常珍惜自己的笔墨,也因为如此,才更显得珍贵。欧阳修本人也非常喜欢蔡襄的字。蔡襄在给欧阳修写的一封信里说自己拒绝皇帝原因:“从前得以侍奉陛下,经常有圣旨,命令我写御撰碑文、宫寺题榜,甚至有功劳和仁德的大家族,也请求朝廷下令让我写字。我感到近来书写碑志,就会有财物的收益;若奉朝廷之命写,就有专门机关保存,那是待诏的职责。”
历史上皇后有名号,有哀册,但从来没有皇后葬礼有过墓志铭的。蔡襄虽然拒绝为皇后写碑文,但还是写了挽词《温成皇后挽词二首》,算上对皇帝有了交代。
蔡襄也留有很多轶事。
蔡襄是个大胡子,人称美髯翁。有一天宋仁宗问蔡襄:“你的胡须非常漂亮,晚上睡觉时把它盖在被子之下,还是把它放在外面呢?”蔡襄一时语塞,他无法回答,因为他也不知道。蔡襄回到家后,晚上睡觉时,想着仁宗的话,先是把胡须放在被子外面,觉得不对。又把胡子放在里面,还是不对,一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
蔡襄在福建路任转运使时,修建了中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万安桥,横跨泉州湾。在江底沿着桥梁中线抛置了大量的大石块,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以此作为桥墩的基址。然后用一排横、一排直的条石砌筑桥墩,再种海蛎以固桥基,以减缓江流速度,使不致动摇桥墩两侧基础。桥成之后,蔡襄手书《万安桥记》并刻石立碑,“渡实去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
蔡襄还组织人马,从福州始沿途栽植树至泉州、漳州,计长700里。它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可遮掩道路,使过往客商在炎日酷暑之时,免受骄阳暴晒之苦。当地民谣唱道:“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之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蔡襄年轻时候作有《青松颂》:“谁种青松在塔西,塔高松矮不相齐。时人莫道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
福建建安能仁寺的和尚送给蔡襄四饼茶,名叫“石岩白”,是寺里岩石缝里生长出来,非常珍贵,一年才能做成八饼。过了一年多后,蔡襄回到京师开封,去拜访朋友王禹玉。王禹玉用上好的茶招待他,他端着碗还没有喝,只用鼻子闻了闻,就说:“这茶极像能仁寺的石岩白,你是怎么得到的?”主人不大相信,就去找茶帖来查验,一看,果然是“石岩白”,于是对蔡襄鉴茶本领大加佩服。
蔡襄因为写《茶录》,天下人皆以斗茶能赢他为荣。他在杭州当差期间,当地有官妓就因为斗茶胜过蔡襄而爆得大名,后又获得苏轼等人赏识而获得脱籍。
范仲淹诗作《斗茶歌》里有一句为“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蔡襄觉得形容得不妥,因为在宋人看来,最好的茶,颜色是白的,翠绿是下等茶。所以他建议把“绿尘飞”改为“玉尘飞”,把“翠涛起”改为“素涛起”。《四库全书》收录范仲淹此诗时,已经按照蔡襄的意见修改了。
现在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思咏帖》,是1051年蔡襄写给冯京的信,还顺带送了茶与茶具。这位冯京,就是错把冯京当马凉的主角,也是宋代最后一位连中解元、会元、状元的三元及第。信里说,“襄得足下书,极思咏之怀。在杭留两月,今方得出关,历赏剧醉,不可胜计,亦一春之盛事也。知官下与郡侯情意相通,此固可乐。唐侯言:王白今岁为游闰所胜,大可怪也。初夏时景清和,愿君侯自寿为佳。襄顿首。通理当世足下。大饼极珍物,青瓯微粗。临行匆匆致意,不周悉。”
“王白”、“游闰”是建安茶名。建安王家的白茶闻名天下,只有一株,一年可以做五到七饼茶,如五铢钱大小(相当于今天5分钱硬币大小)。最高峰的时候,傲视群山,一饼茶值钱一千,不是亲友故人,是不可能喝到。“游闰”是游家闰的缩写,是建安名茶。大饼是龙团大饼,青瓯是龙泉青瓷。
王家白茶过于名大,遭人妒忌,被用计致枯,1065年,王家白茶树再次发出新枝,造得一饼茶,主人王大诏带到京城找蔡襄品茗,蔡襄铭感,作《茶记》。
今天普洱茶著名村寨老班章、冰岛,每年拍卖茶王树大单株,动辄就是几十万起,大有宋人玩茶之风。而老班章茶王树自2020年来开始枯萎,如今几近死亡,故事亦同王家白茶树。
有一次苏舜元和蔡襄斗茶,蔡襄泡的茶不但好,而且用有名的惠山泉点茶。苏舜元泡的茶呢,稍差点,他用竹沥水点茶,最后逆袭取胜,斗败了蔡襄。蔡襄的《茶录》里没有写水,是蔡襄不知水之厉害处。惠山泉是宋代文人的最爱,蔡襄为欧阳修《集古录自序》润笔,欧阳修回报大小龙茶,还有惠山泉。蔡襄有诗作《即惠山煮茶》:
此泉何以珍,适与真茶遇。
在物两称绝,于予独得趣。
鲜香箸下云,甘滑杯中露。
当能变俗骨,岂特湔(jiān)尘虑。
昼静清风生,飘萧入庭树。
中含古人意,来者庶冥悟。
蔡襄与师友之间常互赠茶叶。蔡襄把家乡福建的茶,送给退休的宰辅杜衍。《和杜相公谢寄茶》:破春龙焙走新茶,尽是西溪近社芽。才拆缄封思退传,为留甘旨减藏家。鲜明香色凝云液,清彻神情敌露华。却笑虚名陆鸿渐,曾无贤相作诗夸。杜衍唯一存世墨迹就记载了蔡襄送他新茶与荔枝后,他回赠蜀纸四轴,《珍果帖》里写道:“新茗有四銙者至奇,近年不曾有”;又说荔枝因路远遭雨“已多损坏”,颇为惋惜。杜衍为北宋名相,欧阳修的老师。梅尧臣有《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天子岁尝龙焙茶,茶官催摘雨前牙。团香已入中都府,斗品争传太傅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吴中内史才多少,从此莼羹不足夸。”
蔡襄赠茶给孙甫,《和诗送茶寄孙之翰》写道: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寒过入春生。故人偏爱云腴白,佳句遥传玉律清。衰病万缘皆绝虑,甘香一味未忘情。封题原是山家宝,尽日虚堂试品程。梅尧臣在《得福州蔡君谟密学书并茶》里说,“茶开片銙碾叶白,亭午一啜驱昏慵。”有一次,好久没有收到蔡襄寄来的茶,梅尧臣还专门写信给欧阳修询问此时。
1066年,蔡襄在杭州任上,游园泛舟会友访名胜,烹茶煮泉写字有佳作,这是他去世前的一年,也是他一生时光中难得的美好时光。
这一年,蔡襄55岁生日,母亲92岁高龄,便在家举行寿宴,葛公绰寄来惠山泉。惠山泉又名九龙泉,蔡襄答谢诗写道:“多谢山人远祝延,寿杯仍是九龙泉。余生事事无心绪,直向清凉度岁年。”惠山泉从无锡到杭州,距离到开封近了不少,但仍然要消除杂味。他们用的法子是,在细沙上淋,还有一个专门的名号,“折洗惠山泉”。
寒食节前夕,程师孟给蔡襄寄来了好茶,钱公辅送来庶子泉,好茶遇上好水,就差好友在场共饮。杭州人喜欢在寒食清明出游,早出晚归,热闹好玩,蔡襄于是邀约在苏州的程师孟来西湖边走走。(《蔡襄年谱简编》)
端午时节,范仲淹的从事章岷给蔡襄寄来绍兴珍茗卧龙茶,蔡襄评价说,这茶的品质还在另一个绍兴名茶日铸之上,昔年的日铸茶品质很高,现在却一代不如一代。江西双井茶,欧阳修有诗赞之,蔡襄也在《致程修撰帖》里说,双井茶色香味皆精好,是为茗芽之冠,不是日注茶与宝云茶可以相提并论的。
1066年10月,蔡襄母亲辞世,蔡襄护母柩回莆田老家。
1067年6月,蔡襄次子辞世。8月,蔡襄病逝。
蔡襄除有《茶录》外,还有《北苑十咏》等等诗作。皇帝爱蔡襄书法,也爱蔡襄做的茶,而蔡襄的茶与书法,也因为皇帝的推广,而在士大夫之间流行。
本文摘自《宋茶:风雅与腔调》
图文来源:茶业复兴,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上一篇:招生:2024周重林经典茶文化课宋茶精要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