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不懂茶多酚,却尽得茶趣
2024-07-30 20:40:15   作者:曾园   来源:茶业复兴    浏览:

宋代美学达到巅峰,还有另外一个不引入注目的特点:它容纳了不同的见解与流派。宋徽宗的美学固然高雅华贵,苏东坡的生活美学更为亲切可感。
 
和苏东坡吃茶

读毕周重林的新书《和苏东坡吃茶》,深感意外。此书关于宋代生活美学的内容极其丰赡,与近来热议宋代美学的书相比,此书显得细节繁多,文气活泼。宋代的茶与今天的茶一样滚烫。

陈寅恪先生有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处于巅峰的宋代文化,如瓷器、绘画、书法、建筑……今天普通人能全身心领悟的就是茶文化吧。

但茶文化也有个问题,茶人众多,短视频风起云涌,谁是谁非谁来讲清楚?讲清楚了之后又如何传递给普通人?

前段时间北京大学高峰枫先生写过一篇有份量的文章,《一千个哈姆雷特和一千个维吉尔》。其中提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是朱光潜在1957年以误译的方式发明的格言,本意是要强调不同人在审美趣味方面的显著差异,也就是下面这句西谚所说的意思:个人的品位和偏好实在不必争论(De gustibus non est disputandum)。

但“个人品味不必争论”经过广泛传播结果变成了每个人的美学都一样重要。如果美学是一样的,刘嘉玲就不会在怀念张国荣的时候说:“他就像我的哥哥,教会我品质的生活,教我怎样做一个优雅的女人。”

但今天,茶文化的争论往往就变成了个人品味的争论。争论涉及地域茶叶品质歧视,茶类歧视,茶人歧视等等……方法常见的就是田忌赛马:甲方用自己的好茶对比乙方的低端茶。乙方则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茶文化发展至今,脉络其实清晰可见。不过在大众层面,持续的众声喧哗中,茶文化进一步的繁荣的路线仿佛是模糊不清的。这时候,请出苏东坡,让我们认真打量他生活的细节,沉思他对美学的表述,应该是茶行业凝聚共识的最好办法。所以,尽管有一千个喝茶的人,但苏东坡比我们更早地喝到了好茶,用最好的文字清晰表达了他的感受,值得我们放下争执,一起感悟一流美学大师的一生。

和苏东坡吃茶

周重林说,诠释苏东坡其实是危险的,因为“浅薄的学养都会一一暴露在世人面前。”这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我们应该感谢作者。这本书为茶行业奠定了一个可讨论的坚实基础。

书中总结了苏东坡的“心中四爱”:饮官法酒、烹团茶、烧衙香、用诸葛笔。前三者都与官府有关系,这其实非常大胆而且容易授人以柄:因为文人崇尚清高,一般不会和官场有什么更多勾连。但苏东坡就不一样,他说真话:“诸葛氏笔,譬如内库法酒,北苑茶,他处纵有嘉者,殆难得其仿佛。”今天的美食家们不知道是否出自真心,都喜欢贬低官府菜,推崇“妈妈的味道”。

美食同样也有传统,官家的厨子可能不用心,但官府菜的传统比家庭保留得更完整。妈妈要将菜做得让一家人满意,一定用心,满满的爱意更不会少。但对菜谱也不会置之不理。也就是说,官府菜与“妈妈的味道”并不是对立的。我们都诚实一点,讨论的基础就更坚实。

苏东坡爱建造,留下有杭州的苏公堤,惠州的东新桥、西新桥、香积寺。在日本,茶人小堀远州有多方面的成就,在庭院设计方面也有很大的名气。今天日式空间美学是不可低估的潮流,但苏东坡早在五百年前就已经成为了美学方面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我们今天向外国学习的同时,应该问问自己是否已经学够了苏东坡?毕竟我们与他的血脉连接更自然、更畅通。

和苏东坡吃茶

宋代美学达到巅峰,还有另外一个不引入注目的特点:它容纳了不同的见解与流派。宋徽宗的美学固然高雅华贵,苏东坡的生活美学更为亲切可感。在他那里,我们明白过更好的生活不一定要花更多的钱。美是感悟也需要传承与学习。

到了明清,皇帝的美学说一不二,水平一定是全国最美。但是,雍正驾崩之后,乾隆掌管了美学大权,雍正的美学只剩下收藏的价格。这种变化就实在谈不上是理性的演进。

所以必须回到宋朝,我们今天的茶人责无旁贷。

(原文刊于《茶道》2024年7月刊)

作者简介:曾园,著名茶文化学者,作家,著有《茶叶侦探》《有茶气》等。

图文来源:茶业复兴,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茶业复兴 和苏东坡吃茶 茶多酚

上一篇:饮一盏清茶,去书里和苏东坡茶叙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