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茶树的三重境界
2020-08-07 15:09:54   作者:罗安然   来源:茶业复兴    浏览:

当现代生活被无限同质化时,这些在过去被遗忘的古茶树,因其多样、因其自由奔放,成为一种新的审美,新的选择。如果可以,真想在树下喝口茶,静静欣赏。

古茶树

第一重:所有茶树都一样

第一次去到云南茶山,第一眼会被漫山遍野的茶树所震撼,对茶树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但这样的惊喜和好奇会很快消失,走过几个村寨你会不假思索地认为,茶树都是眼前的模样,哪里都一样,来再多次也看不出新东西。

第二重:茶树原来可以被分类

如果你耐着性子继续钻研,学习茶树的生长过程,了解茶树自身特性,会发现茶树可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三种类型。乔木型植株高大,有明显主干,顶端优势强,芽叶向上生长趋势明显;灌木则低矮,没有明显主干,顶端优势相对弱,横向生长的趋向性明显;介于两者之间的为小乔木。

古茶树

而根据不同的养护和管理方式,茶树也产生了不同的姿态,不同地区的茶树的外形也因为区域而产生巨大的差别,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望天树型”:因为乔木型茶树明显的顶端优势,如果不对茶树进行任何人工干预,为了争取到足够的阳光,茶树会一直笔直往上生长至十余米高,树干笔直,分枝少且分枝角度小。这种树形的典型代表区域是易武地区人工栽培型的野茶。

易武落水洞茶王树

易武落水洞茶王树

“高分叉型”:高分叉型茶树以章朗的茶树为代表,与望天树型茶树一样,这类茶树拥有笔直的主干,但整体高度偏低,且在离地越2.5—3米处分叉。形成这样树形的原因或许是早期对茶树干预较少,后来为方便采摘开始对茶树进行修剪,这代表了一种较晚对茶树进行干预的养护方式。

章朗高分叉型茶树

章朗高分叉型茶树

“伞型”:伞型茶树以南糯山茶树为代表,茶树分枝高度低,集中在1.5-2.5米处,树枝呈横向水平伸展。伞型的出现表明茶农已开始有意识地扩大茶树冠面,当茶树生长到一定高度时,在枝干上压上石块,使树枝分开水平生长;同时为了使茶树更加易于采摘,茶农还会通过弯枝法把高处的树枝用绳往下拉固定在地面上,久而久之,树枝在重力影响下便形成了伞型。伞型茶树代表了一种人工干预程度较高的管护方式。

南糯山伞形茶树

南糯山伞形茶树

“藤条型”:藤条茶的树枝细长而柔韧,如柳条般生长在茶树上。这是一种十分耗费人工的养护方式,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茶农在采茶时除顶端新梢留养外,将其他侧枝所有芽和新叶全部抹去,这种养护方式又称:留顶养标。目前在勐往的曼糯、易武的张家湾、勐库的坝糯还有著名的临沧昔归都有藤条型古茶树存在。

曼糯藤条茶采摘中

曼糯藤条茶采摘中

第三重:一棵树有一棵的看头

机械的分类并不是对古茶树认识的尽头,审美永远占据着认知的顶点。没有审美,则没有精神。

古茶树的树干本身就极具美感,乾隆《普洱府志》云:“产普洱府边外六大茶山,其树似紫薇,无皮、曲拳而高,叶尖而长,花白色,结实圆勺,如栟櫚,子蒂似丁香,根如胡桃。土人以茶果种之,数年,新株长成,叶极茂密,老树则叶稀多瘤,如云雾状,大者,制为瓶,甚古雅;细者,如栲栳,可为杖。”古茶树与人相伴多年,人们与它的交集不仅仅限于利用其鲜叶。古人认为古茶树的树干多瘤,分枝多且均匀,甚古雅,于是茶山的人们会把枯死的茶树放在家中作为装饰。

普洱府志茶业复兴藏书

《普洱府志》茶业复兴藏书

生长在森林里的古茶树姿态各异,历经时间的洗礼,或雄浑或俊秀,每棵与每棵之间有不同的风格,一棵树就组成一幅壮美的画。雨林曾出过一本厚厚的《一百零八棵树》,他们在西双版纳各村寨选取最美的一百零八棵茶树,为茶树和他们的守护人拍下相守的永恒模样。

当现代生活被无限同质化时,这些在过去被遗忘的古茶树,因其多样、因其自由奔放,成为一种新的审美,新的选择。如果可以,真想在树下喝口茶,静静欣赏。

古茶树

作者:罗安然,图文来源:茶业复兴,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

热词搜索: 古茶树

上一篇:这个就业率96%的专业,竟然有一半以上学生是调剂过来的?
下一篇:茶文化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谁见过?「看见茶文化书展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