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重林专访: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够明白茶文化是什么了 2021-07-30 05:25:44 作者:李军奇 来源:创益侠 浏览:
每年上茶山,是周重林的必修课。
以下文章来源于创益侠,作者:李军奇
创益侠,专注传播国内公益和社会创新领域新理念、新行动的资讯平台。每个人都是创益英雄。国内公益领袖王振耀、徐永光、陈越光、刘小钢、奚志农、孙春龙等先后在创益侠展示公益新思想、新观念。创益侠创始团队源自中国媒体黄埔军校——南方报业集团。
“在男人眼里,他是一个青年主编,一个图书策划高手,一个戴黑色扁平眼镜的微胖家伙……或者他只是一个人,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和他擦身而过,而你或者对他一无所知。”这是叫锥子的青年主编,在网络上,被一个叫“云南嘉恒”的人这么描述。机智,内敛,才华,是锥子面向朋友的一面。
我和锥子相识于网络,当时他在《中国青年》杂志当编辑。《中国青年》是一份什么样的刊物啊,那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青年心目中,它是文化重镇啊。锥子的文章细腻而灵巧。如无影的剑,在竹林里击杀飞贼。他在担任《普洱》杂志执行主编时,约我写过稿子;我在南方周末主管的《精英》杂志时,采访过他的茶人生活。我们一直用QQ联系着,但无缘见面。
有人说他的睡眠极少,每天清晨早早起来读书,用手机做读书笔记。有次朋友来访,见他使用两台电脑,其中一台看PDF版古书,“一一句读标点,整理古籍,挥汗如雨,惊呼手机时代还有这种拚命的人”。
眼看着他从一个文艺青年锥子,变成了一个茶文化研究专家周重林,还是有几分感慨——才华附身,又敢于使大力的人,成功就是路边的野花,予取予求的事了。
周重林说他在人生有选择的情况下,投身于茶文化研究。看似浪漫和自由,实则充满难以给外人言明的艰涩。从爱茶,到茶文化研究者,再到懂茶,他在朋友圈自言“一眼准”是交了学费的,很贵的那种。
木霁弘的研究影响了周重林的人生选择。
周重林与茶文化的因缘,源自大学时代。那时他在云南大学读了木霁弘的《滇藏川文化大三角探秘》,开始涉猎茶马古道的研究。教古代汉语的木霁弘先生是个神奇人物。1987年,木霁弘和同学徐涌涛得知金沙江边有一条通往西藏的古道,人称“南方丝绸之路”。通过研究,他们想出一个称呼——茶马之道,最后定名“茶马古道”。1999年,中国第五代著名导演田壮壮与木霁弘相识,此后他们与著名作家阿城一道多次前往茶马古道考察采访。2004年,田壮壮导演的中国首部高清纪录片《茶马古道系列之德拉姆》在全球公映。由此,茶马古道文化成为了国内一大文化热点。
“他教了很多学生,可能影响不了几个人研究茶,但影响了我啊。”周重林出任过《普洱》杂志主编,担任茶马古道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致力于“茶业复兴“自媒体的运营”,成了畅销书《茶叶战争》和《茶之基本》的作者,“我接着会写宋代的茶,还会写明清的茶,完成我个人意义上茶的精神史与艺术史,为人类提供一个认知世界的向度。”周重林说,他现在和导师一样,关于茶文化传播,“能影响一个是一个”。
他研究茶文化,关键是心中有“信”,他相信有那样一个被茶浸润的生活,一个审美而艺术的生活,是值得被人们追求的。
对话创益侠
宋代为什么好?好就好在日子
Q1、做了这么多年茶文化研究和传播,为什么要碰《茶经》?
周重林:读书人的毛病是,一方面读书很开心,另一方面又会觉得有遗憾。读过那么多版本的《茶经》,自是滋养了我对茶的认知,但又发现别人说的有很大局限性,没有在精神上,尤其是在艺术上领会陆羽的创作与实践。《茶之基本》可以说是对陆羽《茶经》的解读,也可以说是对中国茶的解读。
Q2、写完《茶之基本》,你觉得达到目的没有?
周重林:我觉得达到目的。《茶之基本》无论是在精神层面,还是在艺术层面上,都尝试打通《茶经》,其他书只是在字句上完成了注疏。这也是这本书出版后获得巨大关注的一个主因,时代需要这么一本周版《茶经》。
Q3、喝茶的人,有必要读《茶经》吗?
周重林:如果觉得喝茶只是解渴,与饮水没有区别的人,不用读《茶经》。把茶叶当作药品饮用的人,也不用读《茶经》。读《茶经》的人,要把饮茶行为与个人修养关联,才会在其中悟出茶道的真谛。
Q4、作为茶文化专家,解读《茶经》,你想告诉现代人什么?
周重林:茶道是一门艺术。我们可以通过饮茶,来完成这门艺术。就像书法家每天练字,画家作画,作家写作一样。与其他艺术比较起来,饮茶的门槛最低,也最容易上手,现代人可以在工作之余就能达成。我们身在艺术之中而不自知,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Q5、因为《茶之基本》,你的生活或者工作,有什么变化?
周重林:我的十余本茶学作品中,除了《茶叶战争》外,获得广泛赞誉也就《茶之基本》。这本书获得“云南十大好书”,之后在西西弗书店、中信书店都斩获了月度畅销书,西西弗书店说“这本书里藏着年轻人对生活的反击”,我接着去上海、杭州的多家书店签售,我很开心一本茶书能够在大众市场获得认可。
Q6、对于目前流行的茶道,你最大的观感是什么?
周重林:现在与宋代非常像,喝茶的人多,写茶的人也多,茶道越来越像艺术,我是很期待那种茶道艺术大家的诞生。为什么说像呢,就是还没有。我读苏轼全集,发现他写的茶诗比酒诗要多得多。为什么过去没有人注意到?因为研究者饮酒的多,而饮茶的太少。在宋代,苏轼、欧阳修、范仲淹人等的日常,就是斗茶,茶是一门优雅的艺术。我希望通过我的研究,以后的写作者会说,不仅酒能助灵感,茶也可以。但现在,茶与酒的差距很大,我不得不写了本书《茶与酒两生花》来比较。
Q7、茶文化和茶产业,什么样的关系,是你向往的?
周重林:茶文化与茶科技是茶产业的两只翅膀,没有茶文化,茶产业腾飞不起来。现在茶文化因为断代的关系,反而落后茶产业的发展。现在茶文化更多是为卖茶服务,许多地方都写着“茶文化”,但走进去都是茶产品。大家见多了,就看轻了。
我去年联合小罐茶举办了“看见茶文化”的茶书展,就是让世人看看茶文化到底长什么样子。那些轻视茶文化的人,走到我的书店,没有不惊讶的,那么多的茶书,遍布全球,与所到的国家与民族融合,发展他们自己的文化。只有茶文化在世界上是做增量的,比如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我们的文化里头,还有拿啥可以与茶文化比的?反倒是我们的丢了。我先重拾这个传统,现在许多人跟着我们开茶书店,卖茶书,办茶会,搞讲座,我很开心啊。
Q8、你是怎么定义自己在中国茶文化研究中的位置的?
周重林:我想恢复文士与茶的传统。现在搞茶研究的,主流是农学背景的人。他们对茶的种植啊成分啊功效啊比较了解,但对茶文化的传统知之甚少。我大学接触到茶马古道,萌发对茶文化的研究兴趣,毕业后2年就主编了相关的茶书,后来成为专业茶杂志主编,又到大学研究机构专职研究茶,感觉像我这样专注的人比较少。我开玩笑说,我是有选择的情况下,而投身到茶文化研究,是想让茶文化成为韦伯意义上的志业,一生都从事与茶研究相关的职业。
Q9、你心仪的茶文化研究之路是什么样的?
周重林:心仪的场景,有先生,有书架,有学生,有听众。1998年我在云南大学上的是中文系,图书馆里有关茶的书并不多,我是边买书边研究,我手上有好几本茶书都是大学期间买的。到了2004年,市场上茶书明显多起来。这些年我大约收藏了5000多册茶书(有重复的),为自己建了一个茶主题图书馆,也帮云南省图书馆、西南林业大学建茶主题图书馆。图书是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书,根本就做不了研究。我写《茶叶战争》,就在于读了大量与茶有关的史料,这些史料之前从未有茶书引用过。现在我才知道,那些所谓的茶书集成,其实只关注怎么种茶。
还有,需要有人带路。我的带路人是教古代汉语的木霁弘老师,他也是茶马古道最早的命名人与研究者。他教了很多学生,可能影响不了几个人研究茶,但影响了我啊。我现在也是这样想,能影响一个是一个。希望在民间,为那些有志于研究茶文化的人提供一个去处。但现在的人,很浮躁,一年半载就要换方向,没有几个能有耐心做冷板凳,总想来找我学习怎么赚钱。我口袋里有点钱,是因为2012年我出版了《茶叶战争》,但这个时候,我都大学毕业10年了。今年出《茶之基本》,距离《茶叶战争》出版也是10年。也就是说,真的需要这么久的时间,才能出自己也满意的东西。
Q10、怎么样的茶文化研究,才能是一种优良生活的创造,而不是商业的附丽,或者文化的泡沫?
周重林:茶文化要独立,首先要有一个思想市场形成。弗里德曼说得很好,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与经济市场的发展极其相似,学者们相互合作,因为他们发现这样做相互有利。他们从相互的工作中接受他们认为有用的东西。他们通过交谈、传阅未出版的材料、出版杂志或书籍等方式交换研究成果。合作是世界范围的,就像在经济市场上一样。学者同行们的尊敬、赞许所起的作用,同货币报酬在经济市场上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
其次,要有商业闭环。哈耶克说,钱财让自由成为可能。写书,有收入;建公号,为企业发广告,有收入;开书店,卖书做活动,有收入;帮企业流通一些茶商品,也有收入。这些加起来,就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有了自己的模式,才不会被其他原因击溃。
有了优良的生活,也许会有人效仿。
Q11、多年研究茶文化,茶到底影响了你什么?
周重林:重新思考琴棋书画诗酒茶这个传统。最早注意到这个传统的,是元代人。他们研究宋代,接管天下,宋人最好的生活是什么?就是琴棋书画诗酒茶。再后来是日本人呢,他们也是为接管中国做准备,研究中国最好的生活是什么?也是琴棋书画诗酒茶。这有点像美国人研究日本,写了《菊与刀》一样。宋代为什么好?好就好在日子啊。现在也倡导过日子,但不知道怎么过。宋代出了许多著名的文士,有诗人,有思想家,物质与精神惊人匹配。不像现在,精神贫瘠。
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云南的古茶树,是这片星球上很独特的存在,从树种,养护模式,饮用模式,消费模式都滋养着我,过去还没有一种饮品能够跨越数百年依旧没有变化,但在云南你会思考你与几百年前人饮用同一棵茶树,这与赏月之类万古不变的美景有根本差别。我花了16年时间田野考察,也只是掀开其部分面纱。
Q12、爬过《茶经》,你下一座“山”在哪里?
周重林:晚清我写了《茶叶战争》,民国写了《民国茶范》,今年出的《茶之基本》属于唐代,我接着会写宋代的茶,还会写明清的茶,完成我个人意义上茶的精神史与艺术史,为人类提供一个认知世界的向度。
周重林简介:学者,作家,著有《茶叶战争》《茶之基本》等畅销茶书。被《光明日报》誉为“云南茶文化研究的领军者”。参与撰写茶文,2020年入选高考语文试卷。
作者:李军奇,来源:创益侠,图文转自茶业复兴,经“茶业复兴”授权爱普茶网首发,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