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梓:苏东坡书法里的茶滋味
2022-06-08 17:04:58   作者:叶梓   来源:茶业复兴    浏览:

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当然,苏轼也是一介茶人,流传下来了许多有关茶的诗文书法作品。

叶梓书法里的茶

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当然,苏轼也是一介茶人,流传下来了许多有关茶的诗文书法作品。

《一夜帖》,又名《致季常尺牍》,是苏轼写给朋友陈季常的一封手札:

一夜寻黄居寀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拓,更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才取得,即纳去也。

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轼白。季常。廿三日。

初读此帖,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云里雾里,细细推敲,方知大意:王君有一幅黄居寀画的龙,被陈季常借来欣赏,苏轼又从季常手中借得,曹光州又从苏轼手中借去。现在王君向季常索要此画,季常只好催苏轼归还,苏轼找了一夜没找到,才想起是被友人曹光州借去了。苏轼怕辗转外借的事被王君知道了要反悔急索,就托季常代为解释,而且还寄上一饼名贵的好茶龙团凤饼,让季常送给王君,以此表达感谢和歉意。

苏轼一夜帖

〔宋〕苏轼《一夜帖》

我这样的理解却在读茶文化学者沈冬梅主编的一册《茶馨艺文》时,被彻底推翻了。此书的解释恰好倒了过来,是王君想通过季常借画,季常又朝苏轼来借,可苏轼找了一夜才想起早已经借给曹光州了。倘若果真如此的话,苏轼为何还要“却寄团茶一饼与之”呢?他们的理由是苏轼鼓励后生学习。依我看,也未必。因为这与“翻悔”一词似有不合,而且,宋代的团茶是极珍贵的宫廷贡品,每年所进不过四十饼,苏轼再大方也不至于如此鼓励后生吧。

不细究这些了。

毕竟,这是私人书信,内容难免枝枝蔓蔓、家长里短,一时半会说不清。需要详细说说的是陈季常——他是此帖里的关键人物。如果没有他,也就没有这帧名传千古的帖子了。陈季常,名陈慥,陕西凤翔知府陈希亮的儿子,苏轼早年任凤翔签判时与之有交。季常为人豪爽侠气、狂放傲世,且好酒,“毁衣冠、弃车马、遁迹山林”,后来隐居光州、黄州之间的岐亭。苏轼大约是在贬谪黄州期间,与季常再次相遇,《一夜帖》大抵写于此际。

苏东坡自称:“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其实,这是他的自谦之辞。他的书法功力极深,有着灿烂过后的清丽与平淡。《一夜帖》即如此,信笔写来,笔精墨妙,天姿神逸,从容洒脱,堪称精品。

除了《一夜帖》,苏轼还有不少与茶有关的手札。

《啜茶帖》,又名《致道源帖》,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写给道源的一则手札,邀请道源来饮茶,并说有事相商。

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轼上,恕草草。

道源,即杜道源,是苏东坡的好友,帖子中提到的孟坚是道源之子。

《啜茶帖》,纸本,纵23。4厘米,横18。1厘米,原帖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墨缘汇观》《三希堂法帖》等典籍皆著录。

《季常帖》,亦名《新岁展庆帖》,也是和陈季常有关的茶事之帖:

轼启:新岁未获展庆,祝颂无穷,稍晴,起居何如?数日起造,必有涯,何日果可入城?昨日得公择书,过上元乃行,计月末间到此,公亦以此时来,如何?窃计上元起造,尚未毕工。轼亦自不出,无缘奉陪夜游也。沙枋画笼,旦夕附陈隆船去次,今先附扶劣膏去。此中有一铸铜匠,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并椎,试令依样造看兼适有闽中人便,或令看过,因往彼买一副也。乞暂付去人,专爱护便纳上。余寒更乞保重,冗中恕不谨。轼再拜,季常先生丈阁下。正月二日。

此帖作于苏轼到黄州第二年的正月初二,他告诉陈季常,他们的好朋友“公择”即将造访黄州,过完正月十五出发,估计月底能到,他请陈季常届时过来一聚。有趣的是,苏轼得知季常家有一副可心的茶臼,又不好意思夺人所爱,便说要借来,让工匠依样制造一副,或者再去买一副。

苏轼啜茶帖

〔宋〕苏轼《啜茶帖》

苏轼季常帖

〔宋〕苏轼《季常帖》

此帖无拘无束,挥洒自如,率意而成,姿态横生,不仅是苏轼书迹中的一件杰作,也是茶文化的一件珍贵资料。

本文选自叶梓《书法里的茶》

作者:叶梓,图文来源:茶业复兴,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叶梓 书法里的茶 苏东坡

上一篇:二十四节气·芒种茶会:青梅煮茶论有机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