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博会的金奖还有含金量吗?「二十四节气·大雪」 2019-12-13 23:53:02 来源:茶业复兴 浏览:
大雪,是24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在公历12月6至8日入节,太阳到达黄经255°。节气大雪的到来,也就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渐增多。
大雪时节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大雪小雪、煮饭不息”等说法,用以形容农妇们几乎要连着做三顿饭的生活。
大雪的到来,给喝茶营造了天时。一壶热茶,热气袅袅,浸润茶香之间。所以此次茶会我们选择了625藏巅、600藏峰、503熟茶三款茶品进行品饮,这三款茶品在2019年广州秋季茶博会上分别获得了特等金奖和金奖。其中,503熟茶是一款持续四年获得金奖的熟茶,香、醇、厚、滑、甜的特点,会让你一直想要喝下去。
过去两年,吉普号凭借超强的产品力,在广州和深圳茶博会上勇夺十四金奖!在2019年全国名优茶品竞赛中,吉普号不负众望,再斩3项特等金奖/金奖,实力诠释“茶界国乒”。回顾:2年14金后,这家茶企又拿3金!实力诠释“茶界国乒”
这次喝的这几款茶中,625藏巅和503熟茶也是吉普号的金奖茶产品。吉普号晒青新茶评测体系(NPS)Beta3版是一个基于“好茶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这个长久以来困扰着普洱茶从业者和爱好者而发展出的评测体系。NPS的研发,是基于吉普号品牌一贯的理工思维,旨在能够兼顾客观、可量化和全面性三个方面而逐渐发展和完善的体系,还原普洱茶真正的品饮价值。
茶博会的金奖还有含金量吗?
茶博会的荣誉背后,不免有人发出质疑声:茶博会金奖是如何评选的?它到底有没有含金量?
1915年12月4日,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成功闭幕,当时新的民国政府急于走出去与世界交流,专门组成了代表团进行筹备工作。结果非常令人雀跃,中国共计获得奖牌1218枚,奖牌数全球第一!其中,中国茶叶荣获奖牌44枚,中国茶自此重新获得好名声,出口量大幅上升,据统计,1915年博览会后,中国茶叶出口额较上年共计增加1800万美元。这也是中国首次通过博览会展示了国家面貌与实力。如今,互联网模式发达了,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游览世界,因此很多人觉得没必要去博览会参展、逛展,那么就现在的情况来说,茶博会还有举办的意义吗?
茶马古道学者杨海潮:关于巴拿马的博览会,我们可以举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当年,茅台到底有没有拿到金牌?前年,杏花村说它们在巴拿马博览会酒类评选中取得金牌,且得奖是有证据的,但茅台是否拿到金牌它们至今还没拿出证据来。这个事情是真是假暂且不论,那么在当代,产品好或不好是如何来定义的呢?
再讲一个故事:美国人和法国人聊天,法国人说自己的服装很厉害,有很多名牌,美国人说:“你们有名牌吗?”法国人说:“我们有很多的服装品牌。”美国人说:“你们那些都不叫名牌,我们的牛仔裤全世界有名,每年都能卖很多。”这就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的名牌概念,回到茶叶上面也是一样的,是从产地来衡量还是从理化指标来衡量呢?这是值得讨论的。再回到博览会上,我很多朋友以前每年都要去广州茶博会,但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去了,他们说那就是茶的年货节。就像大理三月街,号称“千年赶一节”,现在很多人不去了,觉得去了没意思。现在,很多东西已经被网络取代,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吉普号CEO小黑:我们第一次参展是2017年的春季茶博,这时候茶博会的形式已经走在一个下坡路上了,只是整个下坡的趋势还不大。为什么这样讲呢?我小时候昆明有昆交会,很多人去,大家都觉得很稀奇,后面关注度就慢慢下降,如今关注度已经很低。在当时,这种展会形式就是将信息流、物流、现金流汇聚在一起。
以前没有网络获取不了更多信息,展会的形式可以把一整年的信息流、物流、现金流用几天的时间汇聚在一起,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更多信息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把信息流解决了;后面快递普及了,解决了物流;支付宝微信支付把现金流解决了,三者打通了,各个行业在日常的发展中对于这种展会的热情度便不高了。但场景是无法替代的,展会塑造了场景化,早年很多品牌会在现场压茶,大众在现场可以闻到茶香。也有很多信息是从场景当中来的,五天时间我们可以接触很多人、很多同行,可以汇总很多信息,这些是无法替代的。
再说到奖上面,比如电影上面的奥斯卡,它是属于行业奖。如果没有奥斯卡的话,很多电影我们根本不知道,如果它没在奥斯卡上拿奖的话是没人去看的,所以它的设置是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回到广州茶博会上,连续这么多年每年去评选,实际上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促进行业的发展。
茶博会的金奖是怎么评选出来的?
沈连浩:我参加过好几次评选,也当过评委,参加过比赛。2015年参加过雅安的斗茶大赛,代替我的老师去当了一次评委。什么是茶的“好坏”?什么是“对错”?茶是滋味,是主观的,主观评价是没有办法进行直接讨论的,你也不能直接去争论一个东西的好坏,我们只能是评定在一个标准下符不符合该标准的要求。
茶的“好坏”怎么评?是看它符不符合标准。那么标准是怎么来的?其实企业的标准和茶博会评选的标准是不同的,企业是对标审评,茶博会是对比审评。是很多非常复杂的茶放在一起来评奖,所有的绿茶放在一起评选,所以的红茶放在一起来评选……茶叶依次摊开,看干茶,看外形,然后开汤审评,按照标准来评。例如:绿茶用一芽一叶做的,就有一芽一叶的等级标准,不符合这个标准就会有一些扣分。
专业的审评方式和我们平时喝茶是不同的,专业的审评就是把缺点放大,采用的是高温闷泡,所以,审评泡出来的茶汤是很浓的,就是要把茶叶的内含物质都泡出来,同时也容易发现茶叶的优缺点。
开汤盲评
沙龙中进行了开汤盲评环节,在三款茶中选出获得本次广州茶博会特等金奖的吉普号625藏巅。
盲评之后,参加盲评的茶友对三款茶的评价都很高,也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茶友:我参加复兴的茶会活动已经一年半了,我对熟茶更热衷一些,我昨天也盲评了四款熟茶,结果也是很让人意外的,所以说盲评更能暴露一些缺点。刚刚的三款茶我选三号,三号有暗香浮动的感觉,喝了我觉得应该就是三号。关于茶博会,我想说的是最早的评选是信件统计的,现在一个互联网的平台就解决了,我们怎么用符合时代的标准来评选其实是一样的道理。茶博会更多的是场景,来解决互联网解决不了的问题。每届的金奖还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期待的。
茶友:我去过很多茶博会,我觉得去茶博会是去开眼界,很多的品牌汇聚在一起可以看到很多在互联网上看不到的信息,茶博会作为一个行业的汇聚是需要存在的,茶是有温度的。我也是选择三号。
茶友:博览会近两年看到年轻人越来越多,做茶的人也越来越年轻化,我觉得未来的博览会还是有存在的意义跟价值的。三款茶里,我觉得是一号是625藏巅。
答案公布:三号是特等金奖625藏巅。
茶博会的形式会长期存在吗?
茶业复兴主编杨静茜:其实我去过的展会是很多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把普洱茶企业从茶博会里面抽出来会是什么样的?
我认识的一个普洱茶企业,我问他们去茶博会有赚钱吗?他们说:“没有,但是如果不去的话,很多人觉得我们这个企业不行了”。其实一些企业去参展是为了告诉大家,我们企业还是很好的。除了销售以外,这也是企业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前段时间我去了香港茶展,发现香港的茶展更像是展销,每个品牌有个小摊位也没有什么装修,纯粹是一个商业的买卖。
像广州茶博和深圳茶博更多是品牌地位的展示,很多企业没有好位置是不去参加的。普洱茶展其实已经突破了零售范畴,更多是通过展会来进行品牌提升。茶展也越来越多元化,从茶具到茶服再到茶空间的衍生,这些都是随着消费者的需求在慢慢增加的,而不只是单一的茶。
安然:我2017年和2018年去了广州的茶博,我觉得茶博会更多的是展示了一个行业的审美导向。普洱茶可能很久以前我们会觉得普洱茶一定要浓厚,而从这几年的的金奖看来大家追求的是醇和香甜,这也反应了普洱茶的一个审美。就像很多人追求普洱茶的烟味,但是在审评的标准里面来说烟味是异杂味是不好的,而茶博会的评选是不能出现烟味的,这也是一个行业的导向。
茶友:这三款茶,我觉得都挺好喝的,香气很好,特别是503熟茶入口香、浓、厚、滑、醇是很明显的,喝完后很舒服。
倩倩:很多博览会我都有参加过,博览会的这种带货的功能是逐渐的被减弱或者被替代的。在展览会上会有一整套行业的评判标准,最快的了解品牌和产品的渠道。对于行业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不只是产品的展示和产品相关的产业链都链接到里面。我认为博览会会一直存在的。
茶友:我参加过茶博会很多,影响最深的是当时在在茶博会上买了一个白茶,100块钱100克,当时很好喝,但拿回去泡是酸的,当时就很生气。然后这家企业也一直在参加茶博会,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说茶博会里面买到的茶就是好的。其实,现在很多大品牌是不愿意去参加一些城市的茶博会的,他们更愿意去参加一些大城市的茶博会。并且,审评的标准不代表市场的喜好,很多企业也有自己的一个标准。今天喝的这几款茶叶我都挺喜欢的。
茶友:关于博览会的形式,我觉得它会长期存在的,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所以博览会也能帮助我们筛选出一些优秀的企业。它不会消失,但它会优胜劣汰。参加展会的,一种是同行,一种是专业观众,一些是挑选品牌去合作的,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茶博会是有重要意义的。就像我们的金奖是一个风向标,给消费者一个选择的参考。
茶友:我之前更倾向于喝铁观音一类的茶,后面慢慢的开始喝普洱,觉得普洱很复杂也很简单,它的香气很纯粹滋味也醇和。我刚进入行业的时候,跟我的朋友说我们公司这款茶获得了金奖,他们就觉得这就是一个标准。今天喝的三款茶,我比较喜欢藏峰,它的回甘很好。
(文章由茶业复兴编辑,根据嘉宾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嘉宾审校,解释权归嘉宾所有。)
图文来源:茶业复兴,经授权爱普茶网https://www.ipucha.com/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上一篇:从昭通到景迈,一位美食家的寻茶之旅
下一篇:你为什么爱昆明?从事文字工作李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