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进化论」为我敲开了一扇链接古今文化的门丨37期课后回顾
2024-06-16 15:06:20   作者:何珺   来源:茶叶进化论    浏览:

所以我觉得可能普洱的价值就在这个地方,它有很多的深度和空间,这个深度和空间可能是普洱特别有意思的东西,不像绿茶比较直接。

茶叶进化论

「茶叶进化论·高阶品鉴班」第37期学员课后回顾

本期看点关键词

大咖·制茶师·茶小白·文化碰撞

毕胜 大咖说CEO

「茶叶进化论」为我解惑普洱茶

我觉得茶叶这个品类的话,其实未来是一种精神性的消费,它不是只是一个食品或者一个饮品,它是和精神有关的。之前也去跑了一些茶区,了解了很多各个品类的茶。在这个过程中,就知道这个「茶叶进化论」了。然后因为我是茶叶的相对的小白,虽然是喝茶的爱好者,但是去做茶和做茶叶有关的业务的话,距离还很远啊。所以我就觉得可能像「茶叶进化论」,包括它的一些短视频啊,还有一些课程,都是很好的。

在平常去体验茶并行的知识体系方面,是有一些完善的一个很好的一个输出方。

我觉得李扬老师的这个理论体系是非常好的。我一直没想通为什么普洱茶我要喝很多年以前的。因为它如果是个农产品的话,按道理来说我应该吃最新鲜的,但是为什么放那么久的,它会更贵?有可能我在喝的时候感受又更好,什么原因?什么是好茶和坏茶?到底背后的逻辑和科学依据是什么?有老茶有新茶有不同的茶区,到底背后有科学支撑吗?所以我这次也是带着个别问题过来,去解答一些更多的问题。

但参与这个课程后,能够帮我,把这个过程和逻辑想通,提供一些依据。我觉得就是对于理解茶本身,是很有帮助的。

我自己比较喜欢普洱,原因可能也许和产区有关系,因为普洱茶它在云南,这些茶的成长的地方也在云南,制造和存放的地方也都是在云南。这个创造了普洱的文化和很多的基因。而你像很多农产品,包括咖啡,中国最好的咖啡,以及不断演进出来的一些东西也都在云南。

这个地方本身阳光很好,可能作为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就是最好的环境。第二个方面,它由于土壤也好温差也好,还有这个地方的不同干湿,不同的状态,本身就滋养了这个地方。它有可能可以创造出除了生产以外,这个茶本身的制造和发酵、酿造,甚至可以用酒的酿造去理解这个事情。

所以我觉得可能普洱的价值就在这个地方,它有很多的深度和空间,这个深度和空间可能是普洱特别有意思的东西,不像绿茶比较直接。可能我觉得要了解茶,我还是更喜欢从更难的入手。因为你把这个搞懂了,可能别的茶类,也会更容易去理解一些。

所以通过「茶叶进化论」,我觉得对于想要去做深度了解这个品类和行业,帮助蛮大的。包括说对于怎么喝不同口味的茶,有很多很好的感受。这次我也带了我的团队一起过来,接受度都是OK的。我昨天问团队,你们有收获吗?他们说对于这个品鉴和鉴别茶,有了非常大的体感,这个我觉得就特别好。

这个课程的完整度和成熟度我觉得蛮好的,后期我也会让团队的更多成员过来学习。

墨江制茶师  赵胤杰

制茶道路更清晰方向更明确

我是从云南普洱过来,本身就是从事茶行业,我是一个制茶师。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看茶叶进化论的抖音还有公众号,了解到李扬老师在熟茶方面,包括茶叶的一些发展史上面,是有非常独到的见解的,所以说一直想到这边来学习一下,提升一下自己。

我非常认可李扬老师茶叶的观点。他不会从营销的角度去讲茶叶,更多的是从客观的历史、行业现状还有工艺去分析这个茶行业。这次过来的话,就是补充我们理论这个部分,可以跟客户更好的去解释,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去做茶,它的目的是怎样的。

因为看过李扬老师的视频,了解到了“糖苷”这个概念后,今年也是在尝试着这样的制茶方式,前期让茶叶保留更好更多的糖苷,让它后期有更好的转化。

以前很多时候我们做茶就是靠经验,前一辈的经验。再通过自己理解去做。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去支撑,怎么去把这个茶叶做的更好。

这就导致很多时候我做茶,你会发现很多问题,但是说不知道怎么去解释这个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因为没有这个逻辑,没有框架结构。知道它不好,但是不知道要怎么去解决它。或者它知道它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好,怎么去用这个底层逻辑支撑它。其实我们这部分是很欠缺的。

李扬老师可以通过茶叶的发展史,包括行业的现状、工艺,审评方式,重新给我构造了一个普洱茶的一个审美标准、审美框架,可以帮助我在接下来从事茶行业的过程中,更好地制茶。

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喝普洱茶,特别是越来越多人对普洱茶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喝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现在的市场上观点是非常混乱的,所以说我觉得建立一个比较正的一个审美观念,包括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架构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说我觉得李扬老师这里的课程,是非常适合大家去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在茶叶市场里面去分辨,什么样的茶是好的什么样的茶是不好的。

这次通过来这里学习,回想我们以前做的茶,已经知道它缺陷在什么地方,在我接下来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去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以去补足,把我们的茶叶做的更好。

这次学了以后,会优选更好的茶,包括怎么对我们的茶园进行一个改造,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用。从茶叶源头的干净的角度来把茶叶做好,其次上升的可能就是一个工艺的角度,怎么能更好的让这个茶越陈越香,把这个茶叶的内含物质提高,将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茶小白  谢鹏

大咖说博物馆讲师

华夏大地多元发展,茶叶是一个纽带

我是纯小白。之前没有把茶当成是一种生活必备的元素去体味它,更多的是作为功效茶饮用。

后来喝到普洱之后,感觉普洱更合我的感觉。因为我有很多工作是要在晚上去做,但是我并不希望这个茶喝完之后,影响我的睡眠。最后发现,普洱的味道能给你带来刺激,可以让你此时保持一个亢奋的状态,但是又不会影响你的生物钟。

我们公司这边,是一个做博物馆精讲的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里面的话,有很多内容可能会跟茶有所关联。因为我这边主要是做跟诗词相关的讲解,然后诗词里面的话但凡牵扯到唐宋,唐朝可能稍微好一点,宋人茶元素在身边比较多。而且我本人比较喜欢苏东坡,主要讲三苏祠,所以讲的过程当中以茶作为元素,能剖开很多苏轼人生的一些哲理。

因为这个原因,我本人对茶也有所期待。我作为一个文化讲者,我很惭愧的一点就是我只能讲皮毛,但是没有一个东西能让我直击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内核。我认为茶是一个跨越千年之后,没有改变的一种生活习惯,哪怕当时宋朝喝那个点茶,唐朝煎茶他们是饮茶、吃茶,但今天我们虽然方式不一样,但对茶的体会,和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反馈是没有变化的。

所以我也希望通过这东西去,能够有机会直击内核,所以我们就选择来接受一下这个专业洗礼。这次也是跟着团队一起过来的。

如果说,我们想做的工作,是把文化和茶做一个嫁接,那也一定要把自己变成爱茶之人,要把你的表述啊可能,流于表面又不能接地气,然后又够不到那个能让人产生共情的那个点。所以还是希望能在这里面走的更深,而且本人也很喜欢普洱茶,我也是希望把它能够推广,让更多朋友知道它。

李扬老师讲到了一段,关于茶的口感的选择,是基于这个民族它本身的一种身体特质,这一点其实我启发特别大。

包括自己讲述的时候有种感觉,就是每个地方的人,其实彼此之间并不能完全相互理解。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土地,华夏大地幅员辽阔,相隔千里万里,彼此生活习惯不一样,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我们有一个精神,就是永远有些东西是共通的。就比如说文字是统一的,哪怕说话不一样。然后我们可以有一个基本理解的这个渠道是畅通的。包括文学也是一样的,然后到那一刻,突然我理解茶也是一样的,像老师提到这个百越傣泰这个民族,他们的苦的耐受度更强一点,然后我们喜欢甘甜,但在相互交流过程当中其实不算是相互迁就,但却有个融合的结果。就是茶本身的那种香和对生活的加持。哪怕你们生活习惯不一样,但有共同认知。我一瞬间感觉到,这个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就是说明,允许我们华夏大地多元发展,但大家相互能够理解,茶叶是一个纽带。

作为一个茶小白,上这堂课有个可能比较吃力的点,就是每次填那个品鉴表的时候,其实有些体验我一直都不是很明确。后来我明白一件事,就是有天下午在品鉴勐宋和勐海的区别的时候,我瞬间感觉到什么叫体感了。那一瞬间其实我一下想到了,就是卢仝的那个七碗茶歌,喝到第四碗的时候就是,“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那个感觉有了。我说,哦,这个叫体感。但是等到李扬老师点评的时候,我就瞬间意识到,他说其实这种体感来自于一种更加强烈的感官刺激和经络的刺激,在养生来讲,可能不是那种更绵长更持久的。我感觉到自己一瞬间有所领悟,但又瞬间觉得其实这个东西门槛很高,还需要慢慢去感受。所以觉得茶是一个特别厚重的文化,这一刻如果有机会把这个门敲开,我还是真想好好走下去。

(这堂课)感触最深的就是一种感恩之心,它帮我敲开了一个门。让我有机会不光是说那些字词表面的诗词,而是有机会通过一个渠道,与千年前的人有个顺畅的沟通。然后在说的时候,可能会更让人感受到我讲东西,是我先内化之后再出来的。我始终奉行一个就是讲述内容,要先感动自己再才能感动别人,否则可能就会变成照本宣科的东西。茶可以帮助我作为一个润滑剂,作为一种武装装填我的内心。

云南临沧某茶厂  郑小青

“入界”让我相信熟茶

我的老家是湖南人,现在是在广州这一边做茶叶公司。起初我是通过“入界”这两个字了解到「茶叶进化论」的。

因为我自己以前的行业是学画画的。也是要进到一个状态,真正的沉迷在这个状态之后,才能做出好的东西。我当时的理解是这样子的,所以对这两个字特别的喜欢,「茶叶进化论」的产品体系也是有用到这两个字,就让我觉得很有缘分。

我来到「茶叶进化论」的时候,给到我喝的第一泡茶就是熟茶。这个熟茶给我的感受是它特别的干净,有一种清甜感。这个是我在过往的一个喝熟茶的经历当中比较少的。

本身来讲呢,我也是会对熟茶抱着一种,想要了解一下,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品类的心态来到这边学习的。也是有听过说,「茶叶进化论」主要是做熟茶这一块,会做的特别好,有自己的一个体系。学完、听完、喝完茶之后,我对熟茶的一个越陈越香的这个概念,就会更加的有信心。

因为我做的品牌大部分是生茶,但实际上我们有很多的用户,也是喝熟茶的。但因为我之前没有这些产品,也不知道怎么样做这些产品,所以就没有做。但我了解完熟茶之后知道,原来熟茶真的可以做好的。

我的理解是,普洱茶熟茶,通过发酵,过程当中产生了一些菌群,所以它会更好更快的转化。生茶其实就是经过自然的陈化,所以它也是会越陈越香的。其实它们殊途同归,只是生茶自然陈化,它肯定用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但是我们的一些消费者还没有认这个事情,那这个是不是需要可能说有些专业的人来推动,推动完之后能够让客户更好的去接受,也能够更放心的去认可它是安全的,对我们的身体是有益的。那我觉得说,「茶叶进化论」在做的这个事情,我觉得它是可以去推动市场的。

丽江客栈经营者 邓明芳

明确什么样的茶  怎样存  才能越陈越香

我四川的,在丽江一直都是做民宿行业。

因为慢慢的开始喜欢普洱茶之后,想了解关于普洱茶长期储存的一个问题。因为我身边其实有很多喝茶的,一个是喝不太懂,还有一个是有很多存茶的。一个朋友存了10多20年的茶,但他很多的茶类到最后发现,存的都不太行。到最后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无味之味吧。

所以来这里我最主要的,就是想要了解普洱茶长期储存的一个问题,以及哪些是值得长期储存的。

这几天一直在谈一个“活性”的问题,这个是很大的一个收获。其实我们课下的时候有跟其他的一些小伙伴聊,大家最大的收获也都是这个活性的问题。

其实我之前对普洱茶就有很多了解,但是属于一个碎片的。现在呢上这个课,就是通过李扬老师的一个讲解,就把所有的碎片都串联起来了。也解答了仓储和选品,时间存长了之后哪些是值得的,有价值的。

澳门藏家  郭承章

理论剖析普洱茶品鉴方法

我是澳门人。我的爸爸很喜欢普洱茶,他就在澳门那边就不停的收,喝到好的都会存起来。当我开始接触普洱茶的时候,我是喝他本来藏下来的东西。我们家里有很多的老茶,譬如说可能很多人没有接触过的一些散茶和70年代的老的普洱生茶,易武区的也有。

你去感受古树茶的时候,或者是大树,或者是有年份的一个茶类的话,你会有一个跟这个世界的历史在沟通的一个感觉,你可以喝到几千年或者几百年的(岁月),那么它的树的感受,到你的身体里面的感觉,这个是其他地方,没有这么容易去感受的一个点,这个是我觉得的(普洱茶特别好的)东西。

在澳门那边,其实没有很多的人去喝茶。因为我接触茶就是因为我的那个家庭的关系,去影响到我会对这个茶有多一点的了解。但是在知识的水平层面下面,我的那个茶量的库,喝到的那个茶是很多的。但是我没有办法用一个很标准的,用一个分辨出它为什么有这个味道。我没有(办法)做一个很精细的分类。

现在这课程结束以后,我感受到就是,我现在可以很完整的说出为什么这个茶是这样的,为什么那个茶是这样的,我可以很清晰的分类。

因为这边老师的也跟我们说的很用心,很耐心,关于茶的不同的层面的影响啊,为什么苦为什么涩为什么会甜,生津的那个感受。他用一个比较理论化的方式,跟我们会讲解内部的内容,我觉得是挺好的。

文|何珺

图文来源:茶叶进化论,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茶叶进化论 茶文化

上一篇:“南中茶子”溯源,探寻普洱茶与绿茶异同|41期学员专访(上)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