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不断探索的茶马古道——看李旭老师的《茶马古道》 2024-09-13 15:08:58 作者:茶叶进化论李扬 来源:茶叶进化论 浏览:
又是一本茶马古道题材的书,只不过这本书是云南人李旭老师写的。
云南人的视角偏向滇藏关系,四川人的书视角自然就偏向川藏关系。
李旭老师还写过本书叫《九行茶马古道》,但我相信今天已经不止九行了,就如同他书里说的,哪怕是他自己的家乡,也并没有如此频繁而深入地走过。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生命历程上,茶马古道就是他的人生之路。
前次《普洱》杂志的活动,遇到李旭老师,加上微信,发来的自我介绍,就是“茶马古道李旭”,我没有发“茶叶进化论李扬”,赶紧说我也是茶马古道的学生。
书里很多收获,细枝末节就不分享了,浅谈三点:
1、同一个学派,或者说同一研究方向的学者,还是很有必要相互学习的。有一段关于嘉靖朝严清奏疏谈茶政的文献,我去年前年就是没找到,但在这本书里就看到原文,找到了线索。
2、纳西族与藏族的历史纠葛非常有趣,之前都没有注意到。
3、书中写:到唐末宋初,高原上的藏族已普遍饮茶,形成习俗。藏文里的“茶”就直接借自于汉文的“槚”,至今藏语“茶”的发音仍同于唐代所称茶的“槚”(jia),而且,藏语里把汉人称为“甲米”(jia-mi),把汉地称为“甲拉”(jiala)。米就是人,拉就是地,也就是说,对藏人而言,汉人就是茶人,汉地就是产茶地。
这一段精炼得道破了汉藏关系,但我想到了一个话题。杨海潮老师《茶文化初传藏区的时间与空间之语言学考证》写过,藏语称茶为“ja”,正符合川西一带古时称茶为“槚”的发音。杨老师当时也认为最早传入吐蕃的茶叶是来自于丽江地区,因时至今日,在现代藏语中仍有一个专门词汇“ljang-ja”即“绛槚”,意为“纳西茶”。
那可不可以再猜一层,最早的时候“ja”到底是不是汉语?
结合2017年汪锋教授文章《语义演变、语言接触与词汇传播——*la“茶”的起源与传播》,藏缅语*s-la到西南la(腊,茶)的过渡,仍然可得出开放式结论。
我个人倾向的结论是,更古老时期的真实藏文化,比现在汉文化记载中要强大得多,仍有未知而漫长的历史待发掘(翻译)和接纳。
文|李扬。图文来源:茶叶进化论,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上一篇:从山头到品种,再从品种回到山头丨茶叶进化论第15期沙龙回顾(四)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