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进化论:从熟茶发酵风格说起(四) 2021-01-07 15:06:58 来源:茶叶进化论 浏览:
4、轻发酵是真正的传统
现在的很多事情我们都是把前人的概念重新拿出来做更深入的解释。研究传统工艺,会发现我们定义的轻发酵不是新东西,而是传统。
如果你觉得传统的发酵度高,我想其中的原因是市场上很多概念主要受到昆明茶厂的影响,尤其是文本概念。
昆明茶厂和勐海茶厂在技术上有很大的区别。简单来说,勐海茶厂标准翻堆次数4次,昆明茶厂的翻堆次数往往要6次以上。两个厂做出来的茶风格差异非常大。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主要原因是勐海和昆明的环境不一样。
发酵的核心是微生物,微生物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才利于其生长:昼夜温差不能太大,环境湿度要相对较大。
昆明是一个干燥、昼夜温差大的地方。从微生物角度来说,环境非常不友好,白天好不容易长起来,晚上一降温,长势又弱了。
这样的环境对品质形成了挑战,但吴启英老师通过精巧的工艺设计,战胜了环境的不利因素,发酵出了熟茶。这种熟茶带着浓重的技术风格,就是我们说的「昆明味」。
反观勐海,环境湿度大,昼夜温差小,天然适合微生物生长。如果说昆明是微生物的地狱,那勐海就是天堂。发酵过程不用考虑环境制约,很快就能达到醇厚度的要求。
在昆明做轻发酵,想让茶做出来之后还留有余地,环境并不适合,很难,但在勐海,微生物长得快,茶叶氧化还不是特别明显的时候,就能够让微生物产生足够的醇厚度,及时停止发酵就能得到一个发酵适度、活性还留有余地的熟茶,这就是「勐海味」。
从工艺角度来定义勐海味,就是发酵留有余地。
今天我们找勐海茶厂70、80年代的7572、8592喝看看,就是轻发酵。活性丰富,叶底是三色底,偏绿、偏红、偏黑。三色底是一次性产生的,轻发酵就会有这样的叶底。
茶叶进化论的所有熟茶都是基于勐海味的逻辑做的。
除了工艺层次的「勐海味」,还有原料上的「勐海味」。
我们想要还原80年代的勐海味,除了工艺层面,还需要原料层面的还原。80年代的茶往往比90年代的茶好喝,不是因为时间,而是因为原料上有巨大差异——那时候还没大力发展台地茶。
80年代以前做普洱茶用的是离坝子远的、山上的料,用今天的视角看,大树茶居多。1992年开始,勐海茶厂做普洱茶的原料逐步替换为万亩茶园的茶。所以今天想用台地茶发出当时的勐海味,不可能。
大树茶的活性足够多,才可能在发酵中留有余地,才可能做出当时的「勐海味」。
5、为什么今年的纯品种古树熟茶都选择轻发酵?
全文阅读敬请点击《你必须变得独特、稀有,才能对抗这个时代的规模化|从熟茶发酵风格说起》一文。
图文来源:茶叶进化论,经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