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聚集:从“大名山”到“茶叶之都”「茶届白马非马专栏」 2020-01-20 13:00:13 作者:白马非马 来源: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浏览:
图为普洱茶生茶,董帅茶业提供。
在《产业聚集效应与大困鹿山的经济地理价值》一文中,白马非马写道:
茶界的全产业链,更多关注的是个体厂商关于时间的迂回生产与上下游空间布局,而对众多茶商因扎推发展带来的产业聚集——中国茶的经济地理布局的关注远远不够。这篇文章将以大困鹿山的经济地理价值之打造,来阐述地理聚集型产业链的逻辑路径。
大产业链=众多厂商地理聚集型产业链+单一厂商全产业链(迂回生产时间链+上下游空间布局)。也就是,众多厂商在地理空间的理性选择,带来了地理聚集型产业链;单一厂商的时空布局理性选择,带来了全产业链。
全产业链与地理聚集型产业链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单个厂商的时空观,后者是众多厂商在地理空间的理性选择——集体扎推。全产业链注重厂商在细分领域的比较优势,而地理聚集产业链注重因聚集带来的规模收益递增效益。比较优势+规模收益递增,就是厂商决胜大产业链的核武器!
本文将进一步阐述中国茶地理聚集型产业链的逻辑,即从“大名山”到“茶叶之都”。
纵向打通“大名山”到“茶叶之都”,其实就形成了中国茶企茶商发展的公用基础设施——规模增长的高速公路。善于利用“大名山”+“茶叶之都”之中国茶产业经济地理布局的,都会极大降低发展成本,提升发展效率,能高效整合茶界内外各种有效资源,迅速做大做强。
要记住,我们是站在产业聚集效应这个巨人的肩膀上,要善于利用茶界多年来公用基础设施的积累,以“大基建+新动能”的模式谋取超常规发展,而不是从一无所有做起!
“多中心高度集中+大分散小集中”二元发展阶段
茶产业进入了“多中心高度集中+大分散小集中”二元发展阶段,而且多中心成为产业增长引擎,将大分散小集中高效连接起来,进行产业升级赋能,从而形成内联外分的新时期产业发展大格局……
多中心围绕“大名山”与“茶叶之都”进行。
大名山是上游发展的超级引擎。茶叶之都,是茶叶经济发展,到了经营城市阶段,是产城融合的体现,也就是茶产业的某个环节高度集中于某个城市。比如制造业高度集中于勐海,流通业高度集中于广州这个商贸之都,藏茶业高度集中于东莞,电商与互联网高度集中于昆明。于是,勐海成了制茶之都,广州成为流通之都,东莞成为藏茶之都,昆明成为云茶信息之都。
茶,成为了城市名片,是产业与城市高度融合的产物,代表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主流。未来,可能还有深圳的中国茶创新孵化之都,想了解中国茶新经济,请来深圳。深圳要成为创新孵化之都,首先要有商业新经济的超级业态——中国茶产业创新孵化基地,以基地为核心,形成中国茶叶新经济的产业聚集高地,然后以粤港澳茶业总部基地的形式,向国际国内大幅射,成为中国茶增长新引擎。
据了解,深圳茶博园正在牵头做“深圳:中国茶产业的创新孵化之都”,请让我们拭目以待!
“大名山”的打造,有助于山区经济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运动,“茶叶之都”是产业与城市高度融合的产物。新时代,“大名山”与“茶叶之都”的高效连接,无疑是走城乡统筹发展之路。
聚集于城市的中国茶新型工业、服务业,与大名山相融合,就是农业、工业、服务业一体化。
城乡统筹,服务三农,三产一体化融合发展,这是中国茶大产业链的第一大战略性连接。
第二大战略性连接是,产业环节高度集中的“茶叶之都”之间的高效连接。
大产业链,讲究的是专业分工、区域协同发展。目前,聚焦于不同产业环节的几个“茶叶之都”,已经形成产业的深度分工,比如勐海专注制造环节,广州专注流通,东莞专注仓储,昆明专注信息,如果再加上深圳的创新孵化,将这五个之都连接起来,就是一个产业高度分工,区域协同发展的大产业链闭环。
中国茶大产业链的第三个连接是,粤港澳大湾区茶叶经济的协同发展,能形成中国茶产业的最大增长极——世界级的大湾区,催生世界级的中国茶业总部。大湾区的茶业总部基地,将大湾区内的流通之都广州、藏茶之都东莞、创新之都深圳高效连接,走一体化融合发展之路,就能形成中国茶产业最大的增长引擎。
第四个连接是跨界连接。
第五个是一带一路的国际化连接。
进而,内引外联,在国内联合大湾区以外的“大名山”与“茶叶之都”,并联合各种力量,借中华复兴之势,推动中国茶的国际化。城乡统筹,服务三农,融合三产,产业分工,区域协同发展,产业创新升级孵化,增长引擎,内引外联,南茶北调,一带一路,就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国茶总部基地的使命……
连接大产业链,赋能新时代
我提出了“内联外分”的中国茶产业发展格局。分散的茶产业,很难高度集中化,也没必要高度集中化,形成多中心的高度协作化就行。用多中心的协作联动思路,就能以大产业链的形式,将离散分布的中国茶产业,高效连接起来,并进行创新扩散与产业升级赋能,从而奠定中国茶产业变革与长治久安的千年大计。大产业链的五个高效连接,是城乡连接、区域连接、大湾区连接、跨界连接、国际化连接。通过连接与赋能,产生国茶的核聚变,造福全人类!
多中心区域协作联动,就能形成大产业链的高效连接,从而使中国茶进入大聚合时代。要说商机,我认为“连接与赋能”,就是中国茶最大的商机……
连接大产业链,赋能新时代!
大产业链整合六步:专业分工→高效连接→协同发展→聚合赋能→传导扩散→产业升级。大产业链,是专业分工协作链,也是价值传导扩散链。
大产业链的连接有,城乡连接、区域连接、大湾区总部连接、跨界连接、国际化连接。这五大连接,将已形成专业分工、产业环节高度集中的“多中心”连接起来,协同发展,从而建立中国茶大产业链分工大协作体系。再在大分工协作体系中寻找关键的节点,将之打造成深度聚合与创新赋能的产业高地,然后将聚合而来的新引擎能量和创新价值,通过大产业链传导与扩散到全国乃至世界,从而最终推动中国茶产业升级……
走进5G生态链共享大聚合新时代
茶行业有“三分三合”。
全产业链各环节资源分散化、传播碎片化、销售圈层化,这是三分。看到分的一面,销售做到一两千万元到顶。
三合,一是虽然产业各环节资源大分散,但有小集中。怎样在分中抓住不分的商机,做成五六千万元以上的规模品牌!
二是中国茶正在形成产业聚集高地。拿普洱茶来说,勐海是制造之都,昆明是信息之都,芳村是流通之都,东莞是藏茶之都。以熟茶为例,不是其他地方发酵不出好熟茶,而是勐海已形成熟茶生产的产业效率优势。勐海味是品质代表,更是产业分工效率的代表。外地发熟茶,品质可能也很好,但产业效率无法比!在勐海利用原产地的品牌势能与供应链优势,可以相对容易做成亿元级品牌或供应链企业。在昆明这个信息之都,搞互联网与电商的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也能做上亿元销售。依托芳村这个流通之都,东和与陈茶汇也在做亿元至十亿级生意。双陈、昌兴存茶等,凭借东莞藏茶之都的资源,在搞南茶北调,虽然还不成气候,但代表一种趋势无疑。
三是生态链的大一统,茶行业将来会诞生百亿级企业。专业分工、细分市场、移动互联,加上茶行业固有的底层逻辑以“大分散小集中”为主,造成茶行业进一步分散化。用中心化的逻辑,只能形成少数产业聚集高地与少数规模品牌/平台,而改变不了行业一盘散沙的局面。但用生态链大聚合的模式,不用高度中心化,而是做到分中有统,统中有分,共享发展,多中心与大分散协同发展,那么茶行业就会由移动互联圈层化,进入5G时代的生态链共享大聚合新时代……
茶行业需要新一代的品牌孵化基地
就普洱茶行业,谈一下品牌孵化的区域土壤问题。
品牌往往兴起于繁华的都市,根植乡土的茶叶原产地品牌,也需要都市的商业文明加持,才得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城市除了能为品牌提供强大的消费文化支持外,还能为茶企创建品牌提供系统化的服务。也就是,一二线城市不缺人才与配套服务,存在快速高质量孵化品牌的土壤。根植上游“大名山”的茶企,利用中下游的“茶叶之都”的产业环节聚集势能,能很容易做大做强。
比如一家茶企,以“大班章”茶区为安身立命之根基,在上游营建原产地势能,就可以顺流而下,围绕“茶叶之都”进行快速高效的全产业链整合:其利用勐海的”制造之都”做大制造环节,利用昆明这个“信息之都”,做电商与宣传扩散,利用广州芳村的“流通之都”经营渠道,利用东莞的“藏茶之都”建立仓储交易体系……这家“大班章”茶企,就可以在短短数年内,迅速成长为有大名山原产地优势,仓储、宣传推广、电商与传统渠道优势的全产业链茶企。
茶企做大做强,需要原产地名山基地、制造、品牌、仓储与渠道加持赋能。单就品牌孵化而言,做特色品牌,我主张将生产基地放勐海,品牌推广与营销总部放昆明。要通过大仓储、大渠道发力,来做品牌,可以将市场营销总部放广州或东莞,然后在勐海注册公司,或建工厂,以证明自己是原产地茶企。勐海适合做原料、生产与仓储基地,要说做品牌与渠道的话,缺人与配套服务。
广州作为一线城市,最不缺人才,但这个城市形成了芳村大流通交易模式,大家都在找快钱,以卖茶为主。要不是帮别人卖,要不就是自已开茶店卖,很闲吗,帮你做赚钱很少的品牌孵化服务?所以,务实卖货赚钱的芳村,很难找到品牌服务人才。东莞也以存茶卖货为主,做品牌配套服务的人才少。
几地比较下来,昆明的茶品牌服务人才最多,文化梳理、策划设计、互联网、电商、媒体等品牌相关配套产业最发达。为什么昆明有孵化特色品牌的土壤?是被逼的!其地处产区与销区之间,可以说两边靠,也可以说两边不靠。在勐海可以玩资源,所以勐海为资源整合提供服务的人才多,比如料头、发酵师等。在广州芳村与东莞,身在大销区,坐享货源与销售网络优势,故从业者以存茶卖货为主。
只有昆明夹在中间,没有资源、货源与卖货优势,只好利用全省茶企,在昆明茶叶市场扎堆建市场营销总部的机会,为茶企提供品牌孵化服务。同时,利用昆明作为原产地集散地的优势,用互联网与电商连接全国。故,在昆明做特色品牌是很容易的,不缺品牌服务人才,可以“大名山+原产地工厂+互联网传播+电商+线下招商”运作全产业链品牌。
目前,昆明已经形成普洱茶特色品牌孵化基地。广州芳村与东莞也在转型,由存茶卖货赚差价,转向系统化的品牌与渠道服务,并由饱和珠三角转向经营全国新兴市场,从而掀起了“南茶北调”运动,即东莞仓储+广州芳村的大流通配送+北方新兴消费市场。
广州与东莞的转型是被逼的!
近年来,普洱茶市场红利消失,东莞的天量库存,面临巨大的出货压力,芳村海量茶店生意冷清,许多靠炒大益为生,使得大益成为2019年茶市唯一行情。故,东莞与芳村的从业者,要做比存茶倒货更高级的事,产业升级趋势明显,对品牌服务人才需求大。可以预计,不久的将来,芳村与东莞也会形成品牌孵化基地,即以“大名山原料基地+勐海工厂+仓储交易+渠道招商”为整合模式的全产业链品牌茶企。
就品牌孵化而言,昆明有文化与互联网优势,可以走精准圈粉的特色品牌之路。故,要打造特色品牌,可以到昆明建市场营销总部。当然,昆明是云南省会,云南的一些龙头茶企会把部分总部功能放昆明,从而使得昆明特色与一二线品牌并存。而广州与东莞,有大仓储大渠道大销区大资本优势,可以更容易做成规模品牌。这两地会形成“仓储交易+多品类产品集合”之规模品牌孵化基地。
不管昆明,还是芳村与东莞,都是在行业传统里打转,很难跳出旧有做品牌的逻辑。普洱茶产业升级,在传统势力之外还要寻找新势力,以创新与传统相结合的模式,打造新一代的品牌孵化基地。深圳作为创新之都,可以设立中国茶创新孵化基地,邀请茶企茶商入驻,提供人才与配套的品牌服务,打造茶品牌创新孵化的总部经济……
文/白马非马,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上一篇:普洱杂志:妙香云南
下一篇:余秋雨品鉴普洱茶:普洱茶变幻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