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杂志:风云际会的标号级时代 2024-02-18 17:33:23 作者:庄生晓梦 来源:普洱杂志 浏览:
风云际会的标号级时代
从1993年~2008年,15年,是一代人的距离,也是普洱茶的一个新的时代。是普洱茶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时代;
这15年里,谱写的是普洱茶的一段复兴史;
这15年里,普洱茶的定义和文化被重新构建;
这15年里,普洱茶的产值和消费人群都呈几何式增长;这是普洱茶风云际会的“标号级时代”。
1993年,影响了中国社会近半个世纪的“统购统销”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包括茶叶在内的大部分农产品、商品等都逐渐放开了市场,计划经济走到了尽头,民营经济开始蓬勃发展。而此时的普洱茶,也从一个寂寂无名,即使在原产地云南都鲜为人知的外销型茶品,开始回归大众视野。同时,随着“吉幸”“大益”“松鹤”等商标的注册、启用,云南茶的商标意识也开始觉醒。这一切都在为十几年后普洱茶市场的喷薄而出积蓄着势能。
而2008年,也是普洱茶发展历史上一个值得标注的年代,这一年《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正式颁布,意味着普洱茶有了权威的国家标准,这个标准一直实施至今,尽管小范围内存在一些争议,但是它仍然是实施最久,影响面最大的,也最权威的国家标准。它出现在普洱茶市场2007年的“滑铁卢”之后。当时的市场一片萧索,国家标准的颁布,不仅厘清了市场乱象,更是给发展初期,尚且稚嫩的普洱茶市场,立下了一根定海神针。
1993~2008年的“标号级”时代,是普洱茶在经历了百年断代后迎来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在这风云际会的15年里,普洱茶不仅从以香港、东南亚为主的外销市场转向了内销。同时,又在法国、德国、比利时、英国、意大利、波兰等欧洲市场及日本市场开疆扩土,“云南沱茶”(俗称“销法沱”)在欧洲的风靡,是那个时代的一颗璀璨明星。还有各类外观精巧的小包装普洱茶产品,也是日本商场里的抢手货。但那时都还只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只有在中国大陆这块巨大的消费市场上真正复兴的时候,普洱茶才真正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风云际会的标号级时代
从易武开启的普洱茶“文艺复兴”
“当年,只要喝起普洱茶,或是谈及普洱茶的历史文化,都会提及‘易武’二字,1980年初的茶票书籍,也会谈到‘易武’二字,这个名词,仿佛普洱茶界的皇家印信,可以和普洱茶画上等号。”这是台湾茶人陈怀远在《普洱茶录——易武的茶香岁月》一书里的一段话。可见,频繁出现在号级茶内飞上的“易武正山”很早以前就是台湾茶人心中的圣地了。
书中也记述了1994年,那一群来云南召开“中国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的台湾茶人第一次集体朝圣易武的经历。但那时候,易武镇上凋敝的景象令他们无比失落,易武早已失去了贡茶之乡的荣光,早已没有了茶马古道上马蹄声碎。那些号级茶的老茶庄全部无影无踪,整条易武大街,只有一个茶叶收购站,茶农只会交点毛料,连压制七子饼茶的技术几乎都失传了。
陈怀远在这次群体“朝圣之旅”之后,觉得意犹未尽,还未解开易武的谜团,他选择了重返易武。作为摄影爱好者的陈怀远,在易武拍下了无数珍贵的照片。要知道,在1994年,在这个中国边境的小乡镇上,照相机无异于天外来物。幸而陈怀远有意识地留下了那些宝贵的影像资料,让我们这些后来者,还能窥见易武在20多年的历史时空下的真实瞬间。而且,陈怀远之后也数次抵达易武及古六大茶山,数十年的茶山变迁也在他的镜头下渐次延展。
每次翻看《普洱茶录》一书,端详那些易武的老照片,对照今日易武的繁华喧嚣,不禁感慨这片茶叶带来的创富奇迹。不可否认,这帮台湾人的到来,为易武开启了一场“文艺复兴”。
当时,他们眼前的易武,关于普洱茶的历史文化早已难觅踪迹,幸而他们遇到了当时的易武老乡长张毅,他不仅曾经学过做茶,了解普洱茶的制作工艺,而且对易武的历史文化也颇有研究,他当时正在编撰《易武乡志》,其中《易武乡产业发展概况》的材料引起了台湾茶人们的兴趣,后来找张毅定制了96真淳雅号的吕礼臻便将这部分材料带到台湾印刷成小册子发行。没想到在台湾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很快,“易武”这个词,在台湾茶人圈里就如同诗和远方一般浪漫。
同期邓时海的《普洱茶》一书也出版,普洱茶在台湾开始热起来。台湾人开始去香港的茶庄买普洱茶,香港的茶商也嗅到了来自台湾的商机,无数的普洱茶,在90年代后期,从香港卖到了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卖到台湾的茶,要么是靠旅行团带货,要么就是去掉所有带中文字的包装出口。随着台湾市场对易武茶的需求日盛,香港、广东等地的茶商才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去到云南定制易武茶。才有了今天市场上那些经典的易武中期茶,比如:99易昌号、99绿大树、99大渡岗等等。
风云际会的标号级时代
改革阵痛下的万千星辉
1993年取消统购统销,对于国营茶厂来说,就像“哐当”一下,被打破了铁饭碗。过去茶厂都是按计划生产,省茶叶公司派发指令性计划,叫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但是,市场放开后,由于省茶叶公司常年累积了大量库存,价值数千万,那时候茶叶都很便宜,几千万的库存,数量惊人。所以,省茶叶公司为了清库存,有几年没有向国营茶厂下生产计划。
同时,省茶叶公司开始实行“模拟法人制”,各个部门也可以自己找茶厂生产普洱茶。一时间,几大国营茶厂都面临着经营困境,尤其是生产了大量经典7581的昆明茶厂,在90年代中期,由于效益不佳被解散,员工分别分流到了茶叶公司和云南茶厂。
在社会变革的阵痛之下,国营茶厂为了拓展经营,开始接受来自各地茶商的定制茶的生产。比如叶炳怀定制的“绿大树”系列,何氏兄弟定制的“白菜”“孔雀”系列等都是那个时期勐海茶厂的定制茶,到今天都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臻品,一片2003年的六星孔雀,如今的市场价格接近40万,甚至超过了一些印级茶。那个时期勐海茶厂的定制茶,有采用大益商标的,还有很多用的还是中茶标的包装绵纸,有些会应茶商需求在内飞或者茶饼里做些记号,比如加根红丝带、黄丝带、一片叶之类的,有些则是把中茶标的“茶”字换个颜色,比如紫印、黄印、橙印等。这些五花八门的定制茶,即使是生产者、经手人都未必能够清楚辨认了。此外,下关茶厂也生产了大量定制产品。
尽管这是一段颇有些混沌的时期,但是这是普洱茶市场繁荣的前奏,仿佛黑暗夜空中闪烁的万千星辉。这个时期的定制茶产品中,留存至今的,不乏大量精品之作,只是仍需甄选,进行价值评估。
风云际会的标号级时代
品牌意识的崛起
当国营茶厂从社会变革的阵痛期迎来民营资本的改制后,同时还有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的民营茶厂。这个时期,茶企开始注册各种商标,也有抢注老字号商标的。比如易武的百年老茶庄:福元昌、宋聘号、同庆号、同兴号、可以兴、车顺号、守兴昌等等,都被注册成企业品牌,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传承老字号的传统文化和匠心精神,逐渐成为很多企业的理念。
我们定义的“标号级”之“标”,取的是“商标”之意。也就是打破“中茶”商标一统天下的时代,各类企业的自有商标纷纷诞生,普洱茶的品牌意识开始崛起。但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商标,还有品牌之后的品质与文化,从商标到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很多商标已经消失不见,也有很多商标到今天成了真正的有价值的品牌,能够跻身普洱茶品牌价值榜单前列。比如澜沧古茶、勐库戎氏、龙润茶、七彩云南·庆沣祥、六大茶山、老同志、陈升号等等。当然,还有改制之后,引领普洱茶市场走向新纪元的大益品牌。
普洱茶的精彩与好玩,不仅在于口腔味蓄层面,还因为时间,时间不仅赋予了普洱茶的越陈越香,还因为普洱茶在时间维度的不断延展,与不断参与其间的人一起,交织着无数值得玩味的故事,让一杯茶汤里有了人与事的温度。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0年11月刊
撰稿_庄生晓梦\摄影_李天吴[除署名外]
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上一篇:方一知:广西归来话六堡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