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大倚邦传奇背后的故事
2024-05-29 16:17:27   作者:马哲峰   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浏览:

历经三年的艰苦磨砺,《大倚邦传奇》终于面世了。行知茶文化丛书第六册《大倚邦传奇》,副书名为《从倚邦到象明:四座古茶山的前世今生》。

马哲峰新书大倚邦传奇

历经三年的艰苦磨砺,《大倚邦传奇》终于面世了。

行知茶文化丛书第六册《大倚邦传奇》,副书名为《从倚邦到象明:四座古茶山的前世今生》。开篇名义,专文阐述倚邦与象明的承继关系,从前的倚邦,现在的象明,他们的命运都与莽枝、革登、倚邦与蛮砖四座古茶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大倚邦传奇》第一部分书写的是莽枝茶山,这是由莽枝茶山的历史地位所决定的,一言以概之“六山之源,莽枝茶山”,六大茶山的故事,要从莽枝茶山说起。

“莽枝茶山风云录”讲述了莽枝茶山进入汉文史籍记载以来三百年的历程。在老人们的记忆中为外界熟知的名字是“莽枝”,或者说“牛滚塘”。过去的莽枝八寨中,上四寨是曼丫、红土坡、安乐、秧林,寨寨都有古茶树;下四寨中除了董家寨,曼伍、曼洼、小寨在解放后划归攸乐,由此导致莽枝行政区域缩减,进一步坐实了莽枝茶山在六山中面积最小的名号。但这并不妨碍莽枝茶山坚实厚重的历史地位。

史籍中明确记载的古村寨有慢丫(今曼丫)、央列(今秧林),还有莽枝大寨、莽枝小寨,红土坡村民就坚称他们是莽枝大寨的后裔。莽枝茶山中,曼丫、红土坡、秧林与安乐,每座古茶村寨都有专文详述过往与现状。

曼丫关帝庙、莽枝三省会馆、牛滚塘五省大庙,功德碑记录了往昔商贾络绎于途的繁盛景象。每座村落的古茶园,以及古往今来的变迁,都被付诸文字,解读历史,记载当下。

《大倚邦传奇》第二部分撰写的是革登茶山,“茶祖圣地,革登茶山”,一句话就概括了革登茶山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六山各族人民笃信的茶祖诸葛亮,传说中留下的茶祖圣迹遗址,如今不仅竖立起了仰之弥高的茶祖雕像,还成为了入山寻茶之人的打卡热点。

“革登茶山风云录”爬梳文献,详述这座人文圣山风云变幻的历程。

茶祖孔明雕像屹立之处的祭风台属于石良子地界,听闻这座象明彝族乡唯一的基诺族山寨即将更名为孔明山村,这倒是与攸乐人(今名基诺)传说自己是孔明南征时丢落下的士兵后裔相契合。但石良子观音庙功德碑的记述,则印证了这里曾经是五省客商生存繁衍之地。

传说中茶祖孔明亲手栽种下的茶王树,如今只留下了一个茶王坑遗址,名字也改称更富文化意蕴的“茶祖地”。按照行政划分,茶祖地隶属于新酒房地界。在其辖区内,还包括革登老寨遗址,前人栽下的大树沐风栉雨枝繁叶茂,还有密林中的三省会馆遗址,听闻新酒房即将更名为革登老寨。

听闻相邻的新发寨村民不甘人后,也将更名为革登大寨。新发本是阿卡寨,寨名透露出茶山民族频繁迁徙的线索,原来的阿卡寨名本就有着非凡的意义。

值蚌是革登茶山连片古茶园面积最大的村寨,见证过一个家族的惨痛历史,如今都已经随风远去,只留下满山古茶飘香。

撬头山人只记得村民是蒲蛮人的后裔,自己民族服装的纹饰与别个村落不同。其实对照史籍记载不难发现,改土归流前茶山上的两大族群就是“窝泥”与“蒲蛮”,古老的历史随风消散演变成了模糊的民族记忆。

石良子、值蚌、新发、新酒房与撬头山,革登茶山每一座付诸笔端的古茶村落背后,都有着族群变迁的历史脉络,并将不断演变奔向未来。

《大倚邦传奇》的第三部分记述倚邦茶山。倚邦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广义上的倚邦,指称的是改土归流后设立的倚邦土司的辖区,包括莽枝、革登、倚邦与蛮砖四大茶山,其余三座茶山在过去的文献里都自称是倚邦下山,意思表达的很明确,就是与倚邦是上下级的关系。这也是本书定名为《大倚邦传奇》的来历,大倚邦涵盖的就是历史上倚邦土司的行政辖区,与广义上的倚邦含义相同。

狭义上的倚邦指的是倚邦茶山,主要指的是现在倚邦村委会行政区域管辖的村寨,也包括先是归倚邦村委会管辖,后来划出去的锡空、大河边、曼松与背阴山,至今其仍然属于文化地理上的倚邦茶山。

凡是赴倚邦寻茶的人大都会到老街走上一走,无论是沿途的道路交通指示牌上,抑或是进出倚邦老街竖立的地标石上,写的都是“倚邦古镇”。美国国会大厦图书馆藏的文献中有一幅珍贵的倚邦地图,上面清楚的标明“倚邦城”,这个才是符合历史的本来面貌。在清代改土归流设立倚邦土司后,作为行政中心,不仅是倚邦土司衙门驻地,同时营建有土司城。进入民国后,包括倚邦土司地在内改设象明县,也自然成了象明县城。所以,称作“倚邦古城”最为贴切。

大河边是倚邦众多村寨中最落寞的那一个,从山上到山下,历经了两次搬迁,一度丢弃了沿用逾三百年的旧名“架布”,最后连架布老寨的管辖权都旁落别家。好在已经申请改回原名架布,寨民也自发对老寨遗址进行清理。就如同架布曾经位列六大茶山之一,纵使作为村寨也地位非凡一样,正在逐步重回人们的视野。

毗邻的锡空名字没能改回去,原本叫作“嶍崆”,听说是有人嫌改名麻烦。还好锡空老寨还在,寨民还集资对老寨遗址观音庙进行修缮,附近的观音庙古茶园也得了恩惠。

弥补的名字没能改回去,这是比较令人遗憾的。组成弥补的村寨就包括细腰子,那是拥有近三百年历史记载的古老寨名。寨子拥有大黑山,这是倚邦身价最为高昂的小微产区之一。

麻栗树因其古茶园面积大,是故产量也傲视群伦。关键是拥有一棵“倚邦太上皇”古茶树,引得无数人纷至沓来。这可以说是能入选教科书的成功商业行销案例。

老街子不独有古茶园,还有修建茶马古道的功德碑,更有观音庙,揭示了茶山移民带来的信俗融合潮流。

河边寨地界的万年桥见证了先民筚路蓝缕开创基业的风雨历程,小茶园的古树茶是先民对后人的荫蔽与恩惠。

曼拱一组、二组与高家队连成一片,古茶园、民居与社房都如同相亲相爱一家人,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亲密的连成一体。这不独是有文献记载近三百年的古村寨,同样拥有倚邦身价高昂的大黑树林古茶园。多少人不顾旱季尘土飞扬的土路,一定要去大黑树林一探究竟。

茨菇塘是倚邦最边缘的村寨之一,人迹罕至的高山上还有一处五省大庙遗址,那里曾经是竜得土司地竜批小寨地界。就如同茨菇塘逾十万亩的浩瀚山林,茶山里潜藏了无数奥秘。

曼桂山属于彝族香堂人村寨,村子里的大树茶富有时代特色,寨民们亲切地称为“毛泽东茶”,那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产物。连同曼桂山与曼松的茶马古道保存完好的段落足有三公里,叫人不得不叹服先民给予后人的丰厚文化馈赠。

曼松,普洱茶皇冠上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曼松王子山,不独有动人的传说,还有被曼松人目为珍宝的古茶树,纵使数量极为稀少,也备受世人追捧。曼松寨门上铭刻的“普洱贡茶第一村”显露出曼松人满满的自豪。

六大茶山村寨兴建的寨门中,最为阔气的当属背阴山,飞檐翘角的造型,金碧辉煌的彩绘,无不彰显尊荣与奢华。寨子里还新建了观光栈道,供人游玩休憩。背阴山的古茶树都有身份证明标牌,傲娇的展示尊贵的身价。

锡空、架布、弥补、麻栗树、老街子、河边寨、曼拱、茨菇塘、曼桂山、曼松与背阴山,笔尖下流淌的文字,尽情挥洒书写出倚邦茶山村村寨寨的兴衰起伏。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倚邦茶山,那就是“贡茶圣地,茶号之源”。终清一代,倚邦土司每年定例承办贡茶。追根溯源,茶号最早诞生于倚邦。

《大倚邦传奇》第四部分写就蛮砖茶山。采访曼林村委会下辖的曼林、高山与小曼乃时,道路的泥泞坎坷留下了最深的印象,现在部分修通的象仑公路正在扭转局面,待要到象仑公路完全修通才会彻底改观。曼林不仅是象明乡四山,勐腊县五山,甚至可以说是古六山中保存最为完好的连片古茶园。这个同样有着辉煌历史的三百年古村寨,在破四旧期间彻底荡平了旧有遗迹,以至于文物荡然无存。相邻的香堂人村寨高山的古茶园与曼林山水相连,习惯上叫曼林高山。直接设定高山,导航会把人带去易武高山寨。香堂人小曼乃寨子不为外界所知,类同的情形还发生在瑶族洪水河寨子,洪水河还新修了寨门,期望有更多人知晓,两个寨子都有森林茶三岔箐,免不了会有纷争。

从象明乡驻地大河边一路上行,沿途是曼庄村委会各个村寨。首先途经八总寨,老人家讲述了当年老树茶园改造,蛮砖人以“老祖宗留下的茶树不能砍”为由保留下古茶园,从而给子孙后代留下福荫。小曼竜、新曼拱都声称拥有森林茶桃子寨。有趣的是当年大都是没有分到古树茶地的上门女婿们发掘了森林茶桃子寨的资源。

外来的茶商聚族而居,蛮砖茶山向有“三丰四卫独一权”的说法。江西籍客商丰家的后裔分布在小曼竜、曼庄和么连寨。曼庄向来都是蛮砖茶山的中心大寨,不仅有六大茶山现存最早的蛮砖会馆遗址,还有六大茶山最早修建的茶马古道砍懒段,功德碑就是确凿无疑的佐证。曼庄村民集资新建了一座寨门,听闻要把名字恢复成历史上沿用已久的蛮砖寨。

落水洞和曼迁是比邻而居的两个香堂人寨子,以前老寨就连在一起,古茶园亦是连成一片,搬迁到新址后还是路上路下目光所及。曼迁古茶园修建有观光道,一路走进去三公里都是古茶园,古树茶的产量在蛮砖茶山首屈一指。

纳竜坝傣寨位于山间盆地,它是象明乡四大茶山中唯一拥有古树茶的傣族村寨。纳竜坝人自称为汉傣,古老的族群记忆日渐消逝。纳竜坝身世之谜的背后,是车里宣慰司时代开启茶山历史进程的发端。

瓦竜人承继了业已消逝的曼崂寨先民留下的古茶园,重修了一段茶马古道,而且拥有象明四大茶山中山水形胜的自然资源,世外桃源般尚未开发的旅游处女地。

历经数年的修修停停,连接象明至易武的公路终于修通,再不复往日的艰难险阻,过往的寻茶之路的艰辛随即成为一段凝固在文字上的历史。

曼林、小曼乃、洪水河、八总寨、新曼拱、曼庄、么连寨、落水洞、曼迁、纳竜坝与瓦竜,一座座古茶飘香的村寨,一篇篇落笔生花的文字,绘就蛮砖茶山古往今来的社会生活图景。

“蛮砖茶山,商茶之源”,这是对其历史地位的精准概括。六大茶山现存最早的蛮砖会馆遗址,最早修建的茶马古道砍懒段遗址,留存至今的功德碑无言地诉说往日的辉煌历程。

莽枝、革登、倚邦与蛮砖四座古茶山,我们用脚步丈量大地,遍访四十座古茶村落,我们用文字解读历史记录当下。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茶山的珍贵历史,今人为后人留下茶山变迁记述。从古到今,一代又一代人们,辛勤地在茶山这方热土上耕耘,笔耕不辍记录茶山的风云变化。这就是一个民族的血脉赓续,这就是一种文化的生生不息。

《大倚邦传奇》的面世不是一场茶文化工程的终结,而是置身时代浪潮的茶文化实践发轫。接下来,我们即将开启新的茶文化征程,邀约参与《大倚邦传奇》一书茶文化工程的茶乡父老乡亲们,以及关心茶山事业的同道师友们,共赴一场普洱茶文化的盛典,相聚倚邦,共襄盛举。而后,我们将会背负茶乡人的深情厚谊,唱响那首歌“象明就是不一样”,唱响“倚邦贡茶走远方”。把象明彝乡四大茶山的古树茶香带往广阔的天地,使五湖四海的爱茶人都能够品鉴到名遍天下的普洱,不独有卓绝的旷世风韵,更有茶山人民的深情厚谊。

作者简介:马哲峰,著名茶文化学者,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双版纳普洱茶历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勐腊县首届普洱茶文化传播大使,“行知茶文化丛书”编委会主任。所著《普洱寻茶记》《读懂中国茶》《普洱六山记》《寻味普洱茶》《读懂普洱茶》《大倚邦传奇》等,连年荣登茶媒体推荐阅读十大茶书榜单。曾荣膺《普洱》杂志优秀撰稿人,荣获河南茶叶流通领域发展二十周年杰出贡献奖,荣获创新中国茶百佳创新人才奖等。《人民政协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专题报道。

图文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热词搜索: 大倚邦传奇 倚邦古茶山 象明古茶山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上一篇:普洱杂志:六大茶山,演变寻踪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