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义说88青的香港故事 2024-06-17 17:30:45 作者:黄贞贞 来源:普洱杂志 浏览:
陈国义先生
说88青的香港故事
2020年9月15日,“八八方砖”新品发布会在昆明召开,这是陈国义亲制的一款希冀延续“八八青饼”传奇的全新力作。新品发布会后陈先生再次走访了云南几大茶区,在6天后做客《普洱》杂志编辑部。
简短的交流之后,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向他询问起关于88青的故事,72岁的陈国义先生,虽然满头银发,但是精神矍铄,说起话来思路清晰、声如洪钟、底气十足。他声情并茂地将他的事茶经历和有关88青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初遇“88青饼”
1992年的一天,有一个叫陈强的人造访茶艺乐园,他自称是勐海茶厂的驻海外的推销员。他拿了两片7542来推销,上面写着“云南七子饼”,说是普洱茶。
陈国义很疑惑地说:“不会吧,怎么我们香港几十年都没有见过这种发绿的普洱茶啊?普洱茶不都是咖啡色的吗?”陈强说,这个茶是没进过仓的。当时陈国义连“进仓”是什么意思都不懂。
他把那款7542按自己的方式泡来喝,当时整个口腔都是芬芳、爽甜、生津,茶汤的滋味久久地挂在唇齿间。直到泡到第七泡,仍有余香。继续泡下去,尽管茶味越来越淡,但是茶汤仍然是甜爽的,像汩汩直流的泉水一样有活性,他觉得这是天赐的好茶。他问价格,陈强说,零售的话10块一片,如果全要的话,处理价7.8块一片。
问他全部有多少,答曰:大约20吨。陈国义完全没想到会有那么大的量,他对20吨究竟有多少也完全没有概念。陈强说:“目前的存货一共是350支(每支12提=84片)左右。”随即目测了一下陈国义的店铺说:“20吨可以把你的房间全部填满。”
陈国义算了一下账,这款茶7.8块一片(357g),一斤(500g)的价钱也才10来块港币,要知道那时候市场上好的龙井每斤都是400块港币一斤。相比之下实在是太便宜了,关键是七泡有余香,龙井两三泡就没味道了。20多吨算下来要30多万港币,他有意将这批茶全部拿下,但是眼下现金不够,仓储也是问题,于是他就和陈强谈判,分三批购入这批茶,前两年每年发10吨茶,第三年剩下的全部发过来,货款也是分三批支付。他想着每年卖掉一点,就有空间存放之后的茶了。
“88青饼”之命名
第一批茶10吨,1993年到了香港,但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几年下来,他连10吨的1/10都没有卖掉。因为这种青青绿绿的茶,没有人承认它是“普洱茶”。于是他想办法,把这个茶编入到茶艺课程中,并且研究了最适合的冲泡法:减少一半的投茶量,用90℃~95℃的水冲泡,5秒出汤,泡出来又芬芳、又清甜、又生津,规避了云南大叶种茶苦涩味种的特点。慢慢就有人接受这款茶了,开始有了销路。
但是问题又来了,那时候出口到香港的“云南七子饼茶”不论生熟,包装都一样。陈国义陆续收到了学员的投诉:说在外面买的“云南七子饼茶”和他的茶味道不一样。因为学员们按照那个包装纸去别的店买茶,但是其他店的茶基本上都是入过仓的,有些则是熟茶。
所以,陈国义想到必须赋予这款茶一个身份,因为全香港只有他的茶是这种味道的。“茶艺乐园”开业那年是1988年,而且陈强告诉他,这批茶是勐海茶厂1988年生产的,他灵机一闪,就有了“八八青饼”之名。
他亲笔把“八八青饼”四个字写在了茶饼上,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后来还贴上了“干仓之味”的LOGO。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标识。“八八青饼”这个名字风行茶界,那是后来的事情了。88青从1993年的80块一片,每年涨点价,85、95、120块,到2003年已经卖到580块一片,10年涨了七八倍,这是以前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在过去的杂志中,我们提道过,香港的茶叶市场是泾渭分明的,分头盘商、二盘商及各个茶行、茶庄,他们只能逐级向上拿货,不能僭越,而且在香港茶叶协会的统一领导下,结成一个团体。但是陈国义和陈强都不属于这个团体,所以,很难占领传统市场中的一席之位。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说到陈强1988年就通过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拿到了库存里的这一批7542,但是到了1992年,仍然卖不掉。而陈国义在当时也不是传统的茶商,属于新派茶庄,他上面没有二盘商、头盘商。所以,他们的相遇,既是偶然,更是必然。
88青的干仓之味
88青之所以能够缔造传奇,根本原因在于,这是一批“不走寻常路”的7542,它不是通过传统渠道到的香港,到了香港,也没有被传统茶商采用惯常的处理方法:入“湿仓”。
当21世纪初,普洱茶在中国内地复兴之后,新兴的消费者对传统港仓茶的风味接受度不高,反而没有入过湿仓的88青,成为一股清流,广受市场追捧。于是普洱茶市场有了之后关于“湿仓”与“干仓”的争论和探讨。总体而言,市场发展至今,“干仓”普洱茶已成了主流。
说起88青饼的仓储问题,陈国义说,1993年,第一批10吨茶到货,还是比他预想的多得多,店里只放得下一部分,留一个过路的通道,剩下的他全部放在家里,一楼、二楼把能放的空间都堆满了。第二年10吨茶又来了,但是之前的茶根本就卖不出去,怎么办,一点存茶的空间都没有了,真是让人头疼。后来,他想到去租个公仓,就是在大型仓库里租一部分空间来存茶。
5年之后,会计告诉他,这几年下来这个茶放在仓库的费用,比买茶的费用还要高。这让他大吃一惊,怎么会呢?会计算给他看,仓库的租金加上搬运工的劳务费(每件茶搬进去20块,提出来卖又是20块),5年总共花掉60多万。陈国义看着账单,非常郁闷,这批茶买进来30多万,几年都没卖掉多少,竟然已经让他亏损了几十万了,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卖掉它们?今后到底要怎么处置它们?
刚好那一年遇到香港97回归前的移民潮,很多要移民的人都在结束生意,把自己的工厂和楼房卖掉,所以房价也比较便宜,陈国义就选了一栋靠近山边的工厂大厦8楼一间300多平方米的房子,花了30来万买下来作为仓库,安置这批茶。
为什么选择大厦8楼的房子作为仓库呢?其实这不是偶然。自从陈国义接手了这批7542以后,就开始了对普洱茶的研究。普洱茶究竟有什么魅力,让那么多香港人每天都要喝,所以他想仔细调研一番。有一次他打电话给一个茶叶批发商,称自己是台湾人,想买一点好的普洱茶。对方就带他去自己的茶仓,他的仓库在一个离岛上,需要坐船过去。
上岛一看,是一个用红砖盖起来的一层楼的房子,他打开仓库门自己先走了进去,陈国义在外面看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见,就很好奇,跟着走了进去,结果他一踏进大门,一股臭味扑鼻而来,他吓得退了回来,在门口深深呼吸新鲜空气。他没想到香港人每天喝的普洱茶,就是放在这样发臭的地方。他告诉自己,我的茶一定不能放在这样臭的地方。
所以他选择了工业大厦8楼相对干燥、清洁的房间作为仓库。而“干仓”的概念也开始在他的心里根植。故此他后来到内地注册的公司品牌名称就叫“干仓之味”。
在黑暗时期救命的88青
2003年非典暴发,香港经济受到重创,尤其是餐饮行业,每天有十几家酒楼关门,包括茶行业也无法幸免,所有入口的东西都很难做,生意一落千丈。
当时陈国义在香港有7家店铺,租金压力非常大。他把自己所有的物业包括仓库都抵押给了银行,贷款给员工发薪水,员工每个月只发一半的薪水,差不多大半年时间,一直都没生意,很困难,他自己半年没拿一分钱的薪水。
那段时间简直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支撑到了2004年底,实在是难以维系了,他甚至劝员工自谋生路。
那段时间,他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他自问:我那么努力做茶,这么环保、健康的产业,为什么老天要把我从天堂一下子带到地狱呢?他回忆起那个黑暗时期,他说,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
2005年2月,他接到一个电话,问:“陈先生,听说你仓库里有一批生普,你卖不卖啊?”在此之前,陈国义从来没有大批量卖过茶,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少量零售。他接到这个电话,激动不已,对着电话大声说:“卖,卖啊!你快来看!”挂上电话,他还以为自己是在做梦,这简直是救命啊!
当时店里的88青售价588元一片,因为急需现金,陈国义以200元每片的价格批发给了这位送上门的救命恩人。后来陆续有很多人来到他的仓库买茶,有台湾人、广州人、福建人、香港人来买,甚至当年卖他茶的陈强也来买。他从200元一片起卖,最高卖到250元,一个月内,卖掉了仓库90%的茶,拿到了300多万的现金,刚好抵消了之前所有的债务。哇,那一瞬间,天空都晴朗了,无债一身轻的感觉太爽了!
如果那个时候,陈国义知道这批茶在20多年后卖到10多万一片,不知当时会如何抉择。但是在人生最黑暗的时期,解救他的竟然是这一批滞销多年的普洱茶。
人生的际遇总是那么无常且处处充满惊喜。多年以后,陈强再次遇见陈国义的时候,谈起当年买卖88青的事儿时,陈强还忍不住哈哈大笑说:“你当年买下那批茶的时候,我真的觉得你就是‘傻子’,所有人都不要的茶,只有你要了。”可是,时光荏苒,物换星移,今天再让陈强来说,到底谁才是“傻子”呢?
也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那20多吨7542不是被陈国义这个新派茶商悉数收购,而是和其他7542一样,进入了传统的港仓,那么后人就体验不到干仓普洱老茶的迷人魅力;如果不是因为陈国义遇到困境,那批茶被那么多人买下,靠着大家的共同传播,这批茶的名气也不会像今天这样炙手可热,达到今天的市场地位。这是一段充满偶然与必然的不可复制的普洱传奇。
今天“88青”的概念已经不断被市场放大,1989年、90、91、92年的7542都被市场称为“88青”,但陈国义从来不承认,他只认可自己曾经那20多吨7542是88青。
尽管88青的生产年份不在“标号级”时代的时间范畴内,但是这款茶,从走进陈国义的生命,到完成逆袭之路的过程却是在标号级时代里完成的,它的传奇故事也是普洱茶复兴历程的缩影。
节选自《普洱》杂志
《亲历者说88青的香港故事》
撰稿_黄贞贞/供图_陈国义[除署名外]
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上一篇:行知茶文化讲习所:清代倚邦与易武土司的名分与地位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