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峰读《普洱贡茶——清代六大茶山的崛起与衰落》 2024-12-21 21:08:48 作者:马哲峰 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浏览:
原标题:普洱贡茶的辉煌篇章,妙手串成的珍珠项链丨马哲峰读《普洱贡茶——清代六大茶山的崛起与衰落》
冬日的西双版纳暖意洋洋,正是一年中最适合读书的好时节。收到李路老师自昆明快递发来的新作,书名为《普洱贡茶》,还有个副书名《清代六大茶山的崛起与衰落》。
厚厚的一本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不独是指书的重量,亦是指这本书的内涵。如果爱茶的您读了这本书,想必会同意我的看法。习惯性的掀开书页低头嗅闻一下,新书散发出油墨的清香,这是我多年来读纸质书养成的习惯,内心不由发出赞叹:“这书的选纸、印刷都是用了心的。”当然,这也意味着更为高昂的成本。
说句实话,近几年很少去看茶书。缘由特别简单,在过去二十多年期间,我收集的茶书足有上万册之多,其中真正值得收藏与反复阅读的茶书少之又少。多数都是泛泛而谈的通俗读物,不是说这样的茶书不值得读,而是自身有了更高的需求。
在所有的茶书类别中,普洱茶书最为引人瞩目,其一是数量多;其二是内容丰富。李路老师称:“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普洱茶历史文化已经成为一门显学。”回顾当代普洱茶书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早期的论文集,到后来的老茶图册,再到普及读物,继而是山头茶指南,一波接一波的热潮。其中有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就是从茶学向历史的演变,不断有专家学者将普洱茶研究推向更加宽广与精深的领域。
仅以汉文典籍记载来看,六大茶山拥有无可辩驳的重要地位,同时拥有普洱茶的发源地、普洱贡茶的采办地与普洱茶号的诞生地三重光环,由此,成为了众多普洱茶友心目中的圣地。伴随当代普洱茶热潮的兴起,人们纷纷涉足六大茶山寻源问茶。六大茶山的茶让无数人为之倾心,六大茶山的历史更是让人为之着迷。
乾隆六年(1741)古碑上所刻六大茶山
概略而言,探究六大茶山历史有几种途径:其一是典籍的记载;其二是档案的记录;其三是文物佐证;其四是民间传说。究其表现来看,也经历了不断演化的过程。早期的书写大多不加分辨的将典籍的记录一股脑儿作为史实,历经不断地沙里淘金,一些明显的谬误已经被驱逐出信史,李路老师在这方面着力尤深,为澄清六大茶山的历史原貌贡献良多。学者们的不断努力,将散落在各处的档案加以搜集,成果日丰。在这方面,李路老师所作的努力值得推崇与赞赏。按照他在书中所说:“近二十年来搜集的成果。”这也正是本书中最为精彩的章节,据我所知,有些都是首次披露。文物蕴含的历史价值,不断得到更为深入的探讨,本身也成为重要的佐证。民间传说的意义不可小觑,李路老师书中所提到的数据,亦有印证民间传说的真实性,但传说本身更需要加以审慎的真伪辨别。
李路老师的新作出版,与我而言是期盼已久的一件事。书名《普洱贡茶》,实际上本书的内容更为广博,不仅浓墨重彩的书就了普洱贡茶的辉煌篇章,而且涉及普洱文化、普洱茶号、茶马古道、普洱厘金等领域。副书名《清代六大茶山的崛起与衰落》也不能涵盖本书的宽广,六大茶山、思茅、江城、蒙自,以及老挝丰沙里、越南莱州,乃至法国巴黎世博会。究其源点仍出自于六大茶山,究其脉络则根在普洱,李路老师妙手将其串成珍珠项链,敬献给无冕之王普洱茶,其中最耀眼的当属最大、最亮的那一颗——普洱贡茶。
巴黎世博会中国馆绘图
六大茶山普洱茶的历史,约略划分为三个时期,细分为六个阶段。清代的普洱茶信史可划分为元江府管辖时期与普洱府管辖时期。这个时期的普洱茶大事件,此前多有人语所涉及。不同的地方在于李路老师的讲述更为细致,诸如吴三桂开茶马互市,改土归流后茶山的动乱,无不显示出这一点,甚至有时略显冗长。精彩的华章在于对张汉、戴淳诗文的解读与评价,认为其对于构建普洱茶文化功不可没。晚清至民国的海关史,以及厘金史,都属于专门史领域,李路老师博采史料,将六大茶山及普洱茶的历史研究领域拓展到了更为宽广的领域。民国时期的六大茶山历史,大致可分为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管辖时期及改设县治时期。名为书写清代六大茶山历史,实际上李路老师的笔端已然延展到了民国时期,其中书写末代倚邦土司、易武土司的的章节尤为值得珍赏。据我所知,李路老师的六大茶山民国史话已经书写完毕,期待赓续华章。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六大茶山,可以分为计划经济时期及市场经济时期。尤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六大茶山,现下的研究远远不够。涉及当代市场经济时期的六大茶山,深度与广度仍然有待开拓。这就是六大茶山的魅力,经得住经久不息的研究与书写,就如同六大茶山的普洱茶一样,余韵悠长。
李路老师新书的着力点如其自述:“利用历代官方史料流于疏浅、挖掘不深”,反过来讲,这恰恰那是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历代官修史志为主线,辅以广为搜集而来的珍档加以印证。李路老师期望正本清源,将普洱茶建立在可证信史的基础上。这无疑是值得击节赞赏的宏阔愿景及长期躬身探寻的茶文化长征之路。所幸,在这条路上,李路老师并不孤单。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的面貌非常丰富多样。纵使官方史料,为了粉饰自身,多经裁剪,未经比对亦不可尽信。在这方面,史志的价值不如一手档案。自宋代欧阳修始创金石学,成为传统史学的正统。六大茶山遗存的碑刻文物,正属于金石学的范畴。自民国时期王国维始创历史研究二重证据法,此后传统金石学逐渐被纳入现代史学的范畴。私家著述笔记,其价值更要加以考订。引人瞩目的是逐渐有民族学、人类学家尝试涉足六大茶山,田野调查与口述历史都需要更为科学的运用,其本身的价值不容忽视。毫无疑问,面向未来,研究与书写普洱茶,将不仅仅是茶行业专家学者的分内事,更会有人文学者不断去深入探究。
乾隆《蛮砖会馆功德碑》(蛮砖寨),马哲峰摄
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的专家学者不断走进六大茶山,探究普洱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普洱茶的历史面貌逐渐变得清晰与鲜活,普洱茶文化的构建领先于当下的时代,更朝向充满希望的未来大步前进。
在当下已经出版的普洱茶书籍中,李路老师的新作《普洱贡茶——清代六大茶山的崛起与衰落》当属普洱茶友案头必备的工具书,通读此书可以知悉普洱贡茶的秘闻,可以揭示六大茶山兴衰起伏的历史密码。
品六山普洱,读《普洱贡茶》。奇茶妙墨俱香,愿与诸君共赏。
马哲峰老师简介:马哲峰,学者,作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普洱茶协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专家,西双版纳州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员,西双版纳普洱茶历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西双版纳州作家协会会员,勐腊县首届普洱茶文化传播大使,“行知茶文化丛书”编委会主任。所著《普洱寻茶记》《读懂中国茶》《普洱六山记》《寻味普洱茶》《读懂普洱茶》《大倚邦传奇》等,连年荣登茶媒体推荐阅读十大茶书榜单。曾荣膺《普洱》杂志优秀撰稿人,荣获河南茶叶流通领域发展二十周年杰出贡献奖,荣获创新中国茶百佳创新人才奖等。《人民政协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专题报道。
图文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上一篇: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茶马古道易武山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