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付亮:3500亿元“茶叶蛋糕”来了,你凭什么瓜分?(一) 2021-09-16 00:32:13 作者:谢付亮 来源:谢付亮国学茶馆 浏览: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9月10日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到2025年,茶园面积稳定在现有水平,茶产业科技贡献率达65%;干毛茶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茶叶出口额达到25亿美元,培育若干个年销售额超20亿元的大型现代茶产业企业集团;茶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茶文化大力弘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很显然,参照设定的目标,至少有3500亿元的茶蛋糕等待着茶企来瓜分!
那么,靠什么来瓜分?
自然是靠营销!
而营销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品牌!
但是,如何做品牌呢?
基于《推心置茶——大转型时代的22条茶业商规》一书的阐述可知:品牌之“品”,恰好三个“口”。要成功塑造茶叶品牌,就要抓住三个“口”。
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将重回“村落时代”,不仅信息传播飞速,更重要的是每个消费者都有自己的说话渠道,“纸里包不住火”,大大小小的“品牌内幕”都将越来越透明,品牌制胜的法则也跟着快速回归,要做品牌就必须紧紧抓住三个“口”。
第一,“口吻”,即,你以怎样的姿态和方式与消费者交流。
例如,大人对小孩讲话是一种“口吻”,丈夫对妻子讲话是一种“口吻”,领导对员工讲话是一种“口吻”,孩子对老师讲话是一种“口吻”,专家站在台上讲授《用免费资源快速做强品牌》是一种“口吻”,品牌与消费者交流也要有一定的合适“口吻”。
换一种说法,就是要找到品牌的合适位置,包括我是谁,我要到哪去,我怎么去,我有多少优势来支撑我去“目的地”。在远卓品牌策划公司看来,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站在消费者角度去思考,充分利用好各种有益的免费资源。互联网时代,免费资源更多,做品牌也更需要想方设法去深度挖掘多种多样的免费资源。
具体怎么做呢?这不是一篇文章能够彻底讲清楚的,但谢付亮建议你无论怎样都必须站在足够高的“高度”上。这就像你站在平地上,你很难看到整座山以及四周的风景,若是你站在山顶上极目远眺,自然可以“一穷千里目”,一览众山小。
例如,远卓品牌策划公司有个习惯,在品牌定位方案出来之后,我们会带着客户“故地重游”,重新审视之前司空见惯的现象或资源,或“看山游水”,或“读史观人”,或“品茗怀旧”,都会让客户立即产生一种焕然一新、喜出望外的感觉,惊叹原来这么多免费资源都被自己忽略了,幸好及时觉悟并有效利用,让其尽早在品牌营销过程中发挥作用,促进目标客户更加快速地认知品牌并认可品牌,最终愿意为品牌买单,比如,在服务白芽奇兰企业时创造了阳明奇兰、黄金奇兰、林语奇兰、语堂奇兰等品牌。要知道,白芽奇兰主要产自平和,该县由王阳明奏请朝廷批准设置,林语堂的故乡就是平和,
刚刚说的是“有形的高度”,更重要的“高度”是“无形的高度”。举例来说,在中国茶叶行业,茶和文化已是孪生兄妹、形影不离,做强茶叶品牌自然要整合利用文化元素,然后基于茶叶品牌的实际情况,找到二者的内在关系,将其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一起去服务消费者、造福消费者。
在这一过程中,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多少帝王将相、多少经史子集、多少悲欢离合、多少琴棋书画,这里面蕴藏着大量珍贵的免费资源可以整合利用。当然,国外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也必须抱着开放的心态,巧妙整合利用并择机注入到品牌里面,让品牌优势极速增加,从而快速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促进销售成交,保障品牌成功。
例如,“白茶娶妃”事件就通过茶叶与咖啡的“争战”,为安吉白茶乃至两类“白茶”(传统意义上的白茶以及实为绿茶的“白茶”,安吉白茶就是后者)创造了上亿的品牌传播价值。
第二,“口感”,这是个形象的说法,即,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和购买之后的真实感受,也就是实实在在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这一点至关重要,堪比一个品牌的“心脏”,绝对不能出问题。
以餐饮为例,也许我们在吃的过程中感觉还好,但在互联网时代这还远远不够,还要看吃了之后的感觉,例如,杭州有一家很有名的连锁面馆,我们慕名而去,吃完后一整夜都没睡好,可想而知,里面放了多少味精或其它不该有的添加剂。
这当然与我们早已在家里杜绝味精鸡精有关,否则,也不会对味精等添加剂如此“过敏”,但无论怎样,这样的“口感”已经令我们望而却步,果断放弃这个品牌。虽然我们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没有去网络上发点评的习惯,但总有人会发布自己的点评,长此以往,若不及时调整产品品质,追求健康的“口感”,这样的“口感”自然会令越来越多的顾客失望,乃至摧毁初具影响力的品牌。
再举一个“口吻”好但“口感”差的例子。有一家面店装修简单,价格远远高出同类店铺,生意却很好,门庭若市,因为其特色鲜明、直插人心的“口吻”,不仅“不放味精”,而且“用矿泉水煮面”,的确非常吸引人,过目不忘。第一次尝鲜后,除了发现矿泉水不是真正的矿泉水之外,我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就信以为真。吃完饭后,嘴巴没有明显的“口渴感”,的确不错,更加信以为真。后来,我们一有机会就带着亲朋好友或同学去尝鲜,直到有一次带着做餐饮的亲戚去吃,这样的节奏才戛然而止。
为什么呢?
亲戚在品尝几口之后,就立即断言说面里放了鸡精等调味剂,我感到很诧异,仿佛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就直接找老板“核实”。老板倒是十分“坦诚”,答案让我很吃惊很失望,想必你也猜到了。老板说,我们放了少量的鸡精……“言行不一”的“口感”自然会更加令人失望,因为,品牌背后有太多看不见的东西,如果都这么不靠谱,又如何令消费者放心呢?再想起这家面馆用“纯净水”当作“矿泉水”,消费热度立即断崖式下跌。
第三,“口碑”。这个不用解释,有真正好的“口感”,即好的产品品质、服务品质,并且能够在较长时间能都能令消费者拥有舒适的消费体验,不产生“后悔”的感叹或感觉,同时又有一种强烈的冲动与亲朋好友分享这种消费体验,那么,这样的品牌自然会有越来越好的“口碑”。
现在,中国经济加速转型,中国品牌也正处于大换血、大转折、大升级的重要历史阶段,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只要企业能够以合适的“口吻”来展示品牌、传播品牌,同时以实实在在的品牌质量确保“口感”经得起时间考验,“口碑”自然会越来越好,品牌的市场空间也会越来越宽阔。
例如,《点茶成金》《指点茶山》《茶翅高飞》《推心置茶》《卖茶你要这么说》等图书就是靠口碑创造了小众图书的销售奇迹。
谈完了“口吻”“口感”和“口碑”,必须强调,只要心怀敬畏和谦卑,怀抱一颗认真负责的心去做事,任何一个品牌都可以挖掘到足够多的免费资源,以构建自己的品牌优势,并且都有适合自己的“口吻”“口感”以形成越来越好的口碑。但决策者要把握好看问题的角度。这就像在你的身后放一吨黄金,你若不懂得转身,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一个方向,那么,一吨的黄金永远不会成为你的品牌资源。
例如,在中国茶叶行业,很多茶叶品牌都在捧着金饭碗讨饭,放着大好资源不用,愣是去瞎编乱造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倘若能多换换角度,多一些有高度、有深度的思考,这些品牌就能发现更多的优势,然后持续不断地将优势注入到品牌及相关产品和服务之中,让品牌更加丰满、产品更具魅力,同时借助互联网传播工具,让目标客户快速知道品牌优势,并在销售沟通中充分展示品牌优势,那么销售成交和品牌成功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归根结底,一切品牌都要重视一个事实,互联网让品牌信息和消费反馈都有了无处不在的“出口”,好事坏事都很容易“传千里”或“被搜索到”,品牌之“品”必须是“口吻”“口感”和“口碑”的有机统一体,必须步调一致、前后一致、言行一致。
这一事实将日益被强化,品牌致胜必须重视,相反,忽略这一点的品牌必死无疑,也就无需再谈瓜分3500亿元蛋糕之事了!(未完待续)
作者:谢付亮,图文来源:谢付亮国学茶馆,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