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峰:普洱寻茶记·凤庆
2021-10-21 23:23:13   作者:马哲峰   来源:爱普茶网    浏览:

今年春天,锦秀茶尊釆了十公斤鲜叶,拍卖了一千零六十万元。瞬间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与热议,之后又复归于平淡。

1060万锦秀茶尊

本文图文内容系马哲峰老师授权爱普茶网发布。

梦沉不闻风雨声,晨起惊觉云雾绕。从入住的华耀大酒店十楼向窗外眺望,双江县城,地处四面环山的盆地中,傣语称为勐勐坝子。自从事茶后,素喜清静,最喜欢这种静谧的小城。

上午十点,驱车离开双江,沿着214国道经勐库前往临沧市区,在圈内乡过了一个检查站。行至临沧机场,转上机临高速公路。立马觉得行程加快了许多,即便如此,从双江至临沧市的70多公里行程,也花去了一个半小时。

进入市区后,在导航的指引下直奔临沧市博物馆,扺达后发现新博物馆正在建设之中。于是奔赴凤庆方向。车出市区的路上,前方一辆车突然刹车左转,我们的车辆立即靠左避让,后排的车门突然打开,几乎在刹那间杨林一把将车门关上,堪堪错过前车。这个小险情提醒我们行车途中锁好车门的重要性。

上高速之前,换由小雅来开车。高速公路的护栏都是崭新的,意味着刚刚通车不久。行至距云县半途,前方高速尚未通车,我们便从掌龙收费站下高速,转上祥临公道,立即遇上了第二次防疫检查。这是段二级公路,中途还有一个13公里长的下坡,小雅开车,恰如其名,十分文雅温重,这样蛮好,后面的两个人都睡着了。

进入云县地面,第三次防疫检查。然后从城边直接又上高速了,从云县至凤庆这段高速,少有车辆,笑着对小雅说:“这个是你的专属高速,开车跑吧!”看导航凤庆有两个高速口,一个是凤庆南,另外一个叫滇红,合起来刚好彰显凤庆的特色,就连路过的隧道口,墙面上都是红茶工艺绘画。从滇红口下高速,第四次防疫检查,工作人员扫了一眼后排,脱口而出:“小马老师!”虽然戴着口罩,仔细一看,原来是以前在六山凤庆茶厂工作的一个小伙子,查验健康码后,放我们通过。

1060万锦秀茶尊

已经到了中午1:30分,我们在路上找了一家清真小吃店,每人吃了一碗米线,填饱肚子后,便前往红茶城去见一位茶农朋友。朋友名叫韩凤昌,他是锦秀村民,早年便认识。喝了一杯茶后,看时间尚早,韩凤昌开车载我们去看他们村里的锦秀茶祖香竹箐大茶树。

从凤庆县城出发,出了城便开始沿着山乡公路凤腰线爬坡,道路逼仄狭窄、蜿蜒起伏,开车走这样的路,既费时且耗精力。好在韩凤昌常年往返这条路,开着他的长城哈弗越野车,驾轻就熟的一路飞奔。

边走边聊,1982年出生的他,早早成家,养育有一双儿女,大儿子19岁在昆明读大学,小女儿在城里读初中。夫妻两人在城里租了门面房,边做生意,边照料女儿。

韩凤昌自家的大茶树只有四棵,早年间又从别家那里租了三十多棵大茶树,承包期都是十年,其中最多的一家租了十棵,一次性付款给了十万元的承包费。就他管理下的大茶树,产量最大的一棵,春季能釆下四十多公斤的鲜叶,其他的大茶树,产量不一,有些能够釆十几公斤的鲜叶。品质好的单株鲜叶,能够卖到每公斤1800元。平均下来,每棵树能有2~3公斤的干毛茶。大树茶的产量在百十公斤左右。小树的产量大一些,能有200~300公斤。除此外,按照客户要求,还做红茶、白茶。末了,他感叹说:“品种多,做起来麻烦的很!”靠茶讨生活的茶农,向来不易。

一路上翻上越岭,50公里的路程,跑了一个小时十分钟,坐后排的三个人都被晃睡着了。距离锦秀村十公里的时候,连我自己也不住的头栽葱般犯困。韩凤昌突然一句:“到了!”全车的人立马都清醒了过来,随即车停在了入口的停车场上。

1060万锦秀茶尊

四年不见,景区的路都重修过了,连茶树的名字都改了,以往叫锦秀茶祖,现在则称为锦秀茶尊,新名字刻在了入口处的门楣上。

通往锦秀茶尊的鹅卵石铺就的路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水泥台阶,路边裁种各种花卉果树等植物,显得威严又气派。路两边的茶园里,头发花白的老人们在辛勤的釆茶,不知名的野花野草在茶地边上摇曳在秋风中。

沿着观景步道一路上行,路边的茶农站在自家门口,招唤我们去喝茶。韩凤昌家的老宅院,原本紧邻着绵秀茶尊,站在房顶上看的清清楚楚。2017年,为了保护锦秀茶祖,经与政府部门协商后,获得了200多万元的拆迁补偿款。有人建议他到城里买房,他们家人还是决定搬迁到了附近,重建家园花光了获赔的资金。正如他所说:“这个位置就差多了嘛!就连在入口处下面划块宅基地都不肯。”除了在锦秀茶尊保护区核心区外的农户的宅院,景区入口有一所仿古风格的建筑,为当地政府部门所建,用以接待,平常都锁着门。

入目所见的锦秀茶尊,被转圈儿建起的墙围在中间,墙上还有铁丝网。以前还有个门,可以走近去看,现在只能隔着墙与铁丝网远远的看上一看。

1060万锦秀茶尊

今年春天,锦秀茶尊釆了十公斤鲜叶,拍卖了一千零六十万元。瞬间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与热议,之后又复归于平淡。

广场上有一个香炉,说是要搞茶尊祭拜仪式,但最近两三年,只闻其声,并没有开展这项活动。

已经接近雨季的尾声,来的路上,头顶上始终飘着一团乌云,恰好以锦秀茶尊为界,天空半是乌云半是晴空。就在我们观瞻锦秀茶尊的当口,突然有几分钟的时间,天空短暂的放晴了,傍晚的阳光洒落在茶树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2021年10月10日。

作者简介:马哲峰,洛阳人,久居郑州。师从茶文化名家李伟先生习茶多年,已故书画大家王九朝先生私淑弟子。国家级高级评茶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兼任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南省茶叶商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受聘担任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安阳工学院、平顶山学院、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周口科技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创办有郑州马哲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致力于茶教育、促进茶经济、弘扬茶文化,《人民政协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专题报道。2014年荣膺河南十大文化先锋人物,2017年荣膺《普洱》杂志创刊十周年优秀撰稿人。所著《普洱寻茶记》荣登2018年茶媒推荐阅读十大茶书榜单,2019年出版《读懂中国茶》,2020年出版《普洱六山记》。

热词搜索: 马哲峰 普洱寻茶记 凤庆茶 寻茶记

上一篇:马哲峰:文明视野下普洱茶未来何处
下一篇:深度解读:如何正确理解“三茶统筹”?